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于润沧

于润沧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91 更新时间:2024/1/18 13:31:08

于润沧,男,汉族,1930年3月20日出生于河北张家口,祖籍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国共产党党员,金属采矿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专家、名誉专家委员会主任。1949年,于润沧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学习俄语;1950年,进入本科后被分配到土木工程系,后主动要求改学矿床开采;1950年—1954年,因院系调整,转入东北工学院采矿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1954年—1964年,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技术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1978年,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工程师;1978年—1981年,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采矿室主任工程师;1981年—1986年,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1986年—1991年,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润沧长期从事非煤矿业工程设计与科研工作。

基本资料

名:于润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张家口

出生日期:1930年3月20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东北工学院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祖籍: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人物经历

1930年3月20日,于润沧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祖籍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1949年—1952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学习俄语,进入本科后被分配到土木工程系,后主动要求改学矿床开采。

1950年9月—1954年7月,因院系调整,转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采矿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4年—1964年,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技术员。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1978年,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工程师。

1978年—1981年,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采矿室主任工程师。

1981年—1986年,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

1986年—1991年,担任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于润沧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在中国“锑都”——湖南水江市锡矿山的设计中,为解决原有开采方法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于润沧作为试验组副组长,大胆突破过去保留1米厚矿石作为护顶的采矿方法,成功组织试验“杆柱房柱法”并应用于生产,开创了中国地下矿山“杆柱房柱法”之先河,使矿石损失率降低40%。

在中条山铜矿峪铜矿的设计中,于润沧作为专家顾问组组长,倡导引进“矿块崩落采矿法”取代“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并参与科技攻关。

在冬瓜山铜矿深井开采设计中,于润沧提出“探建结合”的开采模式,有效完成了资源储量的升级,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建设周期,增加了经济效益。

中国第一大镍矿甘肃金川镍矿位于中国西部戈壁滩,于润沧作为采矿工程负责人,在二矿区的设计中,针对矿床赋存富、大、深、碎的特点,利用主持开发的高浓度胶结充填新技术,成功实现了“采富保贫”的目标,同时,他还借鉴“新奥法”理论,采用曲墙圆弧拱巷道断面和两次喷锚网联合支护,使不良岩层冒顶坍塌事故得到控制,促进了矿山建设速度。于润沧在“富、大、深、碎”的矿体中开创了世界上大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下胶结充填采矿法的先河,同时在断面为5m×4m进路式采矿中,采用6立方米铲运机、全液压双机凿岩台车等大型设备,使盘区生产能力提高到每天800吨至1000吨。

1954年,于润沧参加了家杖子钼矿、白银厂铜矿的矿山设计。

20世纪90年代,于润沧虽已离休,但仍致力于指导膏体充填技术试验等工作。

21世纪初,于润沧要求团队以全球视野审视对待矿产资源问题,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提倡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把智能化、自动化和生态矿业融入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于润沧首提“生态矿业工程”概念,致力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的问题,他呼吁出台矿业法规,强化矿山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法治保障。

21世纪10年代,于润沧关注数字化矿山的建设与进度,他将中国国外矿山搞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战略设想,以及一些学者对数字化矿山的理解综合研究后认为,数字化矿山可以理解为从初级到高级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矿山数字化信息系统或者矿山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第二个层次为虚拟矿山。虚拟矿山即真实矿山的整体以及和它相关的现象都能够衔接起来,通过动态相应以数字化体现出来。这样可了解整个矿山的动态运作和发展情况;第三个层次为远程遥控和自动化采矿。人坐在办公室里就可操纵很远的地方,比如几十公里以外的井下设备的运转等,做到采矿办公室化。

学术论著

2016年9月,于润沧先后撰写了《料浆浓度对细砂胶结充填的影响》《全尾砂高浓度(膏体)充填新技术》《中国铜工业的潜在危机及发展战略研究》等20多篇学术论著。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9年

《采矿工程师手册》

于润沧

冶金工业出版社

科研获奖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于润沧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1年

膏体充填新技术的研究与工业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9年

金川资源综合利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5年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采选冶联合企业设计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于润沧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9年12月,于润沧先后培养出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6名,在站博士后2名。

