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龙土

李龙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70 更新时间:2024/1/17 9:37:32

龙土,男,汉族,1935年11月20日出生,福建省南安市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1958年,李龙土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8年—1970年,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建材教研组先后任助教、讲师;1970年—1988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组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1998年,担任清华大学材料系“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信息功能陶瓷)的教学科研工作。

基本资料

名:李龙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5年11月20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

:福建省南安市

人物经历

1935年11月20日,李龙土出生。

1953年9月—1958年9月,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并毕业。

1958年10月—1970年2月,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建材教研组先后任助教、讲师。

1970年2月—1983年5月,在清华大学化工系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组工作。

1983年5月—1988年7月,担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组副主任。

1993年1月—1998年1月,担任清华大学材料系“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李龙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龙土先后主持并参与研制多个系列、性能优异的铁电、压电、介电、铁磁等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及新型元器件,带领课题组对铁电压电陶瓷低温烧结技术及应用展开了系统深入研究,提出了对多层陶瓷电子元件产业化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技术路线,开拓了高性能铁电压电陶瓷低温烧结的新途径,发明了低烧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并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担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七五”期间“先进功能陶瓷”专题负责人、“八五”期间“低温烧结多层陶瓷电容器”重大项目负责人和“九五”期间“高性能片式电子元件”重大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参与研制成功的高性能低烧多层陶瓷电容器重大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科技获奖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李龙土负责或参与的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包括4项国家级奖励在内的十项奖励。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5年

高性能低温烧结软磁铁氧体材料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6年

高性能MLC弛豫铁电陶瓷瓷料组成、性能及应用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6年

高性能铁电压电陶瓷材料及低烧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5年

高性能铁电压电陶瓷低温烧结机理及其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7年

低温烧结PZT陶瓷及独石压电陶瓷变压器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85年

特种陶瓷(压电陶瓷变压器)

“六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

学术论著&发明专利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李龙土共同发表论文7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70余项。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4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

李龙土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年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八卷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上)》

李龙土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

《信息材料》

李龙土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3年

《精密陶瓷及应用》

李龙土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3年

《硅酸盐辞典》

李龙土

建工出版社

李龙土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李龙土培养研究生60余人,博士后10人。

教育理念

李院士认为,中学教育应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为许多事实可以证明,中学阶段的教育不仅是整个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环节,它对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尤为重要。

李院士认为,一个人的本事再大,终究是一个人,而且人总要有老的时候。要想事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团队建设,注重培养年轻人;还认为科研要勤思考,善联想,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任新材料的研究创新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的。

李院士认为,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不能只懂理工科,只懂自己专业的那一小块领域,千万不能做井底之蛙,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博采众长,博学多识,虽然不可能样样精通,但起码要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了解。学术能力固然重要,但工作组织能力、健康的心态、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样重要。

讲座报告

2010年12月21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第二报告厅里,中国工程院李龙土院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功能陶瓷材料及应用研究进展”的报告。

李龙土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1996年

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八五”先进工作者一等奖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任职

李龙土担任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科技委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荣誉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美国IEEE高级会员、美国陶瓷学会会员、《功能材料》杂志编委、《压电与声光》杂志编委等职务。

人物评价

李龙土治学严谨,淡泊名利,他不仅从多方面关心、帮助和指导年轻教师的成长,更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新的一代学人。(科学网评)

李龙土对“863”计划重大项目的实施及高技术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标签: 李龙土

更多文章

  • 刘业翔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业翔

    刘业翔,1930年9月1日出生于湖北武汉,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冶金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刘业翔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2年留学挪威工业大学,其后分别在挪威工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作

  • 毛炳权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毛炳权

    毛炳权,1933年11月2日出生于广东东莞,高分子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2年毛炳权进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学习;1954年前往原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1959年从门捷列夫化工学院硕士毕业后回国,进入成都工学院高分子

  • 邱定蕃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邱定蕃

    邱定蕃,1941年10月20日出生于中国香港,江西省广昌县人,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专家,“矿浆电解新技术”开拓者。1962年大学毕业,1989年通过国家留学考试赴加拿大QueensUniversity学习和研究并担任该校研究生副导师。1985-2002年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管科研副院长、博导,19

  • 桑凤亭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桑凤亭

    桑凤亭,1942年3月24日出生于辽宁大连,化学激光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桑凤亭于1964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系毕业;1994年至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激光室课题组长、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担任化学激

  • 沈寅初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沈寅初

    沈寅初,男,汉族,1938年7月7日出生,浙江省嵊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专家,浙江工业大学名誉校长。1962年,沈寅初毕业于复旦大学;1962年—1964年,进入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攻读微生物生化遗传课程;1964年—2000年,一直在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化工部上海生物化工研究中心工作,任研究室

  • 舒兴田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舒兴田

    舒兴田,1940年4月21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筛和炼油催化剂制造专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舒兴田于1964年从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后进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第二研究室工作;1970年至1983年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第十四研究室工作;

  • 唐明述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明述

    唐明述,1929年3月31日出生于四川资阳,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唐明述从天津大学毕业后进入南京工学院化工系就读研究生;1956年从南京工学院硕士毕业后进入南京化工学院任教,历任南京化工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年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 王海舟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海舟

    王海舟,男,汉族,1940年2月28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冶金分析表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中心主任。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63年—1984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工作;1984年—1997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化学研究室先后担任

  • 王静康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王静康

    王静康,女,1938年4月9日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工业结晶专家,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1955年至1965年,王静康在天津大学就读本科、研究生,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65年在贵州市工作,1972年后到天津市

  • 汪燮卿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汪燮卿

    汪燮卿,1933年2月11日出生于浙江龙游,原藉安徽休宁,有机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科技委资深顾问。1951年汪燮卿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6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1961年获得民主德国麦塞堡化工学院博士学位;1962年进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题目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