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朱合华

朱合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564 更新时间:2023/12/8 3:31:48

朱合华,男,无党派人士,1962年10月30日出生,安徽巢湖人,隧道与地下空间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土木工程学科隧道及地下建筑方负责人。朱合华1979年至1986年就读于重庆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当年入职同济大学任讲师;1992年任同济大学副教授;1993年在日本大阪土质试验所、京都大学作博士后研究;1996年任同济大学教授;1997年兼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系主任;2000年兼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2004年兼任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2006年兼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在美国VirginiaTech大学做访问教授;2012年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2016年在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做访问教授;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长期从事数字地下空间工程研究与实践。

基本资料

名:朱合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62年10月30日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

德国洪堡研究奖(2015)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2016)

出生地:安徽省巢湖市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79年至1983年,朱合华本科就读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化学矿开采专业。

1983年至1986年,硕士就读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

1986年至1989年,博士就读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地下结构方向)。

工作经历

1989年10至1992年1月,朱合华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讲师。

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教授(破格)。

1993年7月至1995年8月,在日本大阪土质试验所、京都大学作博士后研究。

1995年8月至1997年7月,任同济大学副教授、教授(1996年1月破格)。

1997年8月至2000年2月,任同济大学教授,兼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系主任。

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任同济大学教授,兼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2004年4月)、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

2006年4月至2010年9月,任同济大学教授,兼土木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美国VirginiaTech大学做访问教授。

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任同济大学教授。

2012年7月,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做访问教授。

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朱合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朱合华创建了基础设施全寿命数据采集-处理-表达-分析-服务的数字化范式,研发出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合作创建了岩体三维GZZ强度准则,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所推荐;建立了盾构隧道设计分析模型和服役性能的TSI评价方法,被国家和行业标准所采纳。

学术论著&技术标准

据2022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朱合华出版专著8本(含科学漫画1本),发表SCI/EI学术期刊论文380篇;主参编技术标准5部。

主要学术论文(部分)

    ZhuHH,ChenPP,ZhuangXY,etal.AssessmentandandstructuralimprovementontheperformanceofsoilchambersystemofEPBshieldassistedwithDEMmodeling[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20,96,103092.

    ChenQ,ZhuHH,JuJW,etal.Stochasticmicromechanicalpredictionsfortheprobabilisticbehaviorofsaturatedconcreterepairedbytheelectrochemicaldepositionmethod[J].InternationalJournalofDamageMechanics,2020,29(3):435-453.

    WangX,WuW,ZhuHH,etal.Thelastentranceplanemethodforcontactindeterminacybetweenconvexpolyhedralblocks[J].ComputersandGeotechnics,2020,117,103283.

    WuW,WangX,ZhuHH,etal.ImprovementsinDDAprogramforrockslideswithlocalin-circlecontactmethodandmodifiedopen-closeiteration[J].EngineeringGeology,2020,265,105433.

    LiXJ,ChenZY,ChenJQ,ZhuHH.Automaticcharacterizationofrockmassdiscontinuitiesusing3Dpointclouds[J].EngineeringGeology,2019,259,105131.

    ZhouL,ZhuHH,YanZG,etal.Experimentaltestingonductile-ironjointpanelsforhigh-stiffnesssegmentaljointsofdeep-burieddrainageshieldtunnels[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19,87:145-159.

    ZhouS,Vu-BacN,ArashB,ZhuHH,etal.InterfaceCharacterizationBetweenPolyethylene/SilicainEngineeredCementitiousCompositesbyMolecularDynamicsSimulation[J].Molecules,2019,24(8):1497.

    ChenXQ,LiXJ,ZhuHH*.ConditionevaluationofurbanmetroshieldtunnelsinShanghaithroughmultipleindicatorsmultiplecausesmodelcombinedwithmultipleregressionmethod[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19,85:170-181.

    ChenXQ,DongQ,ZhuHH,etal.Contributionsofconditionmeasurementsonthelatentpavementconditionby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J].TransportmetricaA-TransportScience,2019,15(1):2-17.

    ZhangQ,HuangBQ,ZhuHH,etal.Quantitativeassessmentsofthecorrelationsbetweenrockmassrating(RMR)andgeologicalstrengthindex(GSI)[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19,83:73-81.

    ChenXQ,ZhuHH,LiXJ,etal.Probabilisticperformancepredictionofshieldtunnelsinoperationthroughdatamining[J].SustainableCitiesandSociety,2019,44:819-829.

