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傅依备

傅依备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22 更新时间:2023/12/5 17:31:24

傅依备,男,汉族,1929年4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中共党员,核化学与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九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原子分子工程所所长。1953年,傅依备毕业于四川化工学院(现四川大学)化工系;1953年—1954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工作;1955年—1960年,在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1960年—1963年,担任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120教研室副主任;1963年—1964年,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工作;1964年—1966年,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青海221厂科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1966年—1971年,在二机部绵阳第九研究院工作;1971年—1975年,担任二机部绵阳第九研究院放化研究室副连长;1975年—1983年,担任二机部绵阳第九研究院二所副所长;1983年—1991年,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二所所长;1986年—1997年,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傅依备先后从事核燃料后处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核技术应用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相关的国防科学研究。

基本资料

名:傅依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岳阳市

出生日期:1929年4月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29年4月4日,傅依备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即岳阳市)新墙乡岭上傅村。

1948年—1953年,在四川化工学院(现四川大学)化工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3年9月—1954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工作。

1955年9月—1960年5月,在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0年7月—1963年2月,担任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120教研室副主任。

1963年2月—1964年11月,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工作。

1964年11月—1966年1月,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青海221厂科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1966年1月—1971年6月,在二机部绵阳第九研究院(原902工程)工作。

1971年6月—1975年7月,担任二机部绵阳第九研究院放化研究室副连长。

1975年7月—1983年5月,担任二机部绵阳第九研究院二所副所长。

1983年5月—1991年3月,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二所所长。

1986年11月—1997年5月,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傅依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4年,傅依备作为特种中子源项目组负责人之一,领导建立了居里级钋的生产工艺,在中国国内首次利用所生产的钋研制成模拟裂变中子谱的中子源。

20世纪80年代初,傅依备领导研制成功加速器和中子管用氚靶,满足了国防科研的需要;参加和领导了核试验中放化分析诊断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多种直接测定裂变燃耗和聚变燃耗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历次核试验的放化诊断;发明了内活化指示剂法测量中子总数和能谱,利用不同指示核素的中子反应阈能值,诊断不同部位的不同能量中子和中子总数,从而揭示了体系中核反应的精细过程和图像,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复杂核反应体系的中子能谱和中子总数的测量,并进一步发展用于带电粒子活化率的测量;自主研发了一种从地下获取气体样品的新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地下核试验的取样,该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快速的特点,从而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核爆放能诊断方法;傅依备在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实验靶的设计与研制技术攻关中担任组织领导工作,在中国国内首次研制出激光聚变用直径为550的薄壁充氘氚玻璃微球,其几参数、耐压强度、保气寿命和抗腐蚀性能等主要指标达到和超过中国国外同类靶球的水平,并用于神光Ⅱ激光装置的打靶实验,为中国的惯性聚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傅依备作为聚变—裂变混合堆氚工艺研究负责人,对氚增殖剂的合成及产氚、释氚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在线和离线研究,取得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新成果,傅依备主持和指导了放射性同位素和核辐射技术应用研究,研制出一批放射性显像药物和优良的骨肿瘤治疗药,首次采用辐射技术对聚硅碳烷纤维进行不熔化处理,研制出性能优异的硅碳纤维,还主持通讯和电力电缆接续聚合物材料套管的辐射改性研究,取得重大的实际应用成果,形成了具有工业规模的辐射加工产业,主持并参加了特种中子源的研制和核试验放射化学诊断以及核装置特种材料表面化学和材料辐射相容性的研究,并负责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激光驱动聚变微靶研制实验室,在“863”计划中,承担了聚变裂变混合堆氚工艺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固体增殖剂裂变堆在线产氚演示回路,在同位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材料的核辐射改性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

学术论文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傅依备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0篇。

科研成果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傅依备获得国家级发明、科技进步等奖4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4项,院预研基金科技成果奖12项。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10年

金属掺杂二氧化钛可见光催化剂的研制

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9年

纳米填充协同辐射硫化优化EPDM性能的新技术

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

基于单层包裹金团簇的ICF靶材料掺杂与制备技术

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

核辐射对核XX用典型高聚物材料性能和结构影响的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

液滴法研制激光聚变靶丸大形状因子薄壁空心玻璃微球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

电子束辐照聚碳硅烷陶瓷先驱体的化学结构及其热解特性的研究

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

1997年

铀金属在CO气氚中表面反应XPS研究

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

1993年

LF-12号装置间接驱动内爆出中子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2年

造氚——裂变关联法诊断氢弹剧变威力

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

1990年

一种新型肾显像剂99mTc-MAG的合成

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

1987年

内活化测量脉冲高能中子总数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傅依备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据2020年6月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官网显示,傅依备培养研究生30余人。

