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修二(ShujiNakamura),1954年5月22日出生于日本爱媛县伊方町,毕业于日本德岛大学,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于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NichiaCorporation)就职期间,基于GaN开发了高亮度蓝色LED,从而广为人知。当时,开发一种蓝色LED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此前的20年间只有红色和绿色LED。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6年9月15日,受聘中国矿业大学名誉教授。2017年12月6日,受聘为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2018年10月12日,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中村修二
外文名:日文平假名:なかむらしゅうじ
国籍:美国
民族:大和民族
出生日期:1954年5月22日
毕业院校:德岛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职业:科学家
主要成就:发明蓝色LED,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地:日本爱媛县伊方町
代表作品:我生命里的光
2016受聘:中国矿大名誉教授
2017年受聘: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人物履历
1954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伊方町;
1965年,爱媛县小学转入兵库县尼崎市·尼崎市立桩濑小学;
1967年,尼崎市立桩濑小学毕业;
1973年,爱媛县立大洲高等学校普通科毕业;
1977年,德岛大学工学院电子工程学士毕业;
1979年,德岛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同年进入日亚化学(Nichia);
1987年,佛罗里达大学电子工学部留学(1988年9月);
1988年,日亚化学资助中村进入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
1989年,中村教授开始研究基于三族氮材料的蓝光LED;
1991年,获得氮化镓成长的关键技术;
1993年,高亮度青色发光二极管的开发,开发了蓝色发光二极管——被称为世纪发明、诺贝尔奖级别的发明——该项技术曾被认为20世纪不可能的任务——并商品化;
1994年,日本德岛大学“InGaN高亮度LED青色関研究”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1995年,开始研发蓝色激光二极管,InGaN/氮化镓青色半导体激光的室温脉冲振荡实现;
1997年,开发出紫外LED;
1999年12月,离开日亚公司;
2000年,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材料物性工学部教授一职,同时以每周一天的频率指导cree;
2002年,任信州大学客座教授一职。与赤崎勇、天野浩同时研究“青色发光半导体设备的开发”中;
2005年,从水容易取出氢原理开发成功;
2006年,爱媛大学客座教授一职;
2006年5月24日,中村修二博士与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UCSB)研究小组制造出第一款无极性(non-polar)和半极性(semi-polar)GaN衬底LED;
2006年9月8日:青色发光二极管(LED)等“革命的发光设备的发明”为理由,芬兰政府等千禧年技术奖;
2007年1月,世界首次的,无极性青紫色半导体激光开发了发表;
2008年,阿斯图利亚斯皇太子奖(学术、技术研究部门)获奖;
2011年9月,大型显示屏等的开发先进的作用的评价,第63届艾美奖技术开发部门获奖;
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5年7月28日,受聘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教授,是在中国担任的第一个名誉教授。
2016年9月15日,受聘中国矿业大学名誉教授。
2017年12月6日,受聘为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2018年12月7日,受聘广西大学名誉教授。
因研发蓝光LED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于2015年1月16日在东京的驻日外国记者协会举行记者会,批评了日本的专利制度和整个东亚教育体系。他抨击了日本的教育制度,称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中国和韩国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他认为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
中村修二是个非典型的日本科学家:
出身普通渔民家庭,考试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
他动手能力非常强:上午调仪器,下午做实验;
自学能力非常强:中村对物理学具有深刻的理解,但他完全是靠自学而来的。他读的德岛大学甚至没有物理系。
科研成就
中村修二教授的创新使得LED生产商能够生产三原色(红、绿和蓝)LED,从而使实现1600万色成为可能。或许最为重要的是,LED行业利用这种新技术来开始白色LED(半导体生态光源)的商业化生产。
1989年,中村教授开始研究基于三族氮材料的蓝光LED。由于在蓝光LED方面的杰出成就,中村教授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包括仁科纪念奖(1996),IEEEJackA.莫顿奖,英国顶级科学奖(1998);富兰克林奖章(2002),2003年中村教授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院士,2006年获得千禧技术奖。2000年,中村教授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他获得100多项专利,并发表了200多篇论文。
人物荣誉
获得奖项
1996年,仁科纪念奖;
1997年,大河内纪念奖;
2001年,获日本朝日奖;
2002年,获得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金奖;
2002年,武田奖;
2006年,获芬兰千禧技术大奖;
2008年,阿斯图利亚斯皇太子奖;
2011年,第63届艾美奖技术开发部门获奖。
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弘和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颁奖仪式
2014年12月11日,瑞典当地时间10日下午4时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音乐厅举行。中村修二出席了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进行了大约1个多小时。仪式结束后,中村教授则表示想赶紧回去工作。
这三名日本人因发明蓝色发光二级管即蓝光LED,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蓝光LED使人类可以用到更加环保的白色光源,降低了全球范围的照明成本。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声明说:“白炽灯点亮了20世纪,21世纪将由LED灯点亮。”
访华经历
2009年,获聘为复旦大学顾问教授。
2016年6月25日,应邀参加成都双创大会。一年一度的"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开幕后第二天。作为其最重要活动之一的“世界未来科技论坛”6月25号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可谓大咖齐聚,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成都的创客们畅谈未来世界。其中应主办方邀请,由中华演讲局(TheChinaSpeakerBureau)提供支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尤为引起关注。
2016年9月15日,受聘为中国矿业大学名誉教授。
2017年12月6日,中村修二教授受邀到四川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同时受聘为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并做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