    ZhangQ,ZhuHH.Collaborative3Dgeologicalmodelinganalysisbasedonmulti-sourcedatastandard[J].EngineeringGeology,2018,246:233-244.

    ChenQ,ZhuHH*,JuJW,etal.Stochasticmicromechanicalpredictionsfortheeffectivepropertiesofconcreteconsideringtheinterfacialtransitionzoneeffec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DamageMechanics,2018,27(8):1252-1271.

    ChenQ,ZhuHH,JuJW,etal.Astochasticmicromechanicalmodelforfiber-reinforcedconcreteusingmaximumentropyprinciple[J].ActaMechanica,2018,229(7):2719-2735.

    CaiY,SunP,ZhuHH,etal.Amixedcovermeshlessmethodforelasticityandfractureproblems[J].TheoreticalandAppliedFractureMechanics,2018,95:73-103.

    ZhuHH,ZhangGC,CaiYC.Locking-freetriangularplateelementusingpolynomialincompatibleapproximationforanalysisofcrackedthick–thinplat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Fracture,2018,211(1-2):1-12.

    WuW,ZhuHH*,LinJS,etal.Tunnelstabilityassessmentby3DDDA-keyblockanalysis[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18,71:210-214.

    ZhuHH,ZhangQ,HuangBQ,etal.Aconstitutivemodelbasedonthemodifiedgeneralizedthree-dimensionalHoek–Brownstrengthcriter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RockMechanics&MiningSciences,2017,98:78-87.

    CaiYC,ZhuHH*.Alocking‐freenine‐DOFtriangularplateelementwithincompatibleapproxim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MethodsinEngineering,2017,109(7).

    ZhuHH,WuW,ZhuangXY,etal.MethodforEstimatingNormalContactParametersinCollisionModelingUsingDiscontinuousDeformationAnalys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mechanics,2016,17(5):E4016011.

    ZhuangXY,WangQ,ZhuHH*.Multiscalemodellingofhydro-mechanicalcouplingsinquasi-brittlematerials[J].InternationalJournalofFracture,2016:1-27.

    ZhuHH,ZhouS,YanZG,JuJW,andChenQ.Atwo-dimensionalmicromechanicaldamage-healingmodelonmicrocrack-induceddamageformicrocapsule-enabledself-healingcementitiouscompositesundercompressiveload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DamageMechanics,2016:25(5),727-749.

    ZhuHH,WuW,ChenJQ,MaGW,LiuXG,andZhuangXY.Integrationofthreedimensionaldiscontinuousdeformationanalysis(DDA)withbinocularphotogrammetryforstabilityanalysisoftunnelsinblockyrockmass[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16:51,30-40.

    ZhuHH,WangQ,ZhuangXY.Anonlinearsemi-concurrentmultiscalemethodfordynamicfractur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ImpactEngineering,2015,87:65-82.

    ChenJQ,ZhuHH,LiXJ.Automaticextractionofdiscontinuityorientationfromrockmasssurface3Dpointcloud[J].Computers&Geosciences,2016,95:18-31.

    ZhuHH,ZhouS,YanZG,etal.A3Danalyticalmodelfortheprobabilisticcharacteristicsofself-healingmodelforconcreteusingsphericalmicrocapsule[J].Computers&Concrete,2015,15(1):37-54.

    ZhuHH,ZhouS,YanZG,etal.Atwo-dimensionalmicromechanicaldamage-healingmodelonmicrocrack-induceddamageformicrocapsule-enabledself-healingcementitiouscompositesundertensileload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DamageMechanics,2015,24(1):95-115.

    ZhuHH,ChenQ,JuJW,etal.Maximumentropy-basedstochasticmicromechanicalmodelforatwo-phasecompositeconsideringtheinter-particleinteractioneffect[J].ActaMechanica,2015,226(9):3069-3084.

    ChenQ,ZhuHH*,JuJW,etal.Astochasticmicromechanicalmodelformultiphasecompositescontainingsphericalinhomogeneities[J].ActaMechanica,2015,226(6):1861-1880.

    ZhuangXY,WangQ,ZhuHH*.A3Dcomputationalhomogenizationmodelforporousmaterialandparametersidentification[J].ComputationalMaterialsScience,2015,96:536-548.

    YanZG,ShenY,ZhuHH*,etal.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reinforcedconcreteandhybridfibrereinforcedconcreteshieldtunnelsegmentssubjectedtoelevatedtemperature[J].FireSafetyJournal,2015,71(3):86-99.

