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陆宝麟

陆宝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259 更新时间:2024/1/18 12:02:16

陆宝麟(1916年6月19日—2004年4月9日),江苏熟人,医学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陆宝麟于1938年从华西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44年获得清华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9年转入北京农业大学担任讲师;1951年晋升为副教授;1952年至1958年调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研究室副主任;1961年被任命为医学昆虫研究室主任;1963年至1969年及1979年至1985年两度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陆宝麟对中国蚊类分类区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蚊虫的分类区系、生态习性、传病关系以及蚊虫的综合治理等。

基本资料

名:陆宝麟

外文名:BaolinLu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常熟市

出生日期:1916年6月19日

逝世日期:2004年4月9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蚊科志》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1916年6月19日,陆宝麟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城外的小镇白茅。

1928年,12岁时随当时在东吴大学生物系任教的二哥陆近仁到苏州,就读于实验小学。夏季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他在中学时期就喜欢生物学科。每逢假日,他常到苏州、常熟一带的山林田野采集昆虫标本。

1934年,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并考入东吴大学生物系。在三年级时获BetaBetaBeta学会荣誉。在东吴大学读书时,他受刘承钊、陆近仁等教授的熏陶,养成了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兴趣,立志毕业之后要从事生物科学研究。

1937年秋,正当第四学年开始之时,日本侵华的炮火蔓延到苏沪,东吴大学迁往浙江吴兴。冬季,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学校被迫撤离。陆宝麟随二哥以及刘承钊教授等辗转经安徽、江西、湖北到达成都。为使学业不致中断,乃借读于华西大学生物学系。

1938年,从华西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生物学系的标本采集员,参加了峨眉山及西康境内的标本采集工作。

1939年秋,考取了当时迁在昆明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生物学系。在刘崇乐教授指导下攻读昆虫学,进行水生昆虫生态学的研究。

1941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随即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任职,从此开始了对蚊虫的研究。当时滇西南地区疟疾流行极为严重,而研究媒介按蚊的生态学和控制,正是控制疟疾的重要途径。陆宝麟对昆明的按蚊进行了3年的调查,并证明中华按蚊(Anopheleshyrcanusvarsinensis)是当地疟疾的媒介。但当时战事频繁,研究经费拮据,蚊虫研究工作难以进一步开展。他只得先后在湖北医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教。

1949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的3所农学院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陆宝麟转入北京农业大学担任讲师。

1951年,晋升为副教授。

1951年,美国在朝鲜和中国东北使用细菌武器,陆宝麟奉命参加了中央防疫委员会组织的研究组,出席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和国际科学委员会作证,与许多知名中国科学家一道,国际友人论证了美国空投昆虫进行细菌战的事实。此后,他调到刚组建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寄生虫学系昆虫室工作,专门从事蚊虫的研究。

1952年至1958年,调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研究室副主任。

1961年,被任命为医学昆虫研究室主任,晋升为研究员。

1963年至1969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79年至1985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4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主要成就

陆宝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在区系分类研究方面,1974年,陆宝麟受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委会的委托,主持中国蚊类区系分类研究,并在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下,编研《中国蚊科志》,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动物志》的内容之一。在编研过程中,为了扩大所知种类,补充实物标本,他曾连续5年率领研究小组深入滇、川、桂、琼、浙、闽、皖等省(区)的丛林山地,进行蚊类采集调查。同时他承担了全志2/5的编研和全志的审订工作。《中国蚊虫志》共分上下两卷(《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八卷和第九卷,科学出版社,1997),包括总论六章、蚊科各阶元的分类系统和成蚊幼虫检索表,以及361种和亚种成幼鉴别特征、形态、地理分布等的记述。他不仅纠正和澄清了不少过去错误记载和混淆分类,而且对有些分类阶元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并提出了中国蚊类分布地理区划。该志是中国蚊类区系分类研究的总结,代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水平。

陆宝麟在区系分类方面,在中国国内外发表了大量著论,包括新亚种和新种的记述以及蚊属、亚属、类群、复和体等的订正,并编著有《中国按蚊鉴定手册》(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74),《中国伊蚊鉴定手册》(科学出版社,1990)等,是蚊科志编研的良好基础。

陆宝麟对中国的4类蚊媒病,即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传播媒介,都作了不少研究。例如1953年,他参加云南省边境地区大规模的抗疟工作,主持媒介调查研究,确证了微小按蚊是当地疟疾的主要传播者,并根据这种按蚊的栖息习性,提出了采用六六六室内滞留喷洒,阻断疟疾传播的建议,亦即此后云南省抗疟的重要方法之一。更推广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的防治方法,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等的重视。

