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朱尔斯·霍夫曼

朱尔斯·霍夫曼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20 更新时间:2023/12/26 4:22:12

朱尔斯·霍夫曼(JulesAHoffmann,1941年8月2日——)。现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理事会委员。2011年,与美国科学家布鲁斯·比尤特勒、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3月,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基本资料

名:朱尔斯·霍夫曼

外文名:JulesAHoffmann

别名:朱尔·A·奥夫曼

国籍:法国

出生日期:1941年8月2日

毕业院校: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

职业:科学家

主要成就: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出生地:卢森堡埃希特纳赫

性别:男

学历: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6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

1964年至1968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研究助理,并在1969年成为副研究员。

从1974年开始,他是CNRS研究主任。1978至2005年出任CNRS“昆虫的免疫反应进化”9022研究小组主任,1993至2005年为CNRS设在斯特拉斯堡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主任。

任法国国家科学院院长(2007-2008),并为多个科学院的院士,包括法国国家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和法兰西学院。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主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人朱尔斯·霍夫曼(JulesHoffmann),以表彰他在免疫系统功能研究中的成就。与他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其他两位生物学家为美国人布鲁斯·巴特勒(BruceBeutler)和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RalphSteinman)。“霍夫曼获奖不仅是这位国际知名科学家的荣誉,也是全体法国科学家的荣誉”,法国政府对霍夫曼获奖感到高兴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者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人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在一份公报中这样认定。朱尔斯·霍夫曼和布鲁斯·巴特勒因在激活先天免疫方面的发现而分享一半诺贝尔奖,另一半由拉尔夫·斯坦曼获得,以奖励他发现树状细胞和它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

生活经历

朱尔斯·霍夫曼1964年进入斯特拉斯堡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是位杰出的科学家,他那长长的获奖名单上又增添了诺贝尔奖。2010年曾获得免疫学罗森斯蒂尔奖(PrixRosenstiel)。2011年是朱尔斯·霍夫曼获奖丰硕的年份:庆应义塾医学科学奖(PrixKeyo)、盖尔德纳基金会医学科学奖(PrixGairdner)、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PrixShaw)以及享有盛誉的法国国家科学院金质奖。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认为,诺贝尔奖“见证了法国科研领域取得的杰出科学成就”。

朱尔斯·霍夫曼1941年生于卢森堡,1970年取得法国国籍。身为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生物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将主要精力奉献给遗传机理和昆虫的先天免疫效应分子的研究,由此而成为享誉世界的专家。朱尔斯·霍夫曼2007年至2008年担任法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同时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和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

从1980年起,朱尔斯·霍夫曼决定集中所有精力用于研究一种极微小的飞虫,即一个世纪以来为世界各实验室所熟悉的果蝇。霍夫曼发现,与人类相反,果蝇不需要疫苗,因为它具有先天性免疫功能。实际上,这种昆虫是一个简化了的生命系统,具备很多与哺乳动物相似的共同特点。在识别出果蝇防御过程中的主要受体时,生物学家更新了对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理解。

朱尔斯·霍夫曼同布鲁斯·巴特勒和拉尔夫·斯坦曼在免疫学领域合作进行的研究,使人类发现了这一领域迄今为止还鲜为人知的受体,即TLR受体(TollLikeReceptors)。这一重大发现能更好地理解,机体在受到感染性疾病的入侵时(如哮喘、克罗恩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迅即作出的防御反应。

这一发现在人类健康中的应用前景无限。评审委员会评价这三位获奖人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癌症和炎症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这些发现可能有利于开发治疗疫苗和抗癌的成功。

个人荣誉

2004年罗伯特-科赫奖

2007年巴尔赞奖

2010年庆应义塾医学科学奖

2011年邵逸夫奖

2011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因在“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活性作用方面”取得的成就,霍夫曼和美国科学家布鲁斯·比尤特勒分享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另一半由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获得)。

2019年3月,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标签: 朱尔斯·霍夫曼

更多文章

  • 布鲁斯·博伊特勒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布鲁斯·博伊特勒

    布鲁斯·博伊特勒(英语:BruceBeutler,1957年12月29日-)美国免疫学家和遗传学家,出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因发现如何激活先天免疫而与鲁斯兰·麦哲托夫和朱尔·A·奥夫曼分享2011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同年(2011年),博伊特勒连同朱尔斯·霍夫曼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奖项,

  •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1925.09.27-2013.04.10),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1988年去世)共同研发体外人工授精技术(俗称试管婴儿技术),享年87岁。因开发“体外受精技术”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出生日期:1925

  • 杰克·绍斯塔克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杰克·绍斯塔克

    杰克·绍斯塔克,美国人。1952年生于伦敦,在加拿大长大。他曾先后就读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并于1977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绍斯塔克自1979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是马萨诸塞综合医院遗传学教授,并同时任职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卡罗尔·格雷德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卡罗尔·格雷德

    卡罗尔·格雷德(CarolGreider),1961年生,美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1983年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教授。她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而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卡罗尔

  •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1948年11月26日——),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女,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教授。著有《端粒效应》(与伊丽莎·艾波合著,廖月娟译,天下文化出版,2017年)。中文名: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外文名

  • 吕克·蒙塔尼耶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克·蒙塔尼耶

    吕克·蒙塔尼(LucMontagnier,1932年8月18日-2022年2月8日),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荣誉教授,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防治基金会主席,法国著名的病毒学家,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出生在法国,他是巴黎大学的病毒学教授,是法国巴黎艾滋研究和预防世界基金会的荣誉教授和主管。他在艾滋病的研

  •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人,出生于1947年,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中心工作。巴尔-西诺西是近年来少有的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之一,以研究艾滋病病毒而闻名,是1983年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论文作者之一。巴尔-西诺西和同事蒙塔尼因发现了艾滋病的致病病毒(即HIV病毒),与发现了人

  •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德国著名科学家、医学家,1936年3月11日生。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俄国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医学教授。现任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乳头状瘤病毒(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

  • 奥利弗·史密斯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奥利弗·史密斯

    奥利弗·史密斯(英语:OliverSmithies,1925年7月23日-)是英国出生的美国遗传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因发明基因敲除小鼠技术与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一起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奥利弗·史密斯外文名:OliverSmithie

  • 马丁·约翰·埃文斯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丁·约翰·埃文斯

    马丁·约翰·埃文斯爵士(英语:SirMartinJohnEvans,1941年1月1日-)是一位英国科学家,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校长。中文名:马丁·约翰·埃文斯国籍:英国出生日期:1941年1月1日毕业院校:伦敦大学学院职业:教授、校长1963年毕业于剑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