    ZhuHH,ZuoYL,LiXJ,etal.Estimationofthefracturediameterdistributionsusingthemaximumentropyprinciple[J].InternationalJournalofRockMechanics&MiningSciences,2014,72(72):127-137.

    ZhuHH,ChenQ,YanZG,etal.Micromechanicalmodelsforsaturatedconcreterepairedbytheelectrochemicaldepositionmethod[J].Materials&Structures,2014,47(6):1067-1082.

    ZhuHH,YeB,CaiYC,etal.Anelasto-viscoplasticmodelforsoftrockaroundtunnelsconsideringoverconsolidationandstructureeffects[J].Computers&Geotechnics,2013,50(50):6-16.

    YanZG,ZhuHH*,JuJW.Behaviorofreinforcedconcreteand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shieldTBMtunnelliningsexposedtohightemperatures[J].Construction&BuildingMaterials,2013,38(2):610-618.

    ZhuangXY,ZhuHH*,AugardeC.AnimprovedmeshlessShepardandleastsquaresmethodpossessingthedeltapropertyandrequiringnosingularweightfunction[J].ComputationalMechanics,2014,53(2):343-357.

    LiXJ,LiPN,ZhuHH*.Coalseamsurfacemodelingandupdatingwithmulti-sourcedataintegrationusingBayesianGeostatistics[J].EngineeringGeology,2013,164(4):208-221.

    ZhuHH,ZhuangXY,CaiYC.HighrockslopestabilityanalysisusingtheenrichedmeshlessShepardandleastsquaresmethod[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ationalMethods,2011,8(2):209-228.

    XuQW,ZhuHH*,DingWQ,etal.LaboratorymodeltestsandfieldinvestigationsofEPBshieldmachinetunnellinginsoftgroundinShanghai[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11,26(1):1-14.

    ZhuHH,CaiYC,PaikJK,etal.Locking-freethick-thinrod/beamelementbasedonavonKármántypenonlineartheoryinrotatedreferenceframesforlargedeformationanalysesofspace-framestructures[J].ComputerModelinginEngineering&Sciences,2010,57(2):175-204.

    ZhuHH,LiuWJ,CaiYC,etal.Ameshlesslocalnaturalneighborinterpolationmethodfortwo-dimensionincompressiblelargedeformationanalysis[J].EngineeringAnalysiswithBoundaryElements,2007,31(10):856-862.

    ZhangLY,ZhuHH.Three-DimensionalHoek-BrownStrengthCriterionforRocks[J].JournalofGeotechnical&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007,133(9):1128-1135.

    周龙,闫治国,朱合华等.深埋排水盾构隧道钢纤维混凝土高刚性接头受力特性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0,41(4):177-183+190.

    朱合华,丁文其,乔亚飞等.简析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与挑战[J].地学前缘,2019,26(3):22-31.

    朱合华,周龙,朱建文.管片衬砌梁–弹簧广义模型及接头转动非线性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19,41(9):1581-1590.

    朱合华,晓军,林晓东.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及其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1):6-17.

    朱合华,武威,李晓军,陈建琴,黄贤斌.基于iS3平台的岩体隧道信息精细化采集、分析与服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6(10):2350-2365.

    朱合华,周龙,沈奕,闫治国.火灾高温下盾构衬砌结构试验与力学模型综述[J].中国公路学报,2017,30(8):15-26.

    朱合华,李晓军,陈雪琴,陈艾荣,凌建明.基础设施建养一体数字化技术(2)—工程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15,48(6):114-121.

    朱合华,李晓军,陈雪琴.基础设施建养一体数字化技术(1)—理论与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5,48(4):99-110+123.

    朱合华,张琦,章连洋.Hoek-Brown强度准则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10):1945-1963.

    朱合华,李晓军.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11):2277-2288.

    朱合华,陶履彬.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分析的梁-弹簧系统模型[J].岩土力学,1998(2):26-32.

学术著作

    朱合华等著.地铁结构演化与感控之科学漫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朱合华等编著.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7(获第十五届上海图书奖)

    朱合华,闫治国著.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12

    郑颖人,朱合华,方正昌,刘怀恒编著.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与设计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12

    朱合华等编著.城市地下空间新技术应用工程示范精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

    李志厚,朱合华,丁文其.公路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0

    林德,朱合华,丁文其,黄宏伟等.岩土工程问题安全性的预报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

    张凤祥,朱合华,傅德明编著.盾构隧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

科研项目

据2022年7月同济大学网站显示,朱合华主持3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研发同济曙光软件(GeoFBA)。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2002年