1979年—1985年,陆宝麟主持了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及其防治”全国协作课题。通过五年工作,查清了中国埃及伊蚊的地理分布和孳生特点,以及通过对白纹伊蚊鉴别、地理分布、种群动态以及孳生习性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提出了防治本病的初步方案,并主编了《中国登革热媒介及其防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一书。该书对控制海南岛、广州等地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起了重要作用。该项研究获得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早在20世纪70年代,陆宝麟就根据蚊虫环境、生化和生物防治研究的实践和体会倡导蚊虫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的媒介防治策略。他编著的《蚊虫综合防治》(科学出版社,1990)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综合防治的含义、生态学基础、组成、方法以及与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的不同点,是中国国内外在这方面比较全面的论述。该书的第二版增订本出版(科学出版社,1999)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防治策略,对中国媒介的综合防治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在开展的城市灭蚊运动中,陆宝麟运用上述观点,根据城市灭蚊的要求、对象等特点,提出了“治本清源”的策略,对该项工作起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网站显示,陆宝麟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篇,著有专著10部,并主编了《医学昆虫学》《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等8种专业书籍,还参加了中国国外5部专著的编写工作。

学术交流

陆宝麟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多次出访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意大利等国家,并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介绍中国医学昆虫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在国际学术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网站显示,陆宝麟主持研究了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及其防治”、“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等研究,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部委级和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

陆宝麟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陆宝麟总结自己的研究之道时说:要有所“感触”而“顿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要勤动脑,勤思考。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关键是“长期积累”,这需要进行艰苦的劳动。古人云“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就是这个道理。要勤于读书、勤于笔录。没有广博的知识,这其中包括书本知识及生活知识、想象力、思辩力很难“飞腾”起来。要随身带着纸笔,对观察到的东西要赶紧记录在册。此外,还要多思、常作。“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头脑确实是越用越“灵”。总之,要重视积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

讲授课程

陆宝麟在各校任教期间,授课的内容遍及普通动物学、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医学昆虫学等。

陆宝麟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0年7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6年

一代名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1999年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全国卫生模范奖状和奖章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

三等功(两次)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0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80年

世界卫生组、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环境治理控制媒介联合小组(PEEM)成员

1980年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委会委员

1982年—1987年

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

1982年—1987年

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疟媒介生物学和控制专题委员会委员、蚊虫控制组组长

1987年

中国昆虫学会名誉理事

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寄生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8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预防医学咨询组顾问

1989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和控制学会名誉委员

《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杂志》等编委或顾问

英国皇家热带并暨卫生学会成员

美国昆虫学会成员

美国蚊虫控制协会成员

人物评价

陆宝麟为提高中国昆虫学领域在国际中的地位、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医学昆虫特别是蚊虫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对中国四类蚊媒病即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都做过深入研究,为基层部队的蚊虫防治、流行病预防和官兵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评)

陆宝麟是中国国医学昆虫学的开拓者,他为人正直,敢于坚持整理,科学作风严谨,并重视人才培养。(何梁何利基金评)

标签: 陆宝麟

更多文章

  • 吕保维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保维

    吕保维(1916年7月22日—2004年2月10日),江苏常州人,电波传播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吕保维1939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3年—1944年6月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电机系,毕业后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

  • 钱人元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钱人元

    钱人元(1917年9月19日—2003年12月6日),江苏常熟乘航人,高分子物理和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钱人元于1939年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破例留校任教;1940年至1943年担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化系助教及教员;1943年前往美国留学,先后在加州

  • 吴英恺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英恺

    吴英恺(1910.5.8-2003.11.13)辽宁新民人,医学家,中国胸心外科的开创人之一。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原辽宁医学院(已于1949年并入中国医科大学),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他首次成功切除食管癌,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他成功地施行了中国第一例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1955

  • 王恒升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恒升

    王恒升(1901年8月4日—2003年9月21日),河北定县人,岩石学家、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王恒升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5年—1933年任职于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33年—1936年就读于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生部,毕业后获得博士

  • 陶亨咸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陶亨咸

    陶亨咸(1914年8月31日—2003年6月27日),出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国家机械工业局高级工程师。陶亨咸193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41年后历任兰州甘肃机器厂助理工程师、副工程师;1945年在英国学习机床制造及热处理、铸造、机械加工等技术;1

  • 徐克勤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克勤

    徐克勤(1907年3月15日—2002年12月19日),安徽巢县人,地质学、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徐克勤从国立中央大学地学院地质系毕业后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1939年获得中美“文化基金”资助,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留学,先后获得硕

  • 王德宝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德宝

    王德宝(1918年5月7日—2002年11月1日),出生于江苏泰兴,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王德宝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7年初进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制糖专业学习。1948年转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生化系,并获得硕士学位。195

  • 高世扬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高世扬

    高世扬(1931年12月15日-2002年8月22日),四川崇州人,无机化学家,盐湖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高世扬195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1965年任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研究员;19

  • 王之卓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之卓

    王之卓(1909年12月16日—2002年5月18日),河北丰润人,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武汉测绘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1932年王之卓从交通大学毕业;1934年考取第二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到英国留学;1935年从英国伦敦大学土木系帝国学院

  • 汤佩松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汤佩松

    汤佩松(1903年11月12日-2001年9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今蕲水县),植物生理学家、生物学专家、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17年-1925年,汤佩松在清华学校学习;1925年-1927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学系学习并获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