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Preben Terndrup Pedersen),1940年10月出生于丹麦斯基夫(Skive),船舶及海洋工程专家,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挪威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丹麦政府风险管理顾问,丹麦议会独立研究委员会副主席。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于1966年获得丹麦技术大学(DTU)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66年—1967年,任丹麦国防研究院工程师;1967年—1969年任丹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系助理教授;1969年获得丹麦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1969年—1971年任丹麦技术大学振动理论系副教授;1971年—1972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物理系研究员;1973年—2010年任丹麦技术大学海洋结构和工程系系教授;1985年当选为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1998年—2002年任丹麦技术科学院副院长;2001年—2007年任丹麦技术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2003年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当选为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16年—2019年任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主要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
外文名:Preben Terndrup Pedersen
国籍:丹麦
出生地:丹麦斯基夫(Skive)
出生日期:1940年10月
毕业院校:丹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5年当选为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
2003年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40年10月15日,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Preben Terndrup Pedersen)出生于丹麦斯基夫(Skive)。
1966年,获得丹麦技术大学(DTU)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1966年—1967年,任丹麦国防研究院工程师。
1967年—1969年,任丹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系助理教授。
1969年,获得丹麦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1969年—1971年,任丹麦技术大学振动理论系副教授。
1971年—1972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物理系研究员。
1973年—2010年,任丹麦技术大学海洋结构和工程系系教授。
1985年,当选为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
1998年—2002年,任丹麦技术科学院副院长。
2001年—2007年,任丹麦技术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
2003年,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6年—2019年,任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
主要成就
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在水动力载荷、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强度、船舶碰撞与触礁、大型海洋工程和大型桥梁工程的风险分析与评估技术前沿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4月,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已在国际期刊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撰写学术著作13部。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
2010年
国际海洋结构与管道学术研讨会
杭州
|
2016年6月
第三届国际海洋结构与管道学术研讨会
杭州
|
2017年4月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第十九期青年船海论坛
武汉
|
2017年3月
第四届国际海洋结构与管道学术研讨会
|
2019年11月
第六届国际海洋工程会议
宁波
|
2020年10月
第七届国际海洋工程会议—海上风电和海洋能源国际海洋工程会议
宁波
|
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在丹麦技术大学任教期间,讲授“结构强度(StrengthofStructures)”、“振动理论(TheoryofVibrations)”、“海洋结构(NavalArchitecture)”等课程。
培养成果
截至2019年4月,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在海洋结构方向已指导培养了30余名博士研究生。
姓名
学位类别
学位获得时间
毕业论文
|
Madsen,N.F
博士研究生
1977年
“VibrationsinShips”
|
Römeling,J.U
1978年
“Bulingafafstivedepladepaneler”
|
Sørensen,H.H
1978年
“Sammenkoblingafrotations-symmetriskeoggenerelletre-dimensionalekonstruktionerielementmetode-beregninger”
|
Fabian,O
1980年
“Elastic-PlasticCollapseofLongTubesunderCombinedBendingandPressureLoad”
|
Petersen,M.J
1980年
“ShipCollisions”
|
Gong,J
1981年
“ARationalApproachtoAutomaticDesignofShipSections”
|
RishøjNielsen,N.J
1984年
“StructuralOptimizationofShipStructures”
|
Gjersøe-Fog,J
1985年
”MathematicalDefinitionofShipHullSurfacesusingBSplines”
|
Yan,J
1986年
“3-DAnalysisofPipelinesduringLaying”
|
Rasmussen,J
1989年
“StructuralDesignofSandwichStructures”
|
Bendiksen,E
1992年
“HullGirderCollapse”
|
Kierkegaard,H
1993年
“ShipCollisionswithIcebergs”
|
Branner,K
1995年
“CapacityandLifetimeofFoamCoreSandwichStructures”
|
(表格内容来自:丹麦技术大学官方网站,摘录时间:2022年12月7日)
|
讲学讲座
时间
讲学讲座
合作院校
|
2014年6月
“船舶碰撞对海洋结构物的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forshipcollisionsagainstoffshorestructures)”学术报告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2015年4月
“ResearchonShipCollisionandtheRoleofUniversity”专题报告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2018年10月
“UnconventionalFloatingBridgeCrossings”学术讲座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2019年4月
“StateoftheArt:ShipAutomaticCollisionAvoidance”主题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
|
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
1982年
皇家海军建筑师学会会士
皇家海军建筑师学会
|
1985年
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
丹麦技术科学院
|
2003年
挪威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
挪威技术科学院
|
2006年
戴维森勋章(DavidsonMedal)
美国造船工程师学会
|
2007年
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
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
|
2010年
造船重大贡献奖
欧洲航海技术协会联合会(CEMT)
|
2010年
海事学术终身成就奖
|
2013年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国工程院
|
亚历山大福斯(AlexanderFoss)金奖
丹麦技术大学
|
挪威科技大学荣誉博士
挪威科技大学
|
丹麦海事奖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
1973年
挪威船级社客座研究员
|
1984年—1991年
丹麦技术研究委员会机械工程委员会委员
|
1984年—1997年
丹麦技术科学院研究委员会委员
|
1989年—1998年
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丹麦全国委员会主席
|
1989年—1998年
丹麦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ICSU)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10年
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
2012年
意大利科斯塔康科迪亚沉船稳定性和打捞程序评估技术委员会委员
|
2015年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名誉教授
|
北约和平计划科学指导组成员
|
《海洋科学与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
丹麦国防研究委员会委员
|
COWI基金会主席
|
丹麦独立研究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船舶和海洋结构大会主席
|
A.P.Møller–Mærsk顾问
|
人物评价
“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是世界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对船舶科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对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工程院评)
“培莱彬·特恩卓普·彼德森是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多个研究方向的国际领导者和开拓者,在船舶碰撞、搁浅、船体结构强度方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