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国卫,1941年11月出生于上海,浙江湖州人,临床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1958年桑国卫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6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浙江省人民卫生实验院(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1980年至1981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研究生院临床药理及甾体生化系进修;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至2012年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2008年至2013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2015年受聘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桑国卫对长效甾体避孕药的药代动力学、种族差异及临床药理学作了系统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桑国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41年11月
毕业院校:上海第一医学院
职业: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学历:研究生
人物经历
1941年11月11日,桑国卫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湖州。
1958年09月—1962年08月,就读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2年09月—1966年09月,就读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药理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66年10月—1983年08月,在浙江省人民卫生实验院(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1979年10月—1979年12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生理系生殖生理专业进修。
1980年01月—1981年09月,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研究生院临床药理及甾体生化系进修。
1983年08月—1991年07月,在浙江省人民卫生实验院(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所长、研究员。
1989年10月—1990年10月,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学及内科客座教授。
1991年07月—1997年05月,担任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兼药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
1997年01月,担任农工党浙江省副主委。
1997年—1998年,担任农工党浙江省主委,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
1998年—1999年,担任浙江省省长助理,农工党浙江省主委,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
1999年—200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控制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
1999年—2005年,担任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
199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2006年,担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
2000年—2003年,担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控制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
2003年—2007年,担任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2003年05月按副部长级待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控制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
2007年—2008年,担任农工党中央主席(2007年12月按部长级待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
2008年,担任中国“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总师。
2008年—2013年,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
2015年9月,受聘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2022年1月16日,中国药学会聘任为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主要成就
桑国卫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桑国卫研制成功的复方庚炔酮避孕针于1993年被选为中国基本药物,1994年被WHO推荐为两种最佳注射避孕药之一。提出男性抗生育剂棉酚可能抵制肾内Ⅱ-β-OHSD导致低血钾的新假设。为中国GCP、GLP规范主要起草人与推行实施者之一,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功臣。
学术论著
科研成果奖励
桑国卫人才培养
讲座报告
2015年12月10日,桑国卫参加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届“高端学术论坛”开幕式,并作了题为《新药创制专项的进展与十三五对临床试验的要求》的开场讲座。
桑国卫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桑国卫长期以来在中国药学领域做出卓越成就,尤其是在创新药品研究和药品安全评价技术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评)
桑国卫为建立中国国家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创新药物研究能力及研发平台建设、保障公众健康事业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药学会评)
桑国卫致力于中国医药研发、行业管理50余载,在推动中国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GLP、GCP平台,提高医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推动国家医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促进医药创新发展政策环境改善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