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贾承造

贾承造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33 更新时间:2023/12/6 19:42:51

贾承造,1948年3月10日出生于甘肃兰州,原籍河北蔚县,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贾承造于1975年从新疆工学院地质系毕业;1987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担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副总地质师、总地质师、副指挥;1998年兼任中油集团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99年担任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2000年被聘任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地质师;2002年兼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出任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院长;2019年获得诺曼H.福斯特杰出勘探家奖。贾承造长期从事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科研与石油勘探工作。

基本资料

名:贾承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甘肃兰州

出生日期:1948年3月10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原籍:河北蔚县

人物经历

1948年3月10日,贾承造出生于甘肃兰州,原籍河北蔚县。

1975年,从新疆工学院地质系(现新疆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从南京大学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4年,担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副总地质师、总地质师、副指挥。

1996年—1997年,在美国EXXON石油公司做访问学者。

1998年,兼任中油集团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99年,担任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2000年7月,被聘任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地质师。

2002年12月16日,兼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被聘任为东北石油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特聘教授。

2010年10月,出任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贾承造总结发展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推动了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开发事业。他还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与煤层气开发”技术总师,设计和组织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理论技术研发攻关,推动了石油工业科技和产业发展。

贾承造对中国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进行了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研究,查明了盆地内部结构,确定了盆地类型,提出了特提斯构造带北缘盆地群及其富气的概念,并指出该盆地群从中亚卡拉库姆盆地东到塔里木、柴达木盆地是一个统一的大气区,在世界上首次总结和建立了前陆冲断带超高压大气田形成理论,有力地指导了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奠定了塔里木盆地构造地质学与油气勘探理论的基础。他该致力于中国石油勘探领域的研究,先后提出了陆上四大油气勘探领域理论,包括前陆冲断带、岩性地层油气藏、老区精细勘探及新区新领域等,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的油气勘探领域,有力地指导了中国陆上近年来的油气勘探。

学术论著

截至2020年2月,贾承造在《石油学报》《沉积学报》《地质论评》《石油勘探与开发》《地学前缘》等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50篇。代表作有《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特提斯构造带北缘盆地群构造地质与天然气》和《21世纪初中国石油地质理论问题与陆上油气勘探战略》。

承担项目

截至2020年2月,贾承造先后主持过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等多项大型研究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2月,贾承造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人才培养

科研态度

贾承造认为: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在中国石油发展历史上,自主创新是石油工业崛起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科技自主创新是提升整体实力的必由之路,破解世界级难题需要自主创新。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8年03月—2013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8年05月—2011年12月

中国石油学会第七届理事长

2017年

浙江大学讲座教授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主任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勘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

东北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石油勘探》编委会主任

《石油学报》第八届编辑委员会主编

《天然气工业》编委会委员

人物评价

贾承造在石油天然气地质、盆地构造演化等方面取得过多项重大成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和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近年油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石油工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石油学报》评)

贾承造系统研究了中国非规油气和叠合盆地深层油气地质,为发现中国陆上天然气富集新领域、新类型做出了理论贡献,并为石油工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评)

标签: 贾承造

更多文章

  • 焦念志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焦念志

    焦念志,1962年12月出生于山东潍坊,生物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1983年焦念志从山东海洋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85年考取青岛海洋大学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

  • 金振民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振民

    金振民,1941年9月21日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教育部、人事部);2007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金振民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地质力

  • 金之钧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之钧

    金之钧,1957年9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胶南,石油地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于1982年从山东矿业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获得俄罗斯莫斯科石油与天然气大学石油

  • 李崇银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崇银

    李崇银,1940年4月15日出生于四川达县,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崇银于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1984年—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与地球流体力学研究室主任;1985年

  • 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李德生,1922年10月17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苏苏州,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5年李德生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之后一直从事油勘探开发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历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地质师、主任

  • 李献华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献华

    李献华,1961年7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籍贯浙江温州,同位素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离子探针实验室主任。李献华从198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1988年

  • 李廷栋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廷栋

    李廷栋,1930年10月7日出生于河北栾城县,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河北地质大学名誉校长。李廷栋于1953年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地质部机关;1954年被派赴冶金部成矿理论学习班;1965年被调任地质

  • 林学钰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林学钰

    林学钰,1937年3月6日出生于上海,籍贯福建福州市,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林学钰于1957年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1985年至1991年担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1990年

  • 刘宝珺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宝珺

    刘宝珺,1931年9月13日出生于天津,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宝珺于1950年考进清华大学地质系;1953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分配大甘肃白银厂地质部641地质队工作;1956年获得北京地质学院硕士学位;1958年至

  • 刘昌明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昌明

    刘昌明,1934年5月15日出生于湖南汨罗,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刘昌明从西北大学毕业;1960年至1962年在莫斯科大学水文教研室与实验室作研究生进修;196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