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宝珺

刘宝珺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64 更新时间:2023/12/29 10:45:57

刘宝珺,1931年9月13日出生于天津,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宝珺于1950年考进清华大学地质系;1953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分配大甘肃白银厂地质部641地质队工作;1956年获得北京地质学院硕士学位;1958年至1982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任教;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刘宝珺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矿床学、油气储层地质学等领域研究。

基本资料

名:刘宝珺

国籍:中国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31年

毕业院校:北京地质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岩相古地理基础工作方法》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1年9月13日,刘宝珺出生于天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

1950年秋,天津市南开中学毕业的刘宝珺,放弃了校方保送他到南开大学或燕京大学化学系的推荐,以第一志愿考进了清华大学地质系。

1952年,由于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刘宝珺所在的清华大学地质系并入新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

1953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主动申请去大西北,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要求,分配他去甘肃白银厂地质部641地质队,被任命为白银厂折腰山矿区区长。

1954年,被641队荐举,参加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考试,六门功课全部通过,成为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师从苏联专家拉尔钦科教授。

1956年,从北京地质学院岩石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58年至1982年在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任教。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成就

刘宝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宝珺早年致力于泥沙运动力学和沉积构造、岩相古地理和层控矿床方面的研究,在有关沉积构造的水动力解释、沉积相动力学分析、河流相模式以及砂岩铜矿形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将沉积成岩、岩相、构造的分析和物理化学热力学结合起来,提出了“沉积期后分异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新理论。1980年以来,在沉积学的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关于风暴岩的研究,提出了扬子地台陆缘寒武纪磷矿风暴岩沉积模式;主持了地矿部重点攻关项目“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产远景规划”的研究,编制出一套中比例尺岩相古地理图。在该项目中,刘宝珺全面系统地组织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包括构造岩相分析、沉积作用演化、盆地分析以及成岩成矿作用等,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9月,刘宝珺先后在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篇,出版各类专著20部。其中代表性专著有《岩相古地理基础及方法》《中国南方古大陆沉积地壳演化与成矿》和《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图集》等。

刘宝珺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刘宝珺提出,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纷乱杂章,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多读原著。所以年轻人不要道听途说,用拼凑的信息还原事实,一定要提高自己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刘宝珺坚持,除了将专业做到极致,更应该涉猎广泛,把各方面的东西联系起来,一专多能。

刘宝珺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6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989年

第一届四光地质科学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6年

地质期迪亚罗夫奖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

1997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3年10月

第一届中国沉积学成就奖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9年12月

四川省地质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

1996年11月—2002年6月

第五届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全球沉积地质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

成都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西南科技大学城建学院院长

西南交通大学双聘院士

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质学会务理事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两届)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刘宝珺家中有父亲刘孚如,母亲鲍淑贤和弟弟刘宝璋。

情感婚姻

1954年10月2日,刘宝珺与李艳阳结婚。

人物评价

刘宝珺把中国的沉积学研究推到了世界前沿,其许多研究成果在中国都具有先驱性和迪性,对中国沉积学发展的各阶段都有所贡献。(山东科技大学评)

刘宝珺对中国沉积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沉积学成就奖评)

刘宝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和高贵品质,赢得了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的尊重。(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彭宇行评)

标签: 刘宝珺

更多文章

  • 刘昌明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昌明

    刘昌明,1934年5月15日出生于湖南汨罗,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刘昌明从西北大学毕业;1960年至1962年在莫斯科大学水文教研室与实验室作研究生进修;196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

  • 刘丛强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丛强

    刘丛强,1955年9月11日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首任院长。刘丛强于1982年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毕业;198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1986年留

  • 刘嘉麒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嘉麒

    刘嘉麒,满族,1941年5月29日出生于辽宁丹东,籍贯北宁,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主任;国际单成因火山作用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

  • 陆大道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大道

    陆大道,1939年(另说1940年10月22日)出生于安徽桐城县阳和乡柏庄(现属枞阳县麒麟镇),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陆大道于1963年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196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80年至1982年在原联邦德国波

  • 吕达仁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达仁

    吕达仁,1940年1月14日出生于上海,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达仁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主要从事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基础与高技术研究。

  • 马宗晋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宗晋

    马宗晋,1933年1月4日出生于吉林长春,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55年马宗晋从北京地质学院普查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67年调到国家科委地球物理局工作,担任京津地震办公室分析预报组组长;1968年担任中

  • 莫宣学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莫宣学

    莫宣学,1938年12月出生于广西融水,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莫宣学于1960年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986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

  • 穆穆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穆穆

    穆穆,1954年8月出生于生于安徽省定远县,大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5年穆穆考入安徽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获得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工作;198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欧阳自远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1935.10.9—),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航天科普营荣誉营长,国际院士联合体第一主席等。欧阳自远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

  • 潘永信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潘永信

    潘永信,1964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潘永信于1985年从武汉地质学院煤田地质专业毕业;1988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学硕士学位,之后在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工作;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