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侯增谦

侯增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14 更新时间:2023/12/29 1:03:44

侯增谦,1961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矿床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侯增谦于1982年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地质系毕业;1985年获得武汉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科技处长;1996年入选“跨世纪人才工程”;2000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副所长;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担任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23年2月,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侯增谦主要从事大陆成矿理论、矿床成矿模型和勘查评价方法研究。长期从事金属成矿理论与资源勘查技术研究,创建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阐明了大陆碰撞过程中金属富集机制和成矿机理,理论指导青藏高原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奖一等奖4项,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基本资料

名:侯增谦

外文名:ZengqianHo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藁城市

出生日期:1961年6月

毕业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1年6月,侯增谦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籍贯河北保定。

1978年—1982年,就读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地质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985年,就读于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1988年,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岩石矿物矿床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1992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2年—1993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3年—1994年,在日本地质调查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担任客座研究员。

1995年—1997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科技处长。

1996年,入选人事部等7部委“跨世纪人才工程”;同年,入选原地矿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1998年—2000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院长助理、兼科技处长。

2000年—2005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员、副所长(主持工作)。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5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200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聘为“井冈学者”。

2013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2月,担任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2021年4月,侯增谦院士受聘加入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

2022年10月,入选为中国地质学会荣誉会士。

2023年2月,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主要成就

侯增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侯增谦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及邻区的金属矿床地质研究,在金属成矿理论和矿产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的系统科学成果。

他组织实施“青藏高原碰撞与成矿”国家973项目,系统阐释了青藏高原的成矿系统,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论,为建立全新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框架,指导了区域矿产勘查评价。

系统研究了中国境内并综合对比了西亚地区斑岩铜矿,创新性提出了大陆型斑岩铜矿成矿模型,丰富和发展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推动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找矿突破;

初步查明了西南“三江”区域成矿规律,研发了银多金属矿床定位预测技术方法,为三江重大找矿突破做出了贡献;

领课题组创造性地开展了区域流体地质填图,完成了中国第一幅流体地质图;

在中国国内较早开辟现代海底热水成矿新领域,详细剖析了我国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提出了VMS成矿新模式。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网站显示,侯增谦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40篇(SCI论文86篇),其中,第一和第二作者论文190篇(SCI论文60篇),在中国国内出版著作4部,在国际上主编专集3部。

作为第一主编在国际SCI杂志《矿床地质论评》出版了“MetallogenesisoftheTibetanCollisionalOrogen”专集;与PeterRona教授合作主编了“ModernandAncientMassiveSulfideDeposits”专集。

科研项目

根据2021年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网站显示,侯增谦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2项,科技攻关、重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十余项。

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万元)

1995年—1999年

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

国家攀登项目,课题副负责

25

1996年—2000年

紧缺矿产快速勘查评价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国家攻关项目,课题负责专题负责

750,110

1996年—2000年

“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地矿部

95攻关项目,课题负责

90

1998年—2000年

西太平洋冲绳海槽黑烟囱成矿作用与物质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

11

1998年—2002年

冈底斯带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远景评价

国家973项目,专题负责

75

1999年—2001年

若干黑矿型矿床成矿热水系统中CO2和烃类流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

13

2000年—2003年

大型矿集区精细结构与含矿信息研究

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副负责子项负责

230

2002年—2005年

大陆演化过程中的成矿系统的形成和演化

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副负责

50

2002年—2007年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750

2005年—2007年

碰撞造山带若干Cu和REE矿床三维成矿模型研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负责

100

2009年—2011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Pb-Zn-Cu-Ag成矿系统:发育机制

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负责

170

2011年—2015年

青藏高原南部大陆聚合与成矿作用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3000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获奖人员

1993年

“三江”特提斯火山作用与成矿

地矿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1993年

川西昌台—赠科地区三叠纪火山活动及其与板块构造和成矿作用关系

地矿部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1995年

川西白玉县嘎衣穷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靶区研究

地矿部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3年

古代与现代海底热水成矿流体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国土资源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4年

西南三江多岛弧造山过程、成矿系统与资源评价

国土资源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5年

西南三江铜金多金属成矿系统与资源评价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文昌、潘桂棠、侯增谦、莫宣学、李晓明、丁俊、周耀军、立全、杨伟光、吕庆田、杨夕辉、卢映祥、郭远生、徐强、范玉华

