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赵振业

赵振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7 更新时间:2023/12/13 16:23:22

业,1937年11月13日出生于河南原阳,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高级顾问、博士生导师。赵振业于1961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1962年进入621所一室,先后在结构钢与不锈钢专业组、热疲劳专业组、二十六室结构钢与不锈钢专业组工作;1992年担任621所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处处长;1993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获得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赵振业一直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应用基础理论、合金设计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

基本资料

名:赵振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

出生日期:1937年11月13日

毕业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如钢人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业》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7年11月13日,赵振业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姚村。

1944年,进入姚村小学念书。

1950年,进入新乡市第三初级中学念书。

1953年,进入新乡市第一中学念书。

1956年,进入西北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习。

1961年10月,入伍天津中国人民解放军4847部队(国防部第六研究院)。11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4059部队(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六研究所)。

1962年,进入621所一室结构钢与不锈钢专业组,参与GX-8研究。

1964年,进入621所一室热疲劳专业组。

1967年,进入621所一室结构钢与不锈钢专业组,继续从事GX-8研允。

1973年,进入621所一室,主持650°C马氏体不锈钢研究。

1976年,进入621所二十六室结构钢与不锈钢专业组,主持中温超高强度钢GC-19研究。

1992年,担任621所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处处长。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进驻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院士工作站。

2019年,聘请成为集美大学首位全职引进的先进材料与制造领域院士。

主要成就

赵振业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赵振业主持并为主完成“300M钢应用研究”,创新发展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思路,设计长寿命起落架等总体技术方案,提出“无应力集中”抗疲劳观点,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并获得抗疲劳微观机理,创新和集成创新抗疲劳和氢脆应用技术体系和先进工艺技术。用于300M钢制造歼8Ⅱ飞机主起落架,疲劳寿命达到6000h(其中包括增载30%后1000h)不破断。远超过飞机3000h规定寿命和中国国外5000h最高规定寿命。创造性地解决了困扰先进飞机设计、使用几十年的超高强度钢起落架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问题,实现了长寿命起落架重大工程目标和技术跨越发展。服役14年来无故障并已实现工程化生产,广泛应用于多种先进型号飞机。系统研究二次硬化、超细化等强韧化机理,合金设计获中温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不锈钢等多项发明,开拓航空超高强度钢新领域。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赵振业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篇,出版《合金钢设计》专著一部。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赵振业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

学术交流

2009年10月11日,赵振业在厦门大学颂恩楼的220报告厅,做题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几个基本规律》的南强学术讲座。

2015年4月26日,赵振业在江苏大学研究生报告厅,做题为《抗疲劳制造与中国梦》的学术报告,他从从时代背景与机械制造强国梦、关键构件是高端机械装备的基础与核心、抗疲劳制造是中国的一项创新、抗疲劳制造新时代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机械制造强国之路。

2015年7月18日,赵振业在第11次全国热处理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落实路线图,实践中国梦》的报告。

2016年5月18日,赵振业院士报告会暨院士传记赠书仪式在赵振业的中学母校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举行,报告会上,他以《六十年梦与实》为题做了报告。

赵振业人才培养

根据2020年8月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显示,赵振业先后培养多名硕士、博士、博士后。

赵振业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91年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一等功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

1992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992年

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

1992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3年

首都劳动奖章

北京市总工会

1994年

621所科研重奖

1996年

国防科技预先研究管理先进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998年

621所科研重奖

200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6年

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

2016年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创建60周年突出贡献奖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4年

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1994年

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理事

2006年

北京航空航天学会副理事长

2019年

集美大学双聘院士

中国航空学会理事

全国热处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

人物评价

赵振业为中国航空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赵振业创新多种合金并获广泛应用,为多项重大航空工程做出突出贡献。(《中国航空报》评)

标签: 赵振业

更多文章

  • 周光耀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周光耀

    周光耀(1935.12.13—),浙江鄞县人,无机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成达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周光耀于1954年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大连碱厂设计科工作;1961年从大连工学院毕业;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担任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室主任、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

  • 周克崧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周克崧

    周克崧,1941年2月4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湖南长沙,材料表面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周克崧于1965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材料专业毕业,之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1971年至1980年担任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专题组长;1980年至1982年

  • 周廉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廉

    周廉,1940年3月11日出生于吉林省舒兰县,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科技大学名誉校长,南京工业大学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院长。1963年周廉从东北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1969年调到宝鸡有色金属研究所工作;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朱永贝睿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永贝睿

    朱永[贝睿],1929年出生,核化学专家,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文名:朱永[贝睿]国籍:中国民族:汉籍贯:安徽省泾县出生日期:1929年12月15日毕业院校:清华大学化学系职业:核化学专家出生地:上海市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29年生,安徽泾县人。19

  • 左铁镛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左铁镛

    左铁镛,1936年出生于北京,材料科学家、循环经济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1954年左铁镛考入东北工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1958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南工业大学任教,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91年担任国家教委科技司司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

  • 柴天佑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柴天佑

    柴天佑,1947年11月20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80年柴天佑从东北电力学院(现东北电力大学)毕业并考取东北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1985年

  • 陈纯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陈纯

    陈纯,1955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象山县,计算机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国家数码喷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陈纯于1982年从厦门大学数学控制理论专业毕业;1984年获得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

  • 陈志杰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志杰

    陈志杰,1963年1月18日出生,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巴庄村人。1982年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1986年攻读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取得空军工程大学军事运筹学博士学位。曾任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现任空军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空管

  • 陈左宁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左宁

    陈左宁,1957年10月23日出生于北京市,计算机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六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1976年,陈左宁进入国家并行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1986年,获得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理学学士学位;1

  • 戴浩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戴浩

    戴浩,1945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指挥与控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戴浩于1968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在一家电子工厂工作了11年;1979年考取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工作;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