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毓川

陈毓川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415 更新时间:2023/12/6 23:38:20

陈毓川,男,汉族,1934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原籍宁波,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2年,陈毓川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顿湼茨理工大学地质勘查系;1959年至1963年,担任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研究组组长;1963年至1969年,在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先后担任研究组长、研究室副指导员、研究队副队长;1969年至1978年,在国家计委地质局(总局)地质矿产研究所先后担任研究队队长、研究室主任;1978年至1983年,在地质部(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先后担任所长、研究室主任;1983年至1990年,在地矿部地矿司先后担任副司长、司长;1985年至1990年,在全国金矿地质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担任务副组长、办公室主任;1986年至1997年,担任地矿部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1986年至1998年,担任地矿部党组成员;1995年至1998年,担任地矿部地质调查局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至2006年,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主任。陈毓川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

基本资料

名:陈毓川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

出生日期:1934年12月07日

毕业院校:前苏联顿湼茨理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江宁波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4年12月7日,陈毓川出生于浙江平湖乍浦镇,原籍宁波。

1952年,考入南京大学地理系,第二年被选送去苏联留学。

1954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前苏联顿涅茨理工大学地质勘查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59年1月至1963年1月,担任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研究组组长。

1963年1月至1969年9月,在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先后担任研究组长、研究室副指导员、研究队副队长。

1969年9月至1978年1月,在国家计委地质局(总局)地质矿产研究所先后担任研究队队长、研究室主任。

1978年1月至1983年1月,在地质部(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先后担任所长(1981年)、研究室主任。

1983年1月至1990年1月,在地矿部地矿司先后担任副司长、司长(1984年)。

1985年1月至1990年1月,在全国金矿地质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担任常务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1986年1月至1998年4月,担任地矿部党组成员。

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担任地矿部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

1995年3月至1998年4月,担任地矿部地质调查局局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00年至2006年,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5年,在江西东乡铜矿,陈毓川和唐兴信等人研究了钨在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确定了一种钨铜共生的矿床类型和含钨铁帽的成因。

1974年,陈毓川提出了“宁芜玢岩铁矿”的区域成矿模式,开拓了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此后,又赴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开展火山型铁矿研究。

1979年,在程裕淇院士的领导下,陈毓川开展了矿床成矿系列研究。在“铁矿类型组”、“铁矿成矿系列”、“宁芜玢岩铁矿”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地质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在四维时空中可以形成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的思想,提出了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而后,陈毓川等人从四维时空角度研究了大厂矿带的成矿规律,建立了大厂矿带的区域成矿模式,对拉么矿床、云开地区的矿床预测均取得了成功;在南岭地区建立了燕山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5个矿床成矿系列,提出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概念;在阿勒泰地区建立了与海西期岩浆活动有关的铁、铜铅锌、镍等矿床成矿系列。

1986年至1996年,陈毓川在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科委导性研究项目和地质矿产部有关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成矿预测的理论基础,对桂北地区从中元古代到中生代的各时代成矿作用及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5个矿床成矿系列及区域成矿演化轨迹,提出了区域成矿谱系概念。

1992年,陈毓川主持中国第二轮区域成矿规划工作,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区域成矿分析的思路,综合成矿预测技术,指导完成了二轮区划工作。

2004年,陈毓川与常印佛、裴荣富、任纪舜、中立、翟裕生、滕吉文等院士和中国各省、区老、中、青科技人员,完成了地质大调查“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研究项目。陈毓川和登红提出了矿床成矿系列组的新概念,并将其含义明确为“在一个区域性地质构造旋回中先后形成的矿床成矿系列,具有内在成因联系,组成矿床成矿系列组”,进一步完善了成矿系列概念;建立了中国214个矿床成矿系列和中国各成矿省及重要成矿区、带的区域成矿谱系,编制完成了中国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矿床成矿系列图,对12个矿种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估,完善了王世称教授提出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MRAS)。

