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和(ThomasH.Lee,1923年5月11日—2001年2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美籍华人,电机工程与系统工程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李天和于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50年获美国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联合学院电工硕士学位;1954年获伦斯勒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4年起先后在伦斯勒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7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1984年任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2001年2月3日逝世,享年77岁。李天和致力于电机工程与系统工程的研究、开发与管理。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天和
外文名:ThomasH.Lee
国籍:美国
出生地:江苏省扬州市
出生日期:1923年5月11日
逝世日期:2001年2月3日
毕业院校:伦斯勒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7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物生平
1923年5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之后进入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上海分公司。
1948年7月,调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先后任工程师、高级研究工程师。
1950年,获美国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联合学院电工硕士学位。
1954年,获伦斯勒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
1954年起,先后在伦斯勒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1974年—1978年,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电力业务的总战略设计师。
1978年—1980年,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电力系统总工程师。
1980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及电力电子系统实验室主任。
1984年—1987年,任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
1987年,回到麻省理工学院,担任一个名为“制造行业的领袖”(LeaderforManufactory,简称LFM)的项目负责人。
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1年2月3日,逝世,享年77岁。
主要成就
李天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天和提出高压电弧中电极现象理论,由此得到的高压电弧的能量密度可与最强的激光束相比;发展高温气体中的电气断路理论;发明真空灭弧室,使真空开关进入电力系统作为断路器,其分断能力达15千伏、25千安。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官网显示,李天和在电工杂志上发表论文75篇,著有《大功率开关装置的物理基础和工程应用》。
发明专利
据2022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显示,李天和先后获30项美国专利,900多项外国(除美国之外)专利。
李天和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1987年,李天和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后,在美国首创了“企业领袖”专业,并创建“技术管理”硕士专业。
平台建设
1992年,李天和在北京创建了北京国际全面质量管理中心,并每年来两、三次亲自开班授课。
开设&讲授课程
李天和在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战略规划》《先进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电磁理论》等课程;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授《战略规划》课程。
李天和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李天和学长德高望重,治学严谨,功勋卓著,是发扬交通大学优良传统的带头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985届校友丁如雷评)
李天和教授在科技研究、开发与管理方面均有卓越的成就。(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