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彼得·威力

彼得·威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49 更新时间:2023/12/14 7:29:58

彼得·威力(PeterJohnWyllie),1930年2月8日出生于英国,美国国籍,实验岩石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人自然科学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名誉教授。彼得·威力于1952年获得英国安德鲁斯大学地质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1958年获得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1965年—1982年任美国芝加大学教授;198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与行科学系教授;198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89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1年当选为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1999年起任加州理工学院名誉教授。彼得·威力期从事高温高压下人工合成系统与自然界岩石系统的实验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彼得·威力

外文名:PeterJohnWyllie

国籍:美国

出生地:英国

出生日期:1930年2月8日

毕业院校:圣安德鲁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要成就:198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1989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1年当选为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6年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0年2月8日,彼得·威力(PeterJohnWyllie)出生于英国。

1952年,获得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地质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

1955年—1956年,任圣安德鲁斯大学地质学系助理讲师。

1956年—1958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助理研究员。

1958年,获得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

1958年—1959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学系助理教授。

1959年—1960年,任英国利兹大学化学系研究员。

1960年—1961年,任英国利兹大学实验岩石学系讲师。

1961年—1965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岩石学系副教授。

1962年—1963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系代理主任。

1965年—1982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1972年—1973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1979年—1982年,任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科学系主任。

198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3年—1987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与行星科学系教授。

198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1987年—199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学系教授。

1989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1年,当选为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

1999年起,任加州理工学院名誉教授。

主要成就

彼得·威力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彼得·威力有机地把实验岩石学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结合起来,探讨板块构造与岩浆成因,地球内深部过程与岩浆成因,与岩浆形成过程有关的成矿条件等并取得成就。提供了有关地幔热柱的形成、壳幔物质的互作用、花岗岩浆房内对流作用的可能性、碳酸岩岩浆形成机制、地幔交代作用等实验成果与理论模型。

学术论著

截至2011年7月,彼得·威力已发科学期刊论文337篇,其主要论著有《Liquidsegregationparametersfromamphibolitedehydrationmeltingexperiments》《Experimentalpetrologyofuppermantlematerials,processesandproducts》《GeologyandGeochemistry》《Highpressureultrametamorphism:reachingthesolidusboundary》《Carbonateandcarbonate-richliquidsintheEarth'sinterior,andcriticalfluidsindiamondinclusions》《GeologyandGeochemistry》《LiquidimmiscibilityinthejoinNaAlSi3O8-CaCO3to2.5GPaandtheoriginofcalciocarbonatitemagmas》《Experimentalmeltingofpelagicsediment,constraintsrelevanttosubduction》《Liquidimmiscibilitybetweennepheliniteandcarbonatitefrom2.5to1.0GPaandvariationinmantlemeltcompositions》《GeologyandGeochemistry》《LiquidimmiscibilityinthejoinNaAlSiO4-NaAlSi3O8-CaCO3at1GPa:implicationsfortheformationofcrustalcarbonatites》《Processesofcrustalcarbonatiteformationbyliquidimmiscibilityanddifferentiation,elucidatedbymodelsystems》等。

彼得·威力人才培养

编著教材

据2022年11月加州理工学院网显示,彼得·威力已编著教材3部,1976年编著的教科书《地球工程(EarthWorks)》是其中之一。

讲学讲座

时间

讲座名称

合作院校

1991

“地球科学与社会”学术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彼得·威力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52年

米勒奖(MillerPrize)

1974年

圣安德鲁斯大学名誉博士

圣安德鲁斯大学

1979年

Quantrell奖

芝加哥大学

1981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

1982年

沃拉斯顿奖章(WollastonMedal)

伦敦地质学会

1984年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

1985年

爱丁堡地质学会荣誉会员

爱丁堡地质学会

1986年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矿物学学会荣誉会员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矿物学学会

1987年

印度地球物理联合会荣誉会员

印度地球物理联合会

1987年

亚伯拉罕·戈特洛布·维尔纳奖章(AbrahamGottlobWernerMedaille)

