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玉清

刘玉清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48 更新时间:2023/12/4 23:43:22

刘玉清,男,汉族,1923年3月14日出生,天津宁河人,放射-医学影像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脏病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48年,刘玉清本科毕业于原国立沈阳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48年—1950年,在国立沈阳医学院附院放射科工作;1951年—1952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学系学习;1953年—195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学系工作;1956年—1958年,担任解放军胸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1958年—198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大阜外医院和心血管病研究所放射科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1981年—1983年,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长、所长;1987年—1992年,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三属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9年,在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主要从事支气管造影、肺脓肿、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心肌病、主动脉疾患、先心病、肺心病、冠心病的放射诊断研究。

基本资料

名:刘玉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3年3月1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

:天津宁河

人物经历

1923年3月14日,刘玉清出生,天津市宁河县人。

1943年4月—1948年7月,在满洲医科大学-国立沈阳医学院(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8年1月—1950年1月,在国立沈阳医学院附院放射科工作。

1951年1月—1952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学系学习。

1953年1月—1956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学系工作。

1956年1月—1958年1月,担任解放军胸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

1958年1月—1989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大阜外医院和心血管病研究所放射科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

1981年1月—1983年1月,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长、所长。

1987年1月—1992年1月,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三属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9年1月,在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工作。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卫生学部)。

主要成就

刘玉清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刘玉清倡导与病理科合作,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X线与手术切除肺、食管标本的“X线-病理对照”研究,并逐步形成制度,建立了对照记录,定期进行分析总结。

20世纪60年代,为提高心脏X线诊断水平,刘玉清一方面将“X线-病理对照”转变为“X线-手术对照”;另一方面,他意识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心电图和X线各有其作用和限度,于是他逐步创建了以X线为基础的“X线-临床-心电图”三结合的心脏X线诊断方法,这使放射科医师能够发现一些临床医师没有注意到的诊断问题,纠正了某些不当的临床印象,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

20世纪70年代,随着CT的问世,刘玉清注意到,这是放射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动向。

1974年前后,刘玉清在中国国内首先提出了“医学影像学”的学科新概念。

1977年,刘玉清发表文章较全面地向中国国内评价了CT及其临床应用的概况。

1985年,刘玉清向中国国内介绍了这一新概念,并在中国国内首次提出“介入诊疗已成为同内科、外科治疗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之一”。同时,“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器具的应用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医学攻关项目,并与防治重大疾病以及中国相关器械、器具现状相结合,制定了15个攻关专题。刘玉清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了专题的评审、中期评估和项目的总结、验收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刘玉清倡导、推动现代医学影像学新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多次撰文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演讲。刘玉清提出,应加强影像科室介入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主要介入治疗技术的规范化问题,并强调,介入放射学应为医学影像科的组成部分,实现与影像诊断优势互补,这将更有利于其发展,他还提倡开展影像学综合诊断优选应用研究,即“各种技术综合分析,优选应用”。针对心血管疾病,他提出“三主轴”(超声、CT、磁共)和“两翼”(X线平片及相应造影和核医学)的主要诊断进程,并应以患者诊治的“实际需要”为原则。临床和影像学医师应综合分析研究多种影像技术(新技术和普通X线检查)的诊断性能(优势及不足),从中优选出合理的检查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影像诊断服务,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诊治效益。

21世纪初,刘玉清组织放射学(含介入)、超声、核医学有代表性的专家,主持召开了“医学影像学前沿学术讨论会”,着重探讨了新世纪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中国的战略对策。

刘玉清展望21世纪初国际和中国医学影像学动向,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以下看法:

(一)积极开发影像诊断学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同时仍应不断提高普通放射学,尤其胸部、胃肠道和骨骼放射学诊断水平。

(二)在县或县以上医疗单位,逐步普及超声和CT,有重点地发展MRI技术。

(三)开展影像学(含普通放射学)综合诊断及优选、合理应用研究,多快好省地向广大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学服务。

(四)大力开展介入放射学,不断扩大应用范围,提高疗效及规范化,并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优选、配合应用,并致力于普及推广。

(五)加强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医学生物工程学和新技术的研究,继续发挥中国影像学应用研究的优势,并致力于建设中国的实验影像学体系。

(六)对引进、研制和开发医学数字化图象贮存传输系统(PACS或DICOM)工作也应以研究,提上日程。

国际交流

从1978年到2009年,刘玉清先后40次出访美、日、澳、德、法、印、新、韩、马等国,进行考察、学术交流、参加会议和讲学,增进了与中国国外同行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开展学术“外交”,促使中国放射学加入亚太放射学会和国际放射学会。

1984年,刘玉清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学术报告。

1978年至1984年,先后四次参加WHO举办的放射-影像学研讨会,并于1988年任该大会副主席。

1990年4月和9月,刘玉清分别在日本全国放射学会和磁共振医学大会上做特别演讲。

1993年9月,中国大陆放射学专家组首次访台,刘玉清担任组长,拓展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

学术论著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刘玉清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编著出版放射影像学专著8部、参编17部。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7年6月

《阜外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手册》

刘玉清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1月

《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图谱》

刘玉清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

《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

刘玉清

百通-安徽科技出版社

1981年

《临床心脏X线诊断学》

刘玉清

北京出版社

1962年

《心血管造影术及诊断》

刘玉清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1年

《支气管造影术》

刘玉清

人民卫生出版社

科研获奖

据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官网显示,刘玉清先后获2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负责人、1项参加者),5项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负责人、1项参加者),1项医科院科技成果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1989年

