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罗伯特·理查德森

罗伯特·理查德森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76 更新时间:2023/12/5 18:53:03

罗伯特·里查森(RobertC.Richardson)教授,1937年6月出生在华盛顿特区,1954年进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1958年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60年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杜克大学,1966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8年加盟康奈尔大学。

基本资料

名:罗伯特·理查德森

出生地:华盛顿特区

出生日期:1937年6月

学位/学历:博士

外文名:RobertC.Richardson

职称:教授

简介

罗伯特·里查森教授主要从事低温物理凝聚态物理的实验研究,尤其在超低温下的固体和液体性质研究方面享有极高殊荣。七十年代初,他和维·(DavidM.Lee),奥谢罗夫(DouglasD.Osheroff)三人共同发现了液体He在毫开尔文级别的温度下的超流(superfluid)现象。因为这项发现,他们三人荣获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介绍

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美国纽约州伊萨卡(Ithaca)康奈尔大学的戴维·李(DavidM.Lee,193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奥谢罗夫(DouglasD.Osheroff,1945—)和罗伯特·理查德森(RobertC.Richardson,1937—),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氦-3中的超流动性。

这三位低温物理学家原来是康奈尔大学一个低温研究组的成员。戴维·李1952年在哈佛大学获学士学位,在短时间的军队服务后,于1955年在康涅狄格大学获硕士学位,1959年在耶鲁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然后到康奈尔大学任教,以后就一直留在那里,1968年成为正教授。

奥谢罗夫1967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入康奈尔大学,1969年获硕士学位,1973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2年到贝尔实验室,在那里于1982年任固体低温物理部主任。1987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1993年—1996年任该校物理系主任。

罗伯特·理查德森1960年在弗吉尼亚多科性工业学院获硕士学位,1966年在杜克(Duke)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7年成为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75年升正教授,现任该校原子与固体物理实验室主任

当温度下降到相当于寒冬季的温度时,蒸汽会变成水,水会变成冰,这种现象称为相变。由经典物理理论可以粗略地描述和释解这种物质状态变化的物理现象。按经典理论,随着温度的下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随机热运动会减弱。但是,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并接近绝对零度时,情况将完全不同。在此温度下的液氦样品会发生所谓超流动性,这种现象是不能用经典物理理论解释的。当液体变为超流体时,液体中的原子突然失去随机运动的特性,而以有序的方式运动。这种情况下液体失去所有的内摩擦力,它们可以从杯子中溢出,可以从很小的孔内流出,此外还表现出其它许多非经典的效应。要对这样的液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必须借助于高等量子物理学。这种在极低温下的液体也被称为量子液体。通过详细研究量子液体的特性,并把这些特性与低温下量子物理的预言相比较,研究人员获得了从微观上描述这种物质的极有价值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在康奈尔大学的低温物理实验室里戴维·李、奥谢罗夫和罗伯特·理查德森发现氦的同位素——He在绝对零度之上约0.002K时变为超流体。这种超流动性量子液体与30年代已经发现的氦的规同位素——He超流体十分不同,He的超流动性是在绝对温度约为2K发现的(比前者的温度高1000倍)。新型的量子液体He具有许多非常特殊的特性。这些特性说明,微观物理量子规律有时会直接影响宏观物体的行为。

更多文章

  •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道格拉斯·奥谢罗夫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D.Sheriff)生于美国华盛顿州阿伯丁,先后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学士)和康奈尔大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氦-3。1996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D.Sheriff)(美国),以此表彰其对氦-3超流性的发现。现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

  • 戴维·莫里斯·李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戴维·莫里斯·李

    戴维·莫里斯·李(DavidMorrisLee,1931年1月20日纽约州拉伊-),美国物理学家,发现氦-3的超流体,199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戴维·莫里斯·李外文名:DavidMorrisLee出生日期:1931年1月20日职业:物理学家主要成就:发现氦-3的超流体1996年获诺贝尔物理

  • 马丁·佩尔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丁·佩尔

    马丁·佩尔,MartinL.Perl(1927—2014)因发现了τ子,弗雷德里克·莱因斯(FrederickReines,1918—1998)因检测到了中微子,共同分享了199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马丁·佩尔外文名:MartinL.Perl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27年逝世日期:2014

  • 约瑟夫·胡顿·泰勒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约瑟夫·胡顿·泰勒

    约瑟夫·胡顿·泰勒(JosephHootonTaylor,1941年3月29日~),美国物理学家,他和拉塞尔·艾伦·赫尔斯共同发现史上第一个位于双星系统脉冲星PSRB1913+16,并通过对其深入研究首次发现引力波存在的间接定量证据,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验证。泰勒也因此和赫尔斯一同获得1

  • 拉塞尔·赫尔斯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拉塞尔·赫尔斯

    拉塞尔·赫尔斯,1950年11月28日出生于纽约,美国物理学家,199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拉塞尔·艾伦·赫尔斯外文名:RussellAlanHulse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50年11月28日出生地:纽约拉塞尔·赫尔斯,1950年11月28日出生于纽约,美国物理学家,1993年获诺贝尔物理

  • 乔治·夏帕克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乔治·夏帕克

    乔治·夏帕克(GeorgesCharpak,1924年8月1日-2010年9月29日),出生于波兰的法国物理学家。因发明多线路正比探测器和推动粒子探测器,于199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乔治.夏帕克外文名:GeorgesCharpak出生日期:1924年8月1日逝世日期:2010年9月29日乔

  •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皮埃尔-吉勒·德热纳

    德热纳的主要贡献在于:为研究简单系统中的有序现象而创造的方法,能够推广到研究较复杂的物质形态,特别是液晶和聚合物等物质。他因在研究超导体、液晶和聚合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誉为“当代牛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通常会同时颁发给两位甚至三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而德

  • 杰罗姆·弗里德曼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杰罗姆·弗里德曼

    杰罗姆·弗里德曼,美国物理学家,由于和理查德·泰勒一起进行有关电子与质子和束缚中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而共同分享了199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杰罗姆·弗里德曼外文名:JeromeI.Friedman国籍:美国职业:美国物理学家(March28,1930—)杰罗姆·弗里德曼,,与肯德尔(Hen

  • 汉斯·格奥尔格·德默尔特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斯·格奥尔格·德默尔特

    汉斯·格奥尔格·德默尔特(德语:HansGeorgDehmelt,1922年9月9日-2017年3月7日),德国-美国物理学家,198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汉斯·格奥尔格·德默尔特外文名:HansGeorgDehmelt出生日期:1922年9月9日逝世日期:2017年3月7日职业:德国-美国

  • 利昂·莱德曼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利昂·莱德曼

    利昂·莱德曼(1922年7月15日-2018年10月3日),男,著名粒子物理学家,出生于纽约,1946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58年后任该校教授,1979-1989年曾任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主任,并主持设计了超导超级对撞机建造计划。利昂·莱德曼长期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