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盛志勇

盛志勇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64 更新时间:2024/1/13 7:00:47

盛志勇,男,汉族,1920年7月1日出生于上海,浙江德清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烧伤外科专家,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专家组组长。1942年,盛志勇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2年—1947年,在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工作;1947年,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进修做访问学者;1949年—1950年,在上海沪东医院工作;1950年—1952年,在上海中山医院工作;1952年—1961年,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外科系工作;1961年—1981年,担任解放军301医院创伤外科主任;1981年,担任解放军304医院副院长兼军医进修学院创伤外科中心主任;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主要从事创伤、烧伤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

基本资料

名:盛志勇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0年7月1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上海医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

原籍:浙江德清

人物经历

1920年7月1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树浦一个医生家庭。

194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

1942年1月—1947年1月,在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工作。

1947年,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进修做访问学者。

1949年1月—1950年1月,在上海沪东医院工作。

1950年1月—1952年1月,在上海中山医院工作。

1952年1月—1961年1月,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外科系工作。

1961年1月—1981年1月,担任解放军301医院创伤外科主任。

1981年1月,担任解放军304医院副院长兼军医进修学院创伤外科中心主任。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主要成就

盛志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盛志勇在中国国内最早从事放射复合烧伤的治疗实验研究,初步阐明了病程规律和治疗方法。提出细菌内毒素可能是产生烧伤后脓毒症的主要原因,在烧伤治疗中,倡导了休克期复苏加用全血、休克期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输液量、CO2张力计监测胃肠道血供应、应用山莨菪碱改善胃肠道供血以降低细菌内毒素的移位、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以减轻重灌流损伤、休克期大面积切痂等,通过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提出烧伤休克治疗应达到三个目标,深入研究了烧伤脓毒症和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降低了发生率和死亡率。总烧伤治愈率达98%,领导完成低温储存皮肤的研究,建立了中国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建立了中国第二、全军第一个ICU。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面对一批批志愿军伤员,盛志勇凭着军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医生特有的职业敏感,率先开展了放射性复合烧伤的系统研究,在中国国内最早提出了细菌毒素致死的概念,并在复合烧伤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成效,在中国国内首先开展了休克期切痂和休克期复苏加用全血的研究,创导二氧化碳张力计的监测和改善胃肠道血供应状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盛志勇和朱兆明教授一起在中国国内最早开展了液氮储存皮肤的研究和应用,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低温异体皮库,使皮肤移植后的成活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全国二十五个省市的一百多家医院使用他们提供的异体皮,挽救了一千多位大面积特重型烧伤患者的生命,盛志勇在创烧伤后肠道细菌与内毒素移位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三项假说”理论,对创烧伤后感染和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盛志勇在中国国内开展的烧伤患者功能康复的研究,使中国烧伤治疗由单纯保命进入功能康复,大大提高了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盛志勇领导完成的全军指令性攻关课题《创(烧)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研究》,在中国国内外第一次提出了发病机理双相预激学说,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使大面积烧伤病人中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由百分之十八下降到百分之六点九,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由百分之八十八点四下降到百分之四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盛志勇和同事在烧伤领域开始了新的探索,在中国国内最早研制出适用于烧伤患者涂用的化妆油彩,解决了浅度烧伤愈合后皮肤色素沉着或脱色素的问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盛志勇和同事根据烧伤的不同情况,总结出一套不同手法的体疗按摩规律和系列功能康复疗法,达到了无疤预防,有疤早治,促进功能康复的效果。

二十一世纪初,在国家“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下,盛志勇和付小兵带领课题组开始进行骨髓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再生汗腺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于2009年6月在国际学术期刊《创面修复与再生》杂志发表。

科研获奖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盛志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3项、其它奖24项。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14年

严重烧、创伤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机制及临床诊断、防治新策略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1月,盛志勇主编和撰写学术专著27部,发表学术署名论文900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5年1月

《仁术宏愿》

盛志勇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脓毒症防治学》

盛志勇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年1月

《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学》

盛志勇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年2月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盛志勇

科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

《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

盛志勇

科学出版社

盛志勇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盛志勇认为,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必须在临床工作中深入观察、勤于思考,从发现的问题入手,临床上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要打主动仗,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盛志勇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作为一名专家如果培养不出超越自己的学生,就是他最大的失败。

讲座报告

2013年11月15日,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盛志勇在学术年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烧伤医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的报告。

指导学生

截至2012年4月,盛志勇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生11名、硕士生9名,其中包括:朱兆明、郭振荣、柴家科、付小兵、胡森、姚咏明、正国等等。

盛志勇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

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一代名师(总后勤部授予)

1999年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0年

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总后勤部授予)

2009年

光华工程科技奖

2009年

中华烧伤学会终身成就奖

2009年

军队保健工作终身荣誉奖

2013年

吴阶平医学奖

社会任职

盛志勇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烧伤外科学会主委,中华创伤外科学会委,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华烧伤杂志》名誉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创伤杂志》名誉主编,《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副主编,国际烧伤学会资深委员,《Burns杂志》编委,美国科学促进学会、国际外科学会会员,美国创伤学会、加拿大创伤学会和以色列烧伤学会荣誉会员。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盛志勇的父亲年幼时,家境贫寒,七岁时就给人家当放牛娃。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外国传教士看他人很机灵,就联系让盛志勇的父亲到杭州蕙兰中学读书,后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医学院。盛志勇的母亲是浙江湖洲人,曾就读于金陵女子大学,后因家境不好,中途辍学,盛志勇的母亲与盛志勇的父亲在上海杨树浦开了一个小诊所行医。他们从一张病床干起,发展到一百多张床位,药房、化验、X光透视、手术室……一应俱全,小诊所也取名叫“沪东医院”。杨树浦是一个工业区,那里的贫困工人多,父母对这些贫苦的工人甚是同情,扶危济困,治病行善,和工人关系处的很好,在工人中有很高的声望。受家庭的熏陶,使盛志勇幼年就立志长大后要做一名医生,为百姓治病,普渡众生。

