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玛尔·威尔纳(ItamarWillner),1947年1月出生于罗马尼亚,以色列国籍,光电传感及DNA纳米技术专家,以色列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伊塔玛尔·威尔纳于1978年获得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物理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78年—1980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0年—198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1981年—1983年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讲师;1983年—1986年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副教授;1986年起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2002年当选为以色列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伊塔玛尔·威尔纳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及纳米功能自组装等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伊塔玛尔·威尔纳
外文名:ItamarWillner
国籍:以色列
出生地:罗马尼亚
出生日期:1947年1月
毕业院校:希伯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2年当选为以色列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47年1月,伊塔玛尔·威尔纳(ItamarWillner)出生于罗马尼亚。
1978年,获得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物理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1978年—1980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0年—198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
1981年—1983年,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讲师。
1983年—1986年,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副教授。
1986年起,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
2002年,当选为以色列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伊塔玛尔·威尔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伊塔玛尔·威尔纳运用DNA、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结合金属纳米颗粒,创新构建了一系列生物/纳米功能自组装体系,如DNA分子机器、逻辑门、杂化及多层级组装体等。基于上述功能组装体,他开拓系列生物纳米催化新方法,提出“核酸适配酶”(Nucleoapzymes)新概念,大幅提升了模拟生物酶催化的效率与特异选择性。探索了纳米组装体在生物光电传感、智能响应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发展了“DNA动态网络”这一系统化学新理念,进而构建人工光合成/光保护新颖体系并系统研究了相应能量耗散机制,为深入研究生命过程中生物大分子非平衡组装行为及潜在应用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有力工具。
伊塔玛尔·威尔纳与田禾共同领衔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组建了教育部“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上海市精准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旨在打造精准化学与分子工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高地。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伊塔玛尔·威尔纳已发表SCI论文850余篇,引用89000余次,H指数142。
发明专利
据20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伊塔玛尔·威尔纳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伊塔玛尔·威尔纳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截至2021年11月,伊塔玛尔·威尔纳已培养了30余位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任职的中国籍及华裔学者,其中10余位学者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其培养的学生有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副教授范道庆,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胡连哲,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卢春华等。
讲学讲座
伊塔玛尔·威尔纳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伊塔玛尔·威尔纳是生物光电传感、智能响应软材料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为提升中国在动态化学、非平衡自组装及生物传感等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华东理工大学评)
“伊塔玛尔·威尔纳是光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国际著名科学家,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