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森元,1930年10月26日出生于江苏溧阳,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森元于1949年进入南京大学航空系发动机专业学习;1960年12月从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副博士学位;1964—196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一室副主任;1970年—197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京)氢氧发动机研制室负责人;1984年—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京)十二室主任、主任设计师;1993年—199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大型运载火箭和火箭发动机”专家组组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朱森元长期致力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研究和研制工作。主持完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冷却剂超临界传热计算方法和沸腾换热临界热流计算方法的研究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森元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溧阳
出生日期:1930年10月26日
毕业院校: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经历
1930年10月26日,朱森元出生于江苏溧阳。
1937年9月—1942年7月,就读于江苏溧阳夏林小学。
1942年9月—1945年7月,就读于江苏溧阳同济中学。
1946年3月—1948年7月,就读于江苏省立苏州中学高中部。
1949年9月—1952年4月,就读于南京大学航空系发动机专业。
1952年4月—1953年8月,就读于北京俄专留苏预备部。
1953年9月—1957年6月,就读于苏联莫斯科汽车机械工程学院。
1957年10月,入读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研究生院。
1960年12月,从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副博士学位。
1961年5月—1964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部(发动机设计部)设计员。
1964年5月—1968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一室副主任。
1968年6月—1969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京)DF—6号发动机方案设计论证三结合小组负责人。
1969年4月—1970年8月,在东北北安军垦农场劳动。
1970年9月—197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京)氢氧发动机研制室负责人。
1978年3月—1980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京)十二室主任。
1980年11月—1984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京)YF—73氢氧发动机研制室设计师、副主任。
1984年11月—1990年1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所(京)十二室主任、主任设计师。
1993年—1997年7月,任国防科工委、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大型运载火箭和火箭发动机”专家组组长。
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成就
朱森元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朱森元参加了"两弹结合"运载火箭的主发动机研制,完成了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临界热流和超临界换热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各种近程、中程和洲际导弹上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朱森元负责研制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第三级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20世纪80年代后期,朱森元从事863-2航天高技术发展战略研制工作,负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研究。参加863-204专家组发展途径论证工作。从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重复使用运载器和单级入轨运输器的发展战略研究。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溧阳时空网显示,朱森元共撰写各种论文和科研报告38篇,多篇论文在中国国内外重要专刊上发表。代表专著有《氢氧火箭发动机及其低温技术》等。其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朱森元.美国下一代的火箭运载器:第26届联合推进会议情况介绍[J].航天出国考察技术报告,1991(1):5.
[2]朱森元.展望21世纪的火箭运载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7(6):5.
[3]朱森元.关于单级入轨运载器需预先研究的几个问题[J].863航天技术通讯,1998(3):6.
[4]朱森元.月球探测在21世纪初将成为航天热点之一[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2):2.
[5]彭伟斌,朱森元.大挠度高阶剪切理论下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屈曲[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1,000(002):24
[6]彭伟斌,朱森元,胡泽保,等.复合材料夹芯板的屈曲分析[J].宇航学报,2001,22(004):41-49.
[7]朱森元.单级入轨运输器的发射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1(5):5.
[8]朱森元.论单级入轨火箭运载器的发展途径[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2(5):4.
[9]郑孟伟,朱森元,张扬军.双钟形喷管流场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5(2):5.
[10]朱森元.小口径速射火炮武器系统发展展望[J].兵工自动化,2008,027(006):1-4,8.
[11]朱森元.氢氧火箭发动机在中国如何走向工程应用[J].兵器知识,2010(1):4.
学术交流
科研奖励
朱森元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据2022年9月溧阳时空网显示,朱森元已培养出3名硕士,2名博士和1名博士后,带有3名在读博士生。
朱森元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朱森元的祖父是朱定祥,是一名私塾先生。
婚姻家庭
朱森元的妻子是徐鸿敏。两人育有一个儿子。
人物评价
“朱森元是中国优秀科研工作者中的杰出一员,为中国成为航天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载人航天副总设计师张柏楠评)
“朱森元是中国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在高科技航天领域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概念研究、火箭发动机及大型运载火箭方案论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前瞻性工作,为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