2011

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张洪涛,潘桂棠,侯增谦,唐菊兴,丁俊,王建平,郑有业,李荣社,王保生,陈仁义,翟刚毅,王立全,谢国刚,黄树峰等

2019年

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侯增谦杨志明、高永丰、郑远川、张洪瑞

侯增谦院士获奖项目一览表

侯增谦人才培养

团队建设

侯增谦认为“科研团队要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按需建设。”2003年团队组建时,他选定了“大陆碰撞成矿作用”的研究方,他将碰撞造山带内规模最大的两类矿床(斑岩铜矿和MVT铅锌矿)确立为团队研究的“两条腿”,把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作为研究核心,选择主攻斑岩成矿、铅锌成矿、构造与成矿等相关研究方向的优秀年轻人进入团队,后期又招募了碳酸岩稀土成矿、造山型金矿等方面的研究人员,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团队人才结构。团队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方向,独立研究可深入到某一具体专业领域的前沿;同时又共同研究一个大的前沿科学问题,通过合作推进某一重大科学问题的进步。这样,不但能整合团队力量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更能促进团队稳定发展,易于在专业领域培养出领军人才。

基金管理

侯增谦2018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后,站在国家和未来的高度,以重塑科学基金资助布局、提高基金资助效益、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为重心,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制定学科发展战略,明确优先发展领域,构建学科发展和基金资助的“四梁八柱”。第二步,基于学科发展战略,围绕重大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前瞻布局,做出快速响应。第三步,全面落实基础研究“两条腿走路”指示精神,特别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胆探索重大科学问题凝练机制、项目立项机制和组织管理模式。

侯增谦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2年

第四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

中国地质学会

1994年

中央直属机关优秀青年称号

1999年

国土资源部首届杰出青年

2001年

第五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

2006年

黄汲清青年科技奖

2006年

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2010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5年

第十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2017年11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23年

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6年—1999年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

1996年—2000年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1999年

中国大洋钻探科学委员会委员

2001年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

矿产勘查等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3年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

2005年

《中国科学》特约编委

2006年

《矿床地质》副主编

2006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副主任

2007年

《资源地质学(ResourceGeology)》荣誉编委

2008年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荣誉研究员

2009年—2013年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

2009年—2013年

《矿物岩石学杂志》主编

2011年—2015年

国际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区域副主席

2011年9月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兼职教授

2021年3月

第一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成员

国际矿床地质学会区域副主席

东华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

人物评价

侯增谦在矿床学基础理论和矿产勘查应用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贡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评)

侯增谦为成矿学发展做出了贡献,促进了中国大洋热液硫化物的研究与勘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评)

侯增谦研发了银多金属矿床定位预测技术方法,为三江重大找矿突破做出了贡献。(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评)

标签: 侯增谦

更多文章

  • 胡敦欣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胡敦欣

    胡敦欣,1936年10月20日出生于山东即墨,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通量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敦欣于1961年从山东海洋学院毕业;1966年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79年至198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做访

  • 胡瑞忠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瑞忠

    胡瑞忠,汉族,1958年12月出生于湖南永州,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瑞忠1978年—1988年就读于成都地质学院,先后获得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7月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

  • 黄荣辉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荣辉

    黄荣辉,1942年8月17日出生于福建泉州市,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荣辉于1965年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68年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9年赴日

  • 贾承造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承造

    贾承造,1948年3月10日出生于甘肃兰州,原籍河北蔚县,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贾承造于1975年从新疆工学院地质系毕业;1987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担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副总地质师、总地质师、副指挥;1998年兼任中

  • 焦念志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焦念志

    焦念志,1962年12月出生于山东潍坊,生物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1983年焦念志从山东海洋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85年考取青岛海洋大学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

  • 金振民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振民

    金振民,1941年9月21日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教育部、人事部);2007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金振民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地质力

  • 金之钧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之钧

    金之钧,1957年9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胶南,石油地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于1982年从山东矿业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获得俄罗斯莫斯科石油与天然气大学石油

  • 李崇银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崇银

    李崇银,1940年4月15日出生于四川达县,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崇银于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1984年—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与地球流体力学研究室主任;1985年

  • 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李德生,1922年10月17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苏苏州,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5年李德生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之后一直从事油勘探开发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历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地质师、主任

  • 李献华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献华

    李献华,1961年7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籍贯浙江温州,同位素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离子探针实验室主任。李献华从198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