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国雄

吴国雄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867 更新时间:2024/1/23 23:51:40

吴国雄,1943年3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大气动力学气候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6年吴国雄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1967年进入甘肃省气象局工作,担任天气预报工程师;1978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80年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学习;1983年获得帝国理工学院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作为访问科学家在英国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工作;1984年底回到中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1989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实验室任高级研究教授;1993年至2000年担任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部副主任;2010年担任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组长;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2015年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同年当选为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吴国雄多年来一直从事天气、气候动力学,大气环流动力学,和气候系统模式发展和数值模拟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吴国雄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潮阳

出生日期:1943年3月20日

毕业院校: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对气候灾害的影响》

主要成就:199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43年3月20日,吴国雄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今汕头市潮阳区)。

1958年,吴国雄从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中学毕业。

1961年,吴国雄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天气和动力气象专业学习。

1966年,吴国雄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

1967年,吴国雄进入甘肃省掖气象局工作,担任天气预报工程师。

1972年,吴国雄与妻子刘还珠被调往兰州西北中心气象台,从事短期天气预报。

1978年,吴国雄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1980年,吴国雄赴英国留学,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学习。

1983年,吴国雄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作为访问科学家在英国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工作。

1984年底,吴国雄回到中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晋升)。

1989年,吴国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实验室任高级研究教授(至1991年)。

1993年,吴国雄担任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主任(至2000年)。

1997年,吴国雄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吴国雄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部副主任(至2008年)。

2010年,吴国雄担任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组长。

2012年,吴国雄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至2015年)。同年当选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

2015年1月,吴国雄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7月28日,当选为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GeophysicalUnion,AGU)会士(Fellow),是其中唯一一名中国国籍的科学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国雄在国际上首创湿倾斜涡度发展理论(SVD)和全型垂直涡度方程,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涡和夏季江淮流域的暴雨发展机理,揭示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成因和副热带季风-沙漠共生机理;证明原始方程中的无加速定理以及大气运动的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的调配率;开展创新性气候动力研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学者关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提出了热力适应和青藏高原影响的“感热驱动气泵”理论,证明了海陆热力差异和大地形对亚洲夏季风不同分支系统形成的不同贡献;在国际上首次把亚洲夏季风爆发分为有机联结的三个阶段,证明由于中高纬度的强地转性和斜压性使其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与热带显著不同。

学术论著

截至2012年4月,吴国雄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著作93篇,其中第一作者71篇,专著1本,译著3本。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2年4月,吴国雄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吴国雄呼吁年轻人积极投入到青藏高原大气的研究中。他说:气象研究非需要青年人的参与。

指导学生

截至2014年3月,吴国雄共协助和单独培养博士生5名、硕士生7名。2001年指导的博士生刘屹岷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2010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国际学术团体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2年-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2011年-2014年

国际科联(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执委

2007年-

国际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季风执行委员会委员

2007年-2011年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主席

2005年-2008年

国际“观测系统研究与可预报性试验”(THORPEX)计划科学顾问

2005年-2011年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WMO/IOC/ICSU国际联合科学委员会(JSC)常务委员

2003年-2011年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

2003年-2007年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副主席

2002年-2004年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RogerRevelleMedal评奖委员会委员

2001年-2005年

国际“全球能量和水循环试验”(GEWEX)科学指导小组成员

1999年-2002年

国际“气候变化和可预报性”(CLIVAR)科学指导小组成员

1998年-2008年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1997年-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执行局成员

1991年-2000年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动力气象委员会(ICDM)委员

中国国内学术团体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2年-2015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

2011年-

中国科协第八届常委会促进国际合作专门委员会(促进与港澳台交流专门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2011年-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七届动力气象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1年-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七届理事会天气学委员会顾问委员

2011年-

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及复旦丁铎尔中心国际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1年-

中国科学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1年-2015年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员科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2011年-2014年

中国科协国际科联工作协调委员会(ICSU-CHINA)主席

2010年-2015年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0年-2014年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0年-2013年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一届专家组副组长、组长

2010年-2013年

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0年-2012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三届地球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2010年-2012年

香港城市大学荣誉教授

2009年-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2009年-

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咨询与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9年-

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教授

2008年-

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8年-

军队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8年-2013年

香港天文台科学顾问

2007年-2011年

973计划第四届专家顾问

2007年-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天气学委员会顾问委员

2006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第三、第四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6年-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专家

2006年-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6年-2012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一、二届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06年-2010年

陈嘉庚地球科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

2004年-

中国气候系统模式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2年-2008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科学部副主任

2001年-2010年

LASG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3年-2000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主任

期刊社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2年-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大辞典系列”《地学大辞典》副总主编和大气科学学科主编

2011年-

中国气象学会第25-27届《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副主编

2011年-

《气象科学》编委

2010年-

《沙漠与绿洲气象》第二届编辑委员会顾问

2009年-

《大气科学学报》名誉主编

2008年-

《地球物理学报》编委

2008年-2009年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学科责任编委

2007年-

《高原气象》顾问

2004年-

《大气科学》常务编委

2000年-

《ClimateDynamics》责任编辑(Editor)

1998年-2008年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主编(ChiefEditor)

1994年-2003年

《TheoreticalandAppliedClimatology》责任编辑(Editor)

人物评价

吴国雄多年来一直从事天气、气候动力学,大气环流动力学,和气候系统模式发展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在天气和气候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果。(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标签: 吴国雄

更多文章

  • 吴立新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立新

    吴立新,1966年9月17日出生于安徽桐城,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副校长,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吴立新于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获得北京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北京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

  • 伍荣生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伍荣生

    伍荣生,1934年1月17日出生于浙江瑞安,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伍荣生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1984年至1993年担任南京大气科学系主任;1986年被聘为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1989年担任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9

  • 夏军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夏军

    夏军,1954年9月出生于湖北孝感,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197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1年获得武汉水利电力学院陆地水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得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学位;1985年—1987年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讲师;1987年—1990年任武汉水

  • 肖文交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肖文交

    肖文交,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于湖南涟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肖文交于1989年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毕业;1992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

  • 肖序常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肖序常

    肖序常,1930年10月12日出生于贵州安顺,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肖序常于1952年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之后到地质部直属的641地质队工作;1954年被地质部调回北京,在地质部地矿司有色金属处任职;1957年跟随黄汲清当学术助手;1986年至1988年担任

  • 谢树成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谢树成

    谢树成,1967年10月出生于浙江龙游,地球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树成于1989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1992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从事博

  • 徐义刚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义刚

    徐义刚,1966年10月19日出生于江苏常熟,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义刚于1987年从浙江大学毕业,1994年获得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地质系从事博士后工作;1995年学

  • 许志琴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许志琴

    许志琴,女,1941年8月14日出生于上海市,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志琴于1964年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之后分配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87年获得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构造地质博士学位;1993年至2001年担任

  • 杨经绥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经绥

    杨经绥,1950年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岩石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杨经绥197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92年获得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博士学位;1995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火成岩室主任、国

  • 杨树锋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树锋

    杨树锋,1947年5月出生于浙江杭州,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主任。1975年杨树锋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矿物与岩石学专业;1981年获得南京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地质学博士;1989年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