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焰新,1963年11月出生于湖北宜昌,籍贯山西原平,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校长。王焰新于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87年获得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水文地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水文地质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2000年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2010年12月起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主要从事水文地球化学、水污染控制、地下水污染及防治等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焰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宜昌
出生日期:1963年11月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山西原平
人物经历
1963年11月,王焰新出生于湖北宜昌。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水文地质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水文地质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2年,晋升为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
1994年,晋升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1998年—1999年,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从事环境水文地质研究工作。
2000年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0年12月起,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2012年5月,赴俄罗斯进行学术访问。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王焰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焰新及其团队聚焦地下水水质研究前沿,创新发展了水文地质学理论与方法;选取长江、黄河和海河流域开展了劣质地下水成因的长期系统研究,揭示了有害物质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赋存规律、释放机理和活化机制;提出利用矿物材料和“逆向调控有害物质迁移过程”的劣质地下水质改良新方法,并通过室内外实验和模拟验证其可行性,得到中国国内外同行认可与应用;基于地下水系统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组成信息提取和溶质运移模拟,建立了地下水示踪新方法和适合中国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新模型。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1月,王焰新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7篇,论文被SCI他引5280次。
学术交流
承担项目
截至2017年4月,王焰新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2项等国家级课题项目。
发明专利
科研奖励
截至2019年11月,王焰新已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中国国内外学术奖励10余项。
王焰新人才培养
寄语学生
2022年9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2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王焰新寄语新生:“在求学问道之路上,珍惜青春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专注学业、精深知识,运用正确的方法,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全力完成每一次奔跑,争做敏而好学的‘求知达人’、领异标新的‘创新能人’、知行合一的‘行动巨人’,无惧风雨、在锤炼中奋进,不畏将来、在挑战中跨越,交出青春无悔的答卷。”
编著教材
王焰新编写了中国统编研究生教学用教材《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讲授课程
王焰新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任教期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化学》《专业英语》《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科学方法论》《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等课程。
教学奖励
培养成果
王焰新培养的学生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教授毛绪美、颜诚、陈洁渝等。
王焰新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王焰新在地下水知识领域做出了科学与工程的重大贡献。”(美国地下水协会评)
“王焰新是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方向‘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生物-环境地质过程’学术带头人,他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