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荣庆

荣庆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31 更新时间:2023/12/22 14:24:08

荣庆(1859—1917年),字华卿,号实夫,鄂卓尔氏,蒙古正黄旗人,1859年12月31日,荣庆出生于四川重庆。他为人“持躬谨慎”,稳健随和。荣庆以科甲入仕途,曾经历了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的四十多年。他的祖父、父亲均曾在朝为官,后来其父染瘟疫身亡,不久他的祖父也去世了,荣家从此家境萧条,日渐败落。

基本资料

名:荣庆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日期:1859年

逝世日期:1917年

主要成就:参与清末新政。

出生地:四川重庆(清朝时期)

旗籍:蒙古正黄旗

官职: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学部尚书

字号:字华卿,号实夫

谥号:文恪

经历

初期

1879(光绪五年),荣庆中举人,当时仅二十岁。后又考中贡生、进士,入翰林院。并因此充任镶蓝旗管学官,晋升至侍读学士、蒙古学士。一开始荣庆的仕途较艰涩,1899年任山东学政后才开始出现了转机。山东学政这个职务仅次于巡抚,含有钦差的意味。荣庆因此结识了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受到袁世凯的赏识,两人的关系日益密切,荣庆也因此通过袁认识了更多的显贵要人。

中期

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后,慈禧、光绪逃奔西安,此时荣庆被委以重任,协助庆亲奕劻办理抚局事宜,从而受到奕劻的青睐。随后,荣庆又结识了朝廷权臣荣禄,并与之结为心意相通的密党。

后期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荣庆被任命为署理仓场侍郎,在这期间,荣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垂范下属,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革故布新,得到了朝廷认可。不久,荣庆任政务处提调,参与办理《辛丑条约》签订后诸事宜,得到朝廷的表扬。

1902年,荣庆任刑部尚书,次年被任命为管学大臣,与张百熙共同管理京师大学堂的事务。因为热心教育的张百熙和荣庆在教育方面是革新派与守旧派的代表,因此,满心抱负、决心改革教育体制的张百熙处处遭到荣庆的“调济”,连连受挫。而荣庆的守旧和刻意阻挠显然深受清统治者和守旧官僚的欢心,于是几个月以后荣庆便转任礼部尚书,再转户部尚书,兼在“军机处学习”,足见清廷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官场经历

然而荣庆守旧归守旧,但他为人为官都十分地清正廉洁,在他连续升职之后,到他家送礼行贿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然而他始终不为所动,因此被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讥讽为“纯臣”。荣庆坐上了高官之位,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心骄气傲、目空一切,而是更加勤恳地做事,积极替朝廷培养和选拔人才,得到了清帝的赞许。

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是否立宪的争议中,荣庆循慈禧之意,提出“立宪时机尚未完全成熟,需从长计议”的观点,并奉旨草拟懿旨。几天后,懿旨脱稿面世,但内容完全反映出了清王朝对立宪能拖就拖,毫无诚意的本质。

1906年荣庆充任修定官制大臣,后来专门管理学部事务,曾多次被慈禧召见垂询有关事务。次年,荣庆任国史馆总裁。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驾崩,荣庆充当恭办丧礼大臣。宣统元年任德宗实录馆正总裁。后因功被赏太子少保衔,并被任命为弼德院副院长,出任顾问大臣。辛亥革命成功后,荣庆和很多清朝遗老一样,心已随着大清王朝的灭亡而死去,他拒绝担任清史馆的总纂,而是避居天津,于1917年(民国六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谥“文恪”。他的一生留有《蜀游草》、《荣庆日记》、《师友渊源录》、《茜园同人集》等著述。

住处

辛亥革命后,荣庆寓居天津牛津别墅(今新华南路庆云里)。牛津别墅多为3层连排式的砖木结构楼房,早期多为中国达官显贵居住,楼房至今基本保持原样。

《清史稿》记载

荣庆,字华卿,鄂卓尔氏,蒙古正黄旗人。光绪九年,会试中式。十二年,成进士,以编修充镶蓝旗管学官。累迁至侍读学士、蒙古学士。迁转迟滞,荣庆当引见,或讽以乞假,谢曰:“穷达命也,欺君可乎?”居三年,擢鸿胪卿,转通政副使。简山东学政,丁母忧。二十七年,擢大理卿,署仓场侍郎。以剥船盗米,改由火车迳运,并仓廒,增经费,杜领米弊端,裁稽查仓务御史,皆如所请行。和议成,奉命会办善后事宜,兼政务处提调。二十八年,授刑部尚书。大学堂之创立也,命荣庆副张百熙为管学大臣。百熙一意更新,荣庆时以旧学调济之。寻充会试副考官、经济特科阅卷大臣。调礼部尚书,复调户部。拜军机大臣、政务大臣。

荣庆既入政地,尤汲汲於厉人才,厚风俗。尝疏陈:“国家取才,满、汉并重。请饬下阁部,将所属满员严加考试,设馆课之:一、掌故之学,二、吏治之学,三、时务之学。尤以《御制劝善要言》、《人臣儆心录》、《性理精义》、《上谕八旗》诸书,为居官立身之大本。均令分门学习,劄记大纲,以觇其才识。”疏入,报闻。

