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田昭武

田昭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46 更新时间:2024/1/15 12:52:34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物理化学家,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1949年田昭武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1978年担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至1989年担任厦门大学校长;1984年获得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0年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6年后担任名誉主任;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田昭武主要从事电化学研究,重视与数理及其他化学学科的结合,研究领域包括光电化学、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三维微加工技术、芯片生化实验研究、谱学电化学和量子电化学等。

基本资料

名:田昭武

外文名:Zhao-wuTian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福州市

出生日期:1927年6月28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电化学研究方法》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27年6月28日,田昭武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诗书家庭。

1946年,田昭武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后获得嘉庚奖学金,并得到时任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系主任的卢嘉锡先生赏识,卢嘉锡为田昭武量身定制学习课程,并推荐他到厦门市立中学高中部兼任化学教师。

1949年,田昭武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毕业后留校担任卢嘉锡先生的助教。

1953年,田昭武晋升为讲师,并为本科三年级讲授《物理化学》课程。

1954年,田昭武被选派代表厦门大学赴北京大学接受《物质结构》课程师资培训,回校后在9月新学期开学,便在厦门大学化学系首开《物质结构》这门课程。

1978年,田昭武担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1980年,田昭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田昭武担任厦门大学校长(至1989年)。

1984年,田昭武获得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著作《电化学研究方法》出版。

1988年,田昭武与吴浩青、査全性二位先生联名倡议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

1990年,田昭武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6年后担任名誉主任。

1995年,在田昭武的努力下国际电化学会第46届年会在中国厦门成功举行,他担任大会主席,这是国际电化学会年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同年《电化学》期刊创刊发行,由田昭武担任首任主编。

1996年,田昭武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国际电化学学会副主席。

主要成就

田昭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田昭武提出多孔电极极化的“特征电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创立电极绝对等效电路的新解法和测量电极瞬间阻抗的选相调辉技术。设计和推广多种电化学技术和仪器,如新一代的离子色谱抑制器、微区腐蚀测量系统和中国国内第一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在化学电源、金属腐蚀和电化学分析方面,都有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成果。

田昭武创立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有:用于测定瞬间交流阻抗的选相调辉测定法和选相检波测定法份(1961年),可以跟踪快速电极过程的阻抗变化;用于测定超低腐蚀速率的控制电位脉冲电流技术特别适用于高电阻介质(如高纯水)中的金属腐蚀速度测量(1988年);用于测定局部腐蚀的扫描微电极技术(1982年),可以发现并测量很早期的局部腐蚀。

在田昭武设计并指导下,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仪器有:DHZ-1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已由福建三明无线电厂生产数百台供全国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使用(1978年);XYZ-1型离子色谱抑制器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发明的新一代离子色谱抑制器(1988年),已生产数百台供全国离子色谱厂家配套;WF-Ⅲ型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1982年)等,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并获专利6项。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出版专著《电化学研究方法》,发表论文160篇。

学术交流

田昭武在第九十四届主题为《高分辨率的液固界面》国际法拉第讨论会上首次提出的“约束刻蚀剂层技术”是能够制造超微三维复杂构件的新技术。

成果奖励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后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共35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为1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共七项。

时间

奖励名称

1980年

第四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2年

福建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6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9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

国家发明三等奖

田昭武人才培养

主讲课程

1949年田昭武留校助教后,开始独立主讲《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两门主干课。他还承担国家部委委托厦门大学举办的全国性电化学培训班、研讨班担任主讲。

治校措施

1982—1989年田昭武出任两届厦门大学校长期间,他集中精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改革,大胆创新“文理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此厦门大学有了“三学期制”和“双学位制”。

团队建设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田昭武和周绍民着力布局电化学学科发展,培养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电化学人:如林祖赓教授开展能源电化学研究;如林仲华教授公派出国,深造回国后,开展谱学电化学研究;吴辉煌教授开展生物电化学研究和材料电化学的研究等。80年代后期,田昭武关注国际电化学科学的发展新方,在实验技术上,从传统的电化学实验技术发展到从在微观分子水平研究电化学界面过程,如引进扫描探针技术和动光谱技术,把厦门大学电化学学科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1985年林昌健教授获得博士后,开展腐蚀电化学研究;1987年,田中群教授从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开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孙世刚教授从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开展电催化和电化学红外光谱研究;秉伟教授从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开展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研究。

田昭武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

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科学博士称号

1986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

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1986年

福建省劳动模范

1991年

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2011年

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授予)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3年—1990年

国际太阳能光化学转化储存会议执委会委员

1986年—1990年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1986年—1991年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86年—1995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3年—198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1993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务委员

1988年—1995年

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

1990年—1992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化学组组长

1991年—1995年

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主任

1991年

《ELECTROCHIMICAACTA》副主编

1993年—199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1996年—1999年

国际电化学学会副主席

1996年

《FARADAYTRANSACTIONS》国际顾问编委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和二届化学评议组成员

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专家委员会顾问

中国化学会首届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人物评价

田昭武自1949年在厦门大学工作,先后创建和领导了厦门大学电化学教研室,该室发展为中国电化学研究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并跻身国际前列。田昭武眼界高远,不仅带领厦门大学研究团队勇攀电化学科学高峰,深以推动中国电化学科学的整体进步为己任。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极力推动中国电化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田昭武理论知识扎实,讲授富于发,注重教学相长,爱生如子,更注重青年教师梯队培养,在百年树人的历程中涵英哺华。(光明网评)

人物影响

田昭武学科交叉奖

“田昭武学科交叉奖励基金”是由田昭武院士发起,由厦门大学、田昭武院士课题组及华弘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以嘉奖厦门大学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课题组。“田昭武学科交叉奖”从2010年开始评选,每年3月份评选一次,学校在校庆期间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其中特等奖奖励15000元,一等奖奖励8000元。至今已评选9次(本次为第10次),全校已有47个课题组获奖,其中特等奖12个,一等奖35个。

田昭武先生九十寿诞

2017年6月25日上午,厦门大学在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召开庆祝大会,喜迎田昭武先生的九十寿诞。

标签: 田昭武

更多文章

  • 田中群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田中群

    田中群,1955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田中群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3年考取国家教委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博士学位后即回厦门大学从事博士后,同时参与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1

  • 佟振合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佟振合

    佟振合,1937年9月1日出生于山东梁山,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佟振合于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系;198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09月,佟振合加盟山东大学。佟振合主要

  • 涂永强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涂永强

    涂永强,1958年出生于贵州遵义,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涂永强于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1995年回国后担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 万惠霖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万惠霖

    万惠霖,1938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北汉口,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万惠霖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1982年至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进

  • 万立骏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万立骏

    万立骏,男,1957年7月出生于辽宁大连,日本归侨,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十届主席、党组书记。1982年万立骏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系

  • 汪尔康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汪尔康

    汪尔康,1933年5月4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汪尔康于1952年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1955年被选派到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极谱研究所学习;1959年获得捷克斯洛伐

  • 王方定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方定

    王方定,1928年12月21日出生于辽宁沈阳,籍贯四川自贡,核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3年王方定从四川化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开始从事核武器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研制了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

  • 王夔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夔

    王夔,1928年5月7日出生于天津,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夔1949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先后为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952年分配到北京大学医预科任教;1953年进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3年至1985年担任北京医学

  • 王梅祥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梅祥

    王梅祥,1960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有机化学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梅祥于1983年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198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理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

  • 吴骊珠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骊珠

    吴骊珠,女,1968年出生于甘肃天水,有机光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超分子光化学实验室主任。1990年吴骊珠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1995年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