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治,1935年9月20日出生辽宁辽阳,制导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三研究所名誉所长。王兴治于1963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并被分配到炮兵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1970年至1987年任红箭—8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1977年任陕西青华机电研究所副所长、总设计师;1988年至2000年任红箭—9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至2004年任GT5型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2008年至2012年任红箭-XX轻型多用途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2012年至2017年任红箭-XXA/B轻型多用途导弹总设计师;2017年任激光驾束系列导弹总设计师。王兴治长期致力于中国制导兵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兴治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辽阳市
出生日期:1935年9月20日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35年9月20日,王兴治出生辽宁省辽阳市。
1959年—196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70年—1987年,担任红箭—8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
1977年,担任陕西青华机电研究所副所长、总设计师。
1983年,担任陕西青华机电研究所所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88年—2000年,担任红箭—9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担任陕西青华机电研究所名誉所长。
2001年,被聘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2004年,担任GT5型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
2008年—2012年,担任红箭—XX轻型多用途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
2012年—2017年,担任红箭—XXA/B轻型多用途导弹总设计师。
2017年,担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某研究所总设计师。
主要成就
王兴治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兴治于1963年参加了中国第一代特种飞行器的研制工作,负责飞行器的总体研究工作,通过无控、有控弹道的研究,重点解决飞行器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该项目于1970年定型。1970年之后,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第二代特种飞行器的研制工作,任该项目总设计师。在论证阶段,选取了有线、红外、半自动制导方案,为中国跟踪世界第二代特种飞行器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工程研制阶段,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为以后的工程研制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研制中遇到了许多重大技术难关,如放线、舵烧蚀,部件承受大过载等问题,经过攻关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该项目经过国家批准定型。在当时的条件下,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吸收中国国外的先进技术,研制出全部原材料、元器件立足中国国内的,具有国际装备水平的第二代特种飞行器,填补了中国装备上的空白。由于中国的特种飞行器达到了当时国际装备水平。1989年之后,他又承接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制工作,并担任总设计师,该项目起点高,工程研制难度较大,遇到四大关键技术,经过攻关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其主要技术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科研成果奖励
王兴治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王兴治认为:科研有险阻,科研的通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在遇到技术难关的时候,往往会被讽刺,甚至说三道四,这时千万不要生气,要把它变成动力,更要勇于攻克技术难关。
团队建设
王兴治在承接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制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发展壮大了科研队伍,组建了十几个研究室,20多个实验室,共有3000多台仪器设备,具有较完善的科研测试手段。
王兴治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王兴治担任中国兵工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总装科技委顾问、国务院中央军委一级定委咨询委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飞天班首席教授、华南中心纳米材料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顾问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77年,王兴治得了胆结石,疼痛发作时,半夜在房子里走来走去,天亮又照样上班。直到1990年才抽时间做了手术。
人物评价
王兴治所主持研制的武器装备均在中国国内外具有很好的声誉。(中国工程院评)
王兴治从1963年开始一直从事特种飞行器的研制工作,这种特种飞行器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装备之一,他是研制中国特种飞行器的开拓者、发展者之一,也是这项技术领域的带头人,他为中国特种飞行器跟踪世界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