德国矿物学学会

1987年

俄罗斯矿物学学会荣誉会员

俄罗斯矿物学学会

1989年

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

1991年

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

印度国家科学院

1996年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6年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

2001年

德国地质学会荣誉会员

德国地质学会

2001年

利奥波德·冯·布赫奖章(LeopoldvonBuchMedal)

德国地质学会

2001年

罗布林奖章(RoeblingMedal)

美国矿物学学会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美国地质学会会士

美国地质学会

美国矿物学会会士

美国矿物学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65年—1967年

《岩石学杂志》总编辑

1967年—1983年

《地质学杂志》编辑

1967年—1996年

《矿物和岩石》主编

1970年—1971年

美国矿物学学会奖励委员会主席

1970年—1992年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实验岩石学委员会委员

1973年—1982年

《地质学》编辑委员会委员

1976年—1977年

美国矿物学学会副会长

1976年—1980年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实验岩石学委员会主席

1977年—1978年

美国矿物学学会会长

1978年—1982年

《构造物理学》编辑委员会委员

1978年—1986年

国际矿物学协会副主席

1983年—1992年

《地球动力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1983年—1999年

《矿物学和岩石学》编辑委员会委员

1985年—1990年

《地质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1986年—1990年

国际矿物学协会主席

1991年—1995年

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副主席

1992年—2005年

《印度科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1993年

《固体地球科学与社会》编辑委员会主席

1995年—1999年

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主席

1996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名誉教授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彼得·威力的妻的名字是罗米(Romy)。

人物评价

“彼得·威力有对科学永恒的热爱和精力,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领袖、科学倡导者和社区服务者(Peter'senergyandenthusiasmforscienceareeverlasting.Heisalsoagreatscientificleader,scienceadvocateandcommunityservant)。”(牛津大学出版社评)

“彼得·威力通过实验岩石学对地球科学的研究发展做出了毕生贡献(PeterJ.Wyllieforhislife-longcontributionsbymeansofexperimentalpetrologytounderstandinghowtheEarthworks)。”(《岩石学杂志》评)

标签: 彼得·威力

更多文章

  • 谢晓亮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谢晓亮

    谢晓亮(XiaoliangSunneyXie),男,汉族,1962年出生于中国北京,生物物理化学家,曾任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Mallinckrodt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北京昌平实验室主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谢晓亮于1980

  • 杨培东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培东

    杨培东,1971年8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S.K.和AngelaChan杰出能源教授和化学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1993年杨培东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 丘成桐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Yau),美籍华裔数学家,原籍广东梅州蕉岭县,1949年4月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

  • 叶军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叶军

    叶军,男,1967年11月出生于上海,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任职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1989年叶军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起执教于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

  • 理查德·N·杰尔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理查德·N·杰尔

    理查德·N·杰尔(RichardNeilZare),1939年11月19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

  • 安东·蔡林格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安东·蔡林格

    安东·蔡林格(AntonZeilinger),1945年5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里德因克瑞斯(RiedInnkreis),物理学家,奥地利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塞尔维亚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

  • 杰曼诺夫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杰曼诺夫

    杰曼诺夫(EfimZelmanov),1955年9月出生于苏联(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Khabarovsk),美国国籍,数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科学技术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杰曼诺夫于1977年获得

  • 张翔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翔

    张翔,1963年12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光电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大学第十六任校长,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葛守仁基金讲座教授、纳米科学及工程中心主任。张翔于1985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学位;1996年

  • 日列布佐夫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日列布佐夫

    日列布佐夫(GeliiA.Zherebtcov),1938年9月出生于前苏联,空间物理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顾问。日列布佐夫于1958年—1963年就读于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ISU)物理和数学系;1963年—1964年任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ISU)计算机中心工程师;

  • 庄小威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庄小威

    庄小威,1972年1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市,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1987年庄小威考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91年19岁时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之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