IA-87医学图像分析仪-左室及冠脉处理临床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88年

大动脉炎的放射性诊断研究

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

1987年

紫泔型先心病X线平片和造影诊断研究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1986年

非紫绀型心脏和大血管记性X线平片和造影诊断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6年

非紫绀型心脏和大血管记性X线平片和造影诊断研究

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

1985年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诊断、治疗和病理研究

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

刘玉清人才培养

组建学科

关于如组建中国现代医学影像学学科,刘玉清认为,根据中国国情并借鉴中国国外经验,可采取“两步走”的策略:一是先组建“独联体式”的医学影像学部,开展联合性学术活动;二是逐步组建统一的医学影像学学科。

教育理念

刘玉清强调:每一次的读片分析,都要认真、细致,稍有疑问就要追根究底,力求诊断意见清楚、全面,决不能有半点粗心和怠慢,因为这关系到对患者的全面诊断,还将影响对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刘玉清认为,要做出正确、全面的影像诊断,不能仅局限于影像学征象的分析,还要客观地探讨其内在生理、病理学基础,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尽量作出全面的诊断分析。

刘玉清根据个人的体会和教训,总结了以下几点教育理念:

一、刻苦学习,勤于实践,打好全面的专业基础。除刻苦攻读本专业外,还必须打好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解剖和病理基础,努力学习并争取以各种不同形式亲自参与临床实践,具有较广的知识面。

二、勤于总结,善于总结,处理好读书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关系。对待具体业务实践,要切实注意质量,求其甚解,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同时要有韧劲,不断努力、追求。要努力读书学习,更新知识,用来指导实践,更应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查阅文献,借鉴他人经验,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形成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这样不但能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分析实践材料和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对丰富、发展本专业的学术工作也有积极意义。对待实践、学习、总结、著述工作,不仅要刻苦努力,更要持之以恒,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包括节假日的闲暇时间。

三、爱岗、敬业,发扬为病人、为事业负责的精神。放射科医师既要精于读片及有关的技术操作,也要学习、掌握有关的临床知识,必要时自己检査病人,这样才能向病人、向临床提出有价值的放射-影像学服务。

四、跟踪中国国内外文献,不断了解学术发展动向。要以科研选题为例,既要立足于现实,更应求新,注意先进性。要按现有的条件办事,也要努力争取必要的和更好的条件。

刘玉清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2002年

光华工程科技奖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3年

中国医科院、协和医大名医

1986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1978年

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

社会任职

刘玉清曾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所长,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委员等职务。

刘玉清兼任中华放射学会名誉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和军医进修学院放射学名誉教授,华西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中华医学会原务理事,放射学会原主任委员,日本医学放射学会名誉会员,《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心血管和介入放射学(美国出版)》等中国国内外17种杂志的顾问、编委和名誉主编。

人物评价

刘玉清是中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主要创建人,为推动中国放射学和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刘玉清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勤耕不辍,多年来对心胸放射-影像学医、研、教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还为中国的医学影像学学科结构建设呕心沥血,他致力于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为使中国放射学跻身于世界放射学之林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国际放射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中国医药导报》评)

标签: 刘玉清

更多文章

  • 陆道培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陆道培

    陆道培,男,汉族,1931年10月30日出生于上海,浙江省宁波市人,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共产党党员,血液病学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血液病国家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名誉所长。1955年,陆道培毕业于同济医学院;1955年至1958

  • 秦伯益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伯益

    秦伯益,1932年11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药理学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秦伯益于1955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本科毕业,并被选派到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学习;1959年获得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副博士学位;1960年回国后分配到军事医

  • 邱贵兴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邱贵兴

    邱贵兴,1942年3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骨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贵兴于1968年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之后进入陕西省延川县医院外科工作;1982年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骨科学硕士学位,之后留校工作;1986年至1987年在加拿大学习脊柱畸形的矫治和脊柱外科;1

  • 邱蔚六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邱蔚六

    邱蔚六,1932年10月13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市临床口腔医学中心名誉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邱蔚六于1955年从四川医学院毕业,进入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工作;1965年

  • 阮长耿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阮长耿

    阮长耿,男,汉族,1939年8月14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工程院院士,血液学专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64年,阮长耿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64年—1978年,进入苏州医学院附属

  • 桑国卫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桑国卫

    桑国卫,1941年11月出生于上海,浙江湖州人,临床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1958年桑国卫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6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浙江省人民卫生实验院(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1980年至1981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

  • 沈渔邨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沈渔邨

    沈渔邨,女,汉族,1924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精神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挪威科学文学院国外院士,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1946年,沈渔邨获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医预专业学士学位;1946年—1951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学习;1951年—1955年,在苏联莫斯科

  • 盛志勇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盛志勇

    盛志勇,男,汉族,1920年7月1日出生于上海,浙江德清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烧伤外科专家,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专家组组长。1942年,盛志勇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2年—1947年,在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工作;1947年,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进修做

  • 石学敏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石学敏

    石学敏,1938年6月6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医、针灸学专家,国医大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学敏于1962年从天津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进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

  • 唐希灿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希灿

    唐希灿,1932年12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阳,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唐希灿于1957年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室工作;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