编写讲义&开设课程

20世纪60年代初,傅依备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人工放射性物质工艺学》(即核燃料后处理工艺学)讲义,并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首次开设这门课。

教育理念

傅依备认为,大学生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爱护国家的一草一木,学会多做奉献,保护和发展国家已取得的光辉成就,还希望大学生能扎扎实实地学习,认真面对每一个学习阶段。

傅依备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四川国防工业系统劳模

先进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

1985年—1989年

院、四川省、核工业部劳动模范

1986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89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授予)

1991年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社会任职

傅依备担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国家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审定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科技协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理事、务理事、副理事长、名誉主任,四川省核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1929年4月4日,傅依备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新乡岭上傅村的一个农民家,父亲傅时,母亲黄氏,家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由于逃避国民党抓壮丁,傅依备的哥哥长期在外帮人驾船(木帆船),仅父亲一人种田养活全家,家境十分贫寒,一家人除父亲能识几个字外,全是文盲。

人物评价

傅依备在同位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研制、核辐射在工业的应用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川大学物理学院评)

作为中国核燃料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傅依备曾为中国首颗原子弹、氢弹的自主研发做出了突出贡献。(四川大学校友总会评)

纵观傅依备的人生经历,以兴中华为己任,以为祖国做贡献为荣,是傅依备几十年近乎唯一的奋斗目标,虽逾古稀,仍勤奋不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二所刘钊、彭忠传、何佳恒评)

1963年跨入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的行列,走上一条攻坚克难、科学报国的道路,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砥砺前行,伴随着傅依备的一生,这种跌荡起伏、艰难困苦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不屈不挠、愈挫愈坚、积极上的意志和品格,体现一种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力量,这正是他们这一代老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范,他不仅在学术技术上攻关克难,带领科研团队奋斗在科学实验、参加现场试验、学科发展延拓、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各领域且硕果累累;在他任副所长、所长期间,思想解放、锐意改革,科学管理、公道正派,作风民主、求真务实,深得班子成员、各级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充分信赖;同时,一段时间兼所党委代理书记,党务群团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全面推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二所罗本祥评)

人物影响

设立基金

2018年10月,傅依备院士捐赠的岳阳县一中傅依备院士励学教育基金成立,原始基金为100万元,主要用于奖励岳阳县一中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

标签: 傅依备

更多文章

  • 古德生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德生

    古德生,1937年10月13日出生于广东梅县,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古德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资源工程系教授、采矿系系主任、采矿与散体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

  • 顾金才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顾金才

    顾金才,1939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北卢龙,岩土工程与防护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顾金才于1965年从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安排到了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进行科研工作;1976年加入成为中国

  • 顾心怿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顾心怿

    顾心怿,1937年1月23日出生于上海,石油矿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胜利石油管理局资深首席高级专家,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总工程师。1953年顾心怿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石油机械科中专毕业,同年进入北京中央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俄语大专班学习,于1956年毕业;1961年开始一直在胜利油田从事科技工作

  • 韩大匡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大匡

    韩大匡,男,汉族,1932年11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油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韩大匡于1950年1月—1952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采矿系石油专业;1952年7月—1953年9月,就读于清华大学石油系;1972年1

  • 韩英铎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英铎

    韩英铎,1938年5月1日出生于辽宁沈阳,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英铎分别于1962年和1966年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历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副系主任;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获得埃尔朗根-纽

  • 何多慧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何多慧

    何多慧,1939年2月2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粒子加速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大科学研究中心技委主任。何多慧于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7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副主任兼加速器专业主任;

  • 洪伯潜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伯潜

    洪伯潜,1931年12月30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矿井建设特殊凿井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洪伯潜于1956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双鸭山矿区工作;1957年从双鸭山实习工地被提前调回,参加组织煤炭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技

  • 胡见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见义

    胡见义,男,汉族,1934年3月25日出生于北京市,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总地质师、高级工程师。1952年—1953年,胡见义在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地质矿业系学习;1953年—195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

  • 胡思得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胡思得

    胡思得,1936年3月3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核武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胡思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副院长等职;1994年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

  • 黄其励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其励

    黄其励,1941年1月15日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蒸汽工程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顾问,国家能源集团电力领域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名誉总工程师。黄其励于1964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1968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硕士学位;1978年被调到东北电管局科技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