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述,1929年3月31日出生于四川资阳,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唐明述从天津大学毕业后进入南京工学院化工系就读研究生;1956年从南京工学院硕士毕业后进入南京化工学院任教,历任南京化工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年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获得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杰出贡献奖”。唐明述长期致力于水泥工艺及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教学与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唐明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资阳市
出生日期:1929年03月31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南京工学院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胶凝材料工学》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29年3月31日,唐明述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中学就读于成都市第七中学。
1948年9月,唐明述进入天津大学化工系学习。
1953年7月,唐明述从天津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9月进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化工系就读研究生。
1956年9月,唐明述从南京工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南京化工学院(2001年组建为南京工业大学)任教,历任南京化工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南京化工学院硅酸盐研究室主任。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5年,唐明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
2004年10月,第十二届国际碱集料反应会议在北京举行,唐明述担任会议主席。
主要成就
唐明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唐明述对影响混凝土工程寿命的重要课题碱-集料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建的快速法已定为法国和中国标准,先后为众多大型混凝土工程鉴定集料碱活性,提出可靠的施工方案;研制的快速测定仪已获应用;在京津等地发现大型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而破坏的实例,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所提碱碳酸盐反应的膨胀机理、碱集料反应分类等理论得到国际专家的重视;对用水泥处理核废渣、大坝用氧化镁膨胀水泥、钢渣微观结构的研究等在理论、生产、使用中均获成果。
唐明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重点项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空军重点项目,主要研究碱集料反应、钢渣微观结构、氧化镁延迟性膨胀混凝土及用水泥固化核废渣等,特别是对影响混凝土工程寿命的碱集料反应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11月,唐明述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译、著9本。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1980.08 | 《水泥和混凝土化学第3版》 | (英)李(F.M.Lea)著;唐明述等译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66.03 | 《水泥和混疑土化学》 | (英国)F.M.李著;唐明述;胡道和译 |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11月,唐明述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唐明述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2011年9月,南京工业大学在江浦校区体育馆举行了新生开学典礼,唐明述向新学生呼吁:同学们要努力成为中国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竞争力的人才,做到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指导学生
截至2015年11月,唐明述培养了二十多名硕士生、博士生。
唐明述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唐明述应邀担任国际材料和结构研究与测试实验所联合会技术委员会TC-106委员和《CementConcreteRes》编委。
人物评价
唐明述在碱集料反应、钢渣微观结构、氧化镁延迟性膨胀混凝土及用水泥固化核废渣等方向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唐明述教授以一个登攀者坚韧不拔的毅力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以一个科学家严谨不苟的精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俊杰,以一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与炽爱关心呵护着每一名学子。他是一位敦厚亲和的长者,是一本丰富充实的大书,翻阅大书令人鼓舞与震动,沉静而奋起。(南京工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