三十一年,协办大学士。是冬,改学部尚书。明年,充修订官制大臣。寻罢军机,专理部务。德宗上宾,充恭办丧礼大臣。宣统元年,以疾乞休,温旨慰留。调礼部尚书。孝钦后奉安,充随入地宫大臣,恭点神牌,晋太子少保。三年,裁礼部,改为弼德院副院长。旋充顾问大臣、德宗实录馆总裁。国变后,避居天津。卒,年五十八,谥文恪。

荣庆持躬谨慎。故事,军机大臣无公费,率取给餽赆。荣庆始入直,深以为病,语同列合辞上请,乃得支养廉银二千,而御前诸臣亦援例增给有差。

标签: 荣庆

更多文章

  • 李殿林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殿林

    李殿林(1842~1916)清末大臣。字荫墀。大同县大王村人。曾任协办大学士、典礼院掌院学士、清宣统皇帝经筵侍讲官。遗作有《周易别》《识史例纂》《车酋轩杂记》《铨政管见》《云中草堂诗文集》等,惜书稿毁于兵祸。本名:李殿林字:荫墀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1842年逝世日期:1916年籍贯

  • 吴元炳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元炳

    吴元炳(?—1886)字子健,河南固始县城关人。咸丰十年进士,从团练大臣毛昶熙回籍办团练。累功超擢侍讲学士。署湖南布政使、擢湖北巡抚,调安徽,再调江苏。署两江总督者三,兼署江苏学政者一。授漕运总督。调安徽巡抚。光绪十二年,卒,赐恤。河南巡抚倪文蔚疏陈元炳战功,遗爱在民,请於汝宁建专祠。中文名:吴元炳

  • 喜塔腊·裕禄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喜塔腊·裕禄

    喜塔腊·裕禄(约1844—1900),清末大臣。字寿山。湖北巡抚崇纶之子。满洲正白旗人。历任郎中、热河兵备道、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湖广总督。1889年任盛京将军,派兵与直隶将军联合镇压热河金丹道教起义。1895年改任四川总督。1898年授军机大臣、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旋任直隶总督,镇压

  • 李有棻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李有棻

    李有棻(1842年~1907年),二十二岁时,考取拔贡(即每十二年各府取二名,各县取一名,贡入国子监学习的秀才)。次年,通过朝考,官内阁中书,充任玉碟馆(修纂皇族族诺的专门机构)誊录。积四年之劳,以知府分发湖南候补。候补期间,管理过督审局,提调过厘金局,才试署(代理)沅州府。接着调湖北襄阳府,改安陆

  • 李兴锐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兴锐

    李兴锐(1827年~1904年),字勉林。清湖南浏阳市三口镇人。本名:李兴锐别名:李勤恪字:勉林所处时代:清朝中后期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湖南浏阳出生日期:1827年逝世日期:1904年主要成就:督抚各地,所到之处,颇有治绩官职:两江总督谥号:勤恪李兴锐生于道光七年(1827年)九月二十二日,早年随

  • 周馥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馥

    周馥(1837年-1921年9月22日),字玉山,号兰溪。安徽至德(今安徽东至)人。晚清至民国初年政治、军事人物。周馥为出身诸生,多次应试未中。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组建淮军,周馥应募入其幕。后又升任县丞、知县、直隶知州留江苏补用、知府留江苏补用。同治九年(1870年),以道员身份留直隶补用

  • 马国柱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国柱

    马国柱(?—1666年),辽阳人,隶汉军正白旗,清初重要大臣。生年不详,早年对皇太极完善清朝制度方面贡献颇多,是当时重要的汉臣之一。他在清兵入关后奉旨担任江南江西河南总督,他也是清朝占领两江地区后的首任总督。康熙三年(1664年)二月病逝。本名:马国柱所处时代:中国清朝出生地:辽阳出生日期:不详逝世

  • 鲍源深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鲍源深

    鲍源深(1811~1884),字华潭、号穆堂、澹庵,和州(今和县)梁山镇人。鲍源深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鲍本泰,赠光禄大夫,翰林院编修。父鲍东里赠光禄大夫、振威将军、大理寺少卿。兄鲍源薰、鲍源煦曾任翰议大夫、江西知府。本名:鲍源深别名:字华潭、号穆堂、澹庵字:华潭号:穆堂、澹庵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和州

  • 丁宝铨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丁宝铨

    丁宝铨(1866-1919),字衡甫,号佩芬,亦号默存。汉族。原籍江西南昌府。始祖于明初官蓟州卫指挥佥事,授明威将军。卒赠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子孙世袭卫指挥事。丁宝铨1902年1月任广东惠湖嘉道道尹,1905年后历任山西翼宁道尹,翌年任山西省按察使,7月任山西大学堂督办。1908年升任山西省布政使

  • 陆钟琦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陆钟琦

    陆钟琦(1848—1911),字申甫,顺天宛平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做过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中文名:陆钟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48年逝世日期:1911年职业:山西巡抚出生地:顺天宛平1911年10月由江苏布政使任上调任山西巡抚。10月6日到达太原。仅仅四天之后,武昌起义爆发。十一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