外号“猴子”

盛志勇从小爱好运动,乒乓球、足球、网球、游泳、跳绳、踢踺、双杠样样喜欢,而且一学就会,在华山医院实习时曾荣获跳绳冠军,同学们送他个外号“猴子”。

充满好奇心

盛志勇年轻时好奇心很强,什么事喜欢自己动手试一试,他听说人的颅骨有7个孔,在7个孔里放上7颗黄豆,洒一泡尿,颅骨就会在地上滚动,于是他就和同学到郊外找了一个人颅骨如法泡制,结果这个颅骨动也没动,他才知道这是大人骗小孩子的。他在中学时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化学成绩在全班也最好,有一次他在家做电解实验,用的是漆包线,由于不绝缘差点被电死。

兴趣爱好

盛志勇的业余爱好十分广泛。小时候,他喜欢逗蛐蛐、养虫子、养小白鼠。参加工作后,他又喜欢上了集邮,只要看到邮票,就注意收集,时间一长,清朝的大龙邮票、德国100多万马克的邮票等都有收藏。“可惜有许多很珍贵的邮票在‘文革’中作为‘四旧’给丢了。”盛志勇说。

盛志勇也喜欢音乐,尤其喜欢西方的男高音和歌剧,如《茶花女》《蝴蝶夫人》等,并喜欢收藏外国古典音乐的磁带、CD唱片等。盛志勇还喜欢书法,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他会挥毫泼墨来调节身心。“工作之余,在办公室中走动走动,抬头欣赏并陶冶一下情操。有时候看看别人的字,来了灵感,我就提笔写一写。人老了要有些兴趣爱好,这样心态才不会老。”

人物评价

盛志勇是中国最早从事烧伤、创伤的研究人员,为中国的医疗乃至世界的医疗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网络电视台评)

盛志勇是中国创、烧伤专业开创者之一。(中国工程院评)

在近六十年的医学生涯中,盛志勇以对医学事业的挚爱和顽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医学之最,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民日报海外版评)

在盛志勇身上,既具有科学家的睿智,又具有战士的勇气。作为中国烧伤医学专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近70年的医学生涯中,他以对医学事业的挚爱和顽强不息的探索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共和国医学之最,他精湛的医术使无数遭火魔吞卷过的人获得第二次生命,特别是在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方面,把中国烧伤救治水平推了世界领先地位。(新华网评)

盛志勇院士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大临床学家,是科学研究上获得卓越成就并享有国际盛誉的大科学家,也是桃满天下的一代名师和大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野战外科专家王正国评)

人物影响

设立基金

1996年,盛志勇荣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他把5.5万元奖金捐给医院,设立“盛志勇奖励基金”;1999年,盛志勇又把获得的20万港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捐给医院,设立“盛志勇医学成就奖”,用于奖励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作为的科技人才。

《仁术宏愿·盛志勇传》

《仁术宏愿·盛志勇传》是2015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为黎润红、张大庆。

标签: 盛志勇

更多文章

  • 石学敏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石学敏

    石学敏,1938年6月6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医、针灸学专家,国医大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学敏于1962年从天津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进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

  • 唐希灿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希灿

    唐希灿,1932年12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阳,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唐希灿于1957年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室工作;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2

  • 汤钊猷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汤钊猷

    汤钊猷,男,1930年12月26日出生于广东新会,肿瘤外科学家、小肝癌研究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汤钊猷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之后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工作;1956年至1962年担任天津市立总医院外科副主任;1959年1月加入中国

  • 王永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永炎

    王永炎,男,1938年9月2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62年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内科副主任、医务处主任、副院长、副教授;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至1985年担任北京

  • 王振义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振义

    王振义(1924.11.30-),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陆学者之一。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

  • 闻玉梅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闻玉梅

    闻玉梅,女,1934年1月16日出生于北京市,上海市人,中共党员,医学微生物学家,病毒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治疗型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闻玉梅195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

  • 吴天一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吴天一

    吴天一,另名依斯玛义·赛里木江,塔吉克族,1935年6月25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青海民族大学“首席科学家”“双聘院士”“终身教授”。曾任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研究员

  • 吴咸中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吴咸中

    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西医结合专家,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1948年,吴咸中获沈阳医学院学士学位;1959年—1961年,进入天津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生中医班学习;1964年—1977年,担

  • 夏家辉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家辉

    夏家辉,1937年2月6日出生于湖南益阳,人类与医学遗传学家,中国现代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的开拓者,中国临床遗传学奠基者,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夏家辉从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后进入湖南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工作;1978年至1981年担任湖南医学

  • 项坤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坤三

    项坤三,男,汉族,1936年2月21日出生于天津,浙江省杭州市人,内分泌代谢学(糖尿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名誉总编辑。1958年,项坤三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8年至1978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