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献华

李献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63 更新时间:2023/12/7 8:32:38

献华,1961年7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籍浙江温州,同位素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离子探针实验室主任。李献华从198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空间科学系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1988年至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获得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资助;200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献华主要从事大陆形成和演化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理论研究和微区同位素分析新技术研发。

基本资料

名:李献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61年7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浙江省温州市

人物经历

1961年7月,李献华出生于江苏南京,籍贯浙江省温州市。高中就读于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1979年09月—1983年0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09月—1985年12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12月—1988年12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12月—2005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1988年—1989年)、副研究员(1989年—1993年)、研究员(1993年—2005年)。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年,获得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资助。

2005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李献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献华从事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他领导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用激光ICP-MS精确测定中生代锆石U-Pb年龄以及同时测定锆石U-Pb年龄与25种微量元素。他领导的团队在离子探针微区原位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研发中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他们用多接收器分析技术,将离子探针锆石Pb同位素的分析精度提高5倍,突破了离子探针精确测定显生宙锆石Pb/Pb年龄的“禁区”;采用一次离子束高斯照明技术,实现了<5微米锆石U-Pb年龄的精确测定;用吹氧技术将离子探针斜锆石Pb分析灵敏度提高了7倍,同时降低了U/Pb分馏的光轴效应,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用离子探针精确测定新生代年轻斜锆石U-Pb年龄;建立了离子探针微区原位氧、锂等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研制出国际第一个锆石微区原位锂同位素分析标样和我国第一个锆石铪-氧同位素分析工作标样。

1989年,李献华等用高精度单颗锆石U-Pb定年方法最早在华南古生代花岗岩中发现25亿年残留锆石,证实华夏陆块存在太古代地壳物质,同时发现了古元古代Nd同位素正异,据此提出华南前寒武纪地壳增生演化的年代框架。通过系统研究华南元古代地质和岩浆作用,提出华夏与扬子陆块在9亿年前拼贴形成华南大陆,标志着Rodinia超大陆的最终聚合,修正了以往认为Rodinia在10亿年前聚合的认识。

根据华南825Ma基性岩脉与澳大利亚同期岩墙群的年龄完全一致,李献华等提出华南存在新元古地幔柱的模式。为了验证该模式,他们对华南新元古代岩浆岩进行了系统研究,厘定出高温地幔柱熔融形成的新元古代科马提质玄武岩、苦橄岩和大陆溢流玄武岩,发现了地幔柱活动的关键地质记录,提出地幔柱活动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结束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机制的争论;在扬子块体周缘和内部精确厘定出许多820-825Ma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呈“面状分布”,与地幔柱活动及板内玄武岩同时,提出地幔柱成因的花岗岩组合类型;指出地幔柱活动导致华南及其他Rodinia陆块大规模的新元古代裂谷作用和非造山岩浆活动,使Rodinia超大陆在750Ma最终裂解。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6月梁何利基金网站显示,李献华共发表论文276篇(SCI论文149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49篇,非第一署名通讯作者SCI论文18篇);论文SCI引用4692次(他引3858次),2011年列ISI全球地学高引用率科学家名录第90名(共2485名),入选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名录。

学术交流

2021年2月23日,应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邀请,李献华访问资源所,并作题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进展”的学术报告。

2021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办“阿波罗月球样品”研讨会,会议由李献华主持。会上,李献华院士作了题为“月壤样品研究的科学目标、技术方案与组织管理措施”的报告。

2021年5月22日,为顺利进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面矿床学研究的变革性原位分析新技术”项目中期验收工作,项目组召开了年度进展报告及学术交流讨论会,项目负责人李献华参加会议,他汇报了“基于微区原位分析技术的精细成矿过程研究”课题的总体工作进展。

2021年6月4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办“月球形成与演化”讨论会,会议由李献华主持。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2016年—2021年

新元古代—古生代转折期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的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子课题

2017年—2020年

华夏陆块地壳演化的微区原位碎屑独居石U-Th-Pb年龄和Nd-O同位素制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9年—2024年

面向矿床学研究的变革性原位分析新技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

2019年—2024年

中国主要稀土矿床成因与资源潜力研究

地质地球所重点部署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8年

华南地壳演化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2008年

华南岩浆作用与地球动力学演化

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2011年

中国东部燕山期花岗岩成因与地球动力学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李献华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李献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讲授博士专业课《现代地球化学课程》中的《同位素年代学与微区分析》部分。

教育成果奖励

2019年,李献华获得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李献华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9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

1992年

第四届侯德封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1998年

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2001年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2006年

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中国地质学会

2007年

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Fellow)

美国地质学会

201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

2019年11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21年12月

拟授予李献华“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称号

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022年1月

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

2022年5月

被表彰为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8年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兼职教授

2009年05月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012年11月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主任

2015年

《固体地球科学(SolidEarthScience)》副主编

2016年06月

《前寒武纪研究(PrecambrianResearch)》副主编

2016年

《大地构造物理学(Tectonophysics)》副主编

《岩石学与地球化学期刊(Lithos)》主编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主任

全国地层委员会常委、同位素年代分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理事理事

人物评价

李献华为推动微区原位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技术进步和提升中国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

李献华在西太平洋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别是华南岩浆岩成因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美国地质学会评)

为记录地球脉动翻山越岭,为研究月壤深耕40载,丈量地球年轮,刷新月球认知,他用潜心研究实现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科技日报》评)

标签: 李献华

更多文章

  • 李廷栋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廷栋

    李廷栋,1930年10月7日出生于河北栾城县,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河北地质大学名誉校长。李廷栋于1953年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地质部机关;1954年被派赴冶金部成矿理论学习班;1965年被调任地质

  • 林学钰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林学钰

    林学钰,1937年3月6日出生于上海,籍贯福建福州市,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林学钰于1957年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1985年至1991年担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1990年

  • 刘宝珺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宝珺

    刘宝珺,1931年9月13日出生于天津,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宝珺于1950年考进清华大学地质系;1953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分配大甘肃白银厂地质部641地质队工作;1956年获得北京地质学院硕士学位;1958年至

  • 刘昌明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昌明

    刘昌明,1934年5月15日出生于湖南汨罗,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刘昌明从西北大学毕业;1960年至1962年在莫斯科大学水文教研室与实验室作研究生进修;196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

  • 刘丛强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丛强

    刘丛强,1955年9月11日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首任院长。刘丛强于1982年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毕业;198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1986年留

  • 刘嘉麒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嘉麒

    刘嘉麒,满族,1941年5月29日出生于辽宁丹东,籍贯北宁,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主任;国际单成因火山作用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

  • 陆大道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大道

    陆大道,1939年(另说1940年10月22日)出生于安徽桐城县阳和乡柏庄(现属枞阳县麒麟镇),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陆大道于1963年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196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80年至1982年在原联邦德国波

  • 吕达仁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达仁

    吕达仁,1940年1月14日出生于上海,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达仁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主要从事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基础与高技术研究。

  • 马宗晋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宗晋

    马宗晋,1933年1月4日出生于吉林长春,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55年马宗晋从北京地质学院普查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67年调到国家科委地球物理局工作,担任京津地震办公室分析预报组组长;1968年担任中

  • 莫宣学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莫宣学

    莫宣学,1938年12月出生于广西融水,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莫宣学于1960年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986年至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1990年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