隧道围岩可视化数字地层信息系统与施工监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3年

盾构地层适应性设计理论、方法和模拟试验台

国家863计划项目

2005年

世博园区数字地下空间基础平台与应用研究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2006年

岩石高边坡裂纹扩展过程的无网格方法模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7年

大深度大断面地下穿越工程与微扰动施工研究

国家863计划项目

2007年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7年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工程化技术开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7年

软弱破碎隧道围岩渐进性破坏分析与松动荷载预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7年

深部岩体工程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年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性能演化与感控基础理论

国家973计划项目

2012年

隧道围岩稳定性三维精细化模拟方法与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5年

火灾高温下饱和软黏土热-水-汽-力多场耦合特性及对隧道结构安全的影响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9年

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控关键技术与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9年

多波动式岩体-结构复合体内信息高精度采集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参考资料:

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

科研获奖&发明专利

据2022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朱合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和一级学会的科技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种类

2016年

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

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

隧道围岩三维连续-非连续破坏机理与精确分析理论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特等奖

2021年

公路隧道病害快速精准感知与处治技术及装备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2017年

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全寿命安全状态快速采集与设备研发

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7年

岩石混凝土类材料力学行为与动态损伤破坏机理研究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4年

城市供水大型输水工程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3年

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

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

2011年

特大型越江交通基础设施建养一体数字化关键技术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0年

盾构穿越成套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

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6年

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6年

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应用技术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3年

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风险分析研究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参考资料:

部分科研获奖

朱合华人才培养

学生培养

据2022年7月同济大学官网显示,朱合华领衔的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导师团队,已培养博士10位,硕士27位。

教育理念

求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无论世界如变化,学习总能让自己与时俱进。专业的选择重要也不重要,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努力学好,掌握自己的学习之路。

治学:治学之道始于方向。“三结合”是选择研究方向的基石,即基础与应用研究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近期与远期研究的结合。要注重学科交叉,但一定要以本学科为主;既要关注眼前的问题,也要找准未来的着眼点。

朱合华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11年

上海市教学名师

上海市教育委员

2012年

卞学鐄(THHP)奖

国际计算力学顶级会议(ICCES)

2012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科学技术部

2015年

德国洪堡研究奖

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

2021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0年

日本大阪地域地层环境研究所顾问

2011年至2020年

英国剑桥大学智慧基础设施与施工中心(CSIC)顾问

2017年

国际岩土联合会(FedIGS)岩土数据标准专业委员会(JTC2)主席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土木工程学科《土木信息工程》分卷的主编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朱合华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信息集成方法的国际开拓者之一。(国际同行评)

朱合华是地下空间研究“数字化”的引领者。(上海科技报评)

朱合华是中国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DUSE)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和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研究方向的国际著名学者。(合肥工业大学评)

标签: 朱合华

更多文章

  • 庄惟敏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庄惟敏

    庄惟敏,1962年10月出生于上海。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2013-2020),现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庄惟敏,1985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毕业,1992年获得博士

  • 陈厚群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陈厚群

    陈厚群,1932年5月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水工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陈厚群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学习;1952年前往前苏联留学,进入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毕业

  • 程泰宁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程泰宁

    程泰宁,男,1935年12月9日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筑境设计主持人。程泰宁1956年7月从南京工学院毕业;1956年7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土建研究所工作;1958年1月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委员会

  • 崔俊芝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崔俊芝

    崔俊芝,1938年7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计算数学、计算力学与软件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崔俊芝于196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78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

  • 董石麟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董石麟

    董石麟,男,1932年12月10日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空间结构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董石麟毕业于同济大学;1960年研究生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建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9月起在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工作;1963年1月起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 冯叔瑜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冯叔瑜

    冯叔瑜,男,汉族,1924年6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爆破工程专家,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48年,冯叔瑜毕业于交通大学;1948年—1951年,担任西南铁路工程局工务员;1955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获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1955年—1958年,担任铁道

  • 傅熹年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傅熹年

    傅熹年,男,1933年1月2日生于北京,祖籍四川省江安县,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历史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傅熹年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58年至197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北京)工作;1970年至197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 何镜堂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何镜堂

    何镜堂,男,1938年生,广东东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何镜堂先后担任过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全

  • 江欢成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江欢成

    江欢成,男,1938年11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工程结构专家、中国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英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江欢成设计事务所”所长。1963年1月,江欢成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就职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1992年获得中国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

  • 李圭白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圭白

    李圭白,1931年9月25日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区,水处理技术、市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1955年李圭白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9年进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做访问学者;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