教育理念

于润沧认为,创新得有人才,待遇是很重要,但同时也要给人才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对这方面很在意,即所谓人性化管理比制度化管理效果更佳。还认为,有志于中国矿业发展的年轻科技人员,首先应该有对矿业的执著精神、献身精神,特别要重视亲自去现场作专题调查研究,参加施工和科研工作的实践,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积累丰富的经验,青年人的特点是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敢于说出真话,敢于革新传统,敢于挑战权威,要保持和发扬这种心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要注意培养国际化的视野。

于润沧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12日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6年8月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社会任职

于润沧担任中国矿业联合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级顾问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世界采矿大会国际组委会委员。

个人生活

布衣院士

对于各种待遇,于润沧不讲究,没有秘书、不配专车,还经自费买专业书。他和老伴一直住在距离单位不远的一处85平方米的房子里,因为有着可随时上班的优势。于润沧笑说:“子女都劝我买个大点儿的房子,可买得偏远了不方便,买近的,咱又没钱。我就是个布衣院士。”

人物评价

多年来,于润沧始终坚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以一名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定力,与党同心同德,带领中国恩菲的矿业团队秉持创新理念,坚守工程和研发一线,为中国从百废待兴到矿业大国,再到向矿业强国目标迈进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评)

于润沧在中国矿业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书写了人生精彩华章,在同事们的眼中,盛名之下的于润沧公而忘私、睿智谦和、朴实无华,与之相处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他始终保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经济日报》评)

于润沧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专业领域的旗帜,技术创新的掌舵人,但无论是公司领导、业界同仁,还是年轻后学,只要工作需要,他都随叫随到,谁叫随到,没有一点院士架子。(中国恩菲科技管理部部长朱瑞军评)

于润沧是著名的采矿专家,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工程设计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矿山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矿业报》评)

于润沧勤于思考,博采众长,几十年如一日,用他坚实的专业知识,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广大采矿科技工作者所敬佩。(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评)

于润沧院士毕生致力于中国矿山工程的设计,为祖国的矿业发展倾注了全部的智慧与心血,对于没有见过他的人来说,他是一位被“院士“、”高级工程师”、“博导”等光环围绕堆砌的人,但亲眼见过于院士的人都会为他儒雅的气质所吸引,跟他交谈过的人则会惊讶于他敏捷的思维、渊博的知识和精到的见解。(《中国有色金属》评)

标签: 于润沧

更多文章

  • 余贻鑫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余贻鑫

    余贻鑫,1936年11月06日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贻鑫于1954年考入天津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58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

  • 曾恒一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恒一

    曾恒一,1939年9月22日出生于重庆市,海洋石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曾恒一于1961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2年至1994年担任

  • 张信威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信威

    张信威,1938年1月2日出生于湖南娄底,爆轰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信威于1960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从事国防科学研究;1983年担任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1

  • 张勇传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勇传

    张勇传,1935年3月1日出生于河南南阳,中国共产党党员,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勇传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水动专业;1957年9月—1960年9月担任华中工学院室副主任、助教;1960年11月—1978年5月任华中工学院室副主任、讲师

  • 赵文津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赵文津

    赵文津,男,汉族,1931年2月1日出生于天津市,北京市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1952年,赵文津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1954年,担任安徽321物探队队长;1956年—1958年,担任地质部西南物探大队副主任工程师;1958年—1972年,担任地质部物探

  • 郑健超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郑健超

    郑健超,男,汉族,1939年10月6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广东中山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电压技术专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广核集团科技委名誉主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63年,郑健超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63年—1965年,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毕业

  • 郑绵平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郑绵平

    郑绵平,男,汉族,1934年11月17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盐湖学和地质矿床学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矿产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56年,郑绵平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至1957年,在化

  • 周邦新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邦新

    周邦新,1935年12月29日出生于江苏苏州,核材料、核燃料元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学科带头人之一。1956年周邦新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65年至196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冶金系、纽卡斯尔大学冶金系进修;1960年至

  • 周世宁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世宁

    周世宁,男,汉族,1934年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矿山瓦斯防治专家、安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世宁于1950年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后转入天津的中国矿业大学学习;1953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天津)采矿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在中国矿业大学工作;1999

  • 周永茂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永茂

    周永茂,男,汉族,1931年5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国共产党党员,核反应堆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955年,周永茂获得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55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至1956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