学术交流

2012年6月6日,陈毓川应邀到江西省地矿局九一六大队作了“中国矿产资源形势”和“矿床的成矿系列”专题讲座。

2020年8月11日,受广东省地质调查院邀请,陈毓川以“不忘初心,开发绿色矿业”为题作专题学术报告。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3月,陈毓川出版专著20部,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80篇。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1年1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毓川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国家图书奖二项。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陈毓川认为,要把科学研究和勘查工作紧密结合,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联合教学单位、科研单位,采取不同形式,分矿带、分整装勘查区找出示范点,“理论、技术和勘查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陈毓川认为,应该加强学生野外知识的教育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现在(有的学生)写文章不错,外文也可以,计算机也很好,但到了野外连一些基础的知识都不清楚,这是不行的。”

陈毓川认为,作为地质工作者,必须要有目标,为国家为人民,不怕困难,敢于专研,热爱自己的专业,以奋斗的精神面对问题和挑战,与同志们一起,把前人的东西学到手,继续往前,最终才能成就大业。

学术报告

2016年11月13日上午,应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邀请,陈毓川在该校雁山校区逸夫楼01501报告厅作题为“玢岩铁矿成矿系列研究”的学术报告会。

2018年11月3日,云南大学第87期、88期“东陆高端学术论坛”在呈贡校区举行,陈毓川到场并作了题为《地质工作感言》的报告。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陈毓川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中国GPS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现吉林大学)、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评价

陈毓川心中所放的从来都不是某一个项目,也不仅仅是跑了多少矿山、找出了多少矿,而是地质行业如才能在国家社会发展中找到应有的位置、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国家发展服务是他一生的使命。(《中国科学报》评)

“陈老师的特点就是大思维、大格局,站位高,目光远。他无论是在哪个历史阶段,总是会站在国家和人民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积极行动,从来不为个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球化学动力室主任王登红评)

陈毓川为中国的找矿工作、成矿预测、区域成矿理论研究等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央视网评)

标签: 陈毓川

更多文章

  • 傅依备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傅依备

    傅依备,男,汉族,1929年4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中共党员,核化学与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九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原子分子工程所所长。1953年,傅依备毕业于四川化工学院(现四川大学)化工系;1953年—1954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工作;1955年

  • 古德生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德生

    古德生,1937年10月13日出生于广东梅县,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古德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资源工程系教授、采矿系系主任、采矿与散体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

  • 顾金才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顾金才

    顾金才,1939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北卢龙,岩土工程与防护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顾金才于1965年从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安排到了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进行科研工作;1976年加入成为中国

  • 顾心怿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顾心怿

    顾心怿,1937年1月23日出生于上海,石油矿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胜利石油管理局资深首席高级专家,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总工程师。1953年顾心怿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石油机械科中专毕业,同年进入北京中央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俄语大专班学习,于1956年毕业;1961年开始一直在胜利油田从事科技工作

  • 韩大匡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大匡

    韩大匡,男,汉族,1932年11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油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韩大匡于1950年1月—1952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采矿系石油专业;1952年7月—1953年9月,就读于清华大学石油系;1972年1

  • 韩英铎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英铎

    韩英铎,1938年5月1日出生于辽宁沈阳,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英铎分别于1962年和1966年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历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副系主任;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获得埃尔朗根-纽

  • 何多慧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何多慧

    何多慧,1939年2月2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粒子加速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大科学研究中心技委主任。何多慧于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7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副主任兼加速器专业主任;

  • 洪伯潜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伯潜

    洪伯潜,1931年12月30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矿井建设特殊凿井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洪伯潜于1956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双鸭山矿区工作;1957年从双鸭山实习工地被提前调回,参加组织煤炭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技

  • 胡见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见义

    胡见义,男,汉族,1934年3月25日出生于北京市,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总地质师、高级工程师。1952年—1953年,胡见义在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地质矿业系学习;1953年—195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

  • 胡思得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胡思得

    胡思得,1936年3月3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核武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胡思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副院长等职;1994年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