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高镇同

高镇同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11 更新时间:2024/1/15 11:02:26

高镇同,1928年11月生于北京,江西都昌人,结构疲劳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年至1950年在北洋大学航空系学习,毕业后曾在清华大学任助教。1952年起在北京航空学院工作,历任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过8家飞机制造厂研究所的技术顾问,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和多届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或委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镇同主要研究内容为材料疲劳性能,主讲“材料力学”、“塑性力学”等课程,担任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高镇同院士是我国著名结构疲劳专家,创立了“疲劳统计学”分支学科。他曾负责自行设计和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弹性仪,第一个电阻应变片,先后承担国家、航空航天部、空军等30多项科研课题。

基本资料

名:高镇同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8年11月

毕业院校:北洋大学

代表作品:《疲劳统计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创立疲劳统计学等

出生地:北京市

人物经历

高镇同,1928年11月15日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江西都昌。

1946年至1950年在北洋大学航空系学习,毕业后曾在清华大学任助教。

1952年起在北京航空学院工作,主讲“材料力学”、“塑性力学”等课程,担任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

20世纪60年代初,高镇同从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入手,随后对作用于机体结构上的载荷谱进行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了“全波雨流计数法”,经过多次实际应用证明,该法使用方便,计算精度高,被一直沿用至今。此后,高镇同开展了疲劳断裂可靠性研究,提出了疲劳裂纹扩展可靠性曲线测定原理、疲劳试验统计分析方法等。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镇同晚年一直热心慈善事业。2011年6月30日,高镇同院士为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在“共产党员献爱心”活动中,将自己积攒的5万元捐献给北京市慈善协会,以资助贫困残疾儿童与老人。

截至2011年6月30日,他用于慈善事业、捐献的现金累计已达70多万元。

2018年11月15日,“永不疲倦的结构疲劳专家”、中科院院士高镇同迎来90岁寿辰。生日当天,高镇同捐款90万元,奖励和资助对航空航天领域做出贡献的国内高校相关专业优秀青年人才。

主要成就

高镇同科研成就

成就

北航博士生阎楚良在高镇同的鼓励与指导下,敢于求解新的未知数,跟着高镇同“爬大山”。高镇同联想到疲劳试验中最少试样的确定方法,与解决此项研究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借鉴这一方法,不仅解决了最少飞行采样起落次数,也解决了长期众说纷纭的置信度问题。于是,“中值谱”的新概念应运而生。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由高镇同负责的“国产大型系列飞机疲劳载荷谱工程”,通过8.6亿个载荷谱实测数据采集、处理和载荷谱编制方法的研究,完成程序语句设计18.6万条,逐一解决了诸多疑难问题,使我国飞机载荷谱编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具有90%以上置信度的中值载荷谱原理与体系。为此,以“大型机械结构中值载荷谱编制原理及工程应用”命名的项目,于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与目前国内外采用计数统计结果编制的载荷谱不同,中值载荷谱真实地保持了载荷—时间历程与各状态参数一一对应关系,因而进行疲劳试验时,能够真实展现结构部位疲劳损伤依赖于时间萌生、演化和终结的全过程。

众多中科院院士和航空航天有关专家评价说,该成果的取得,使中国在具有高置信度载荷谱编制领域的研究方面,跨入国际领先水平,它对疲劳学科发展、室内模拟试验技术、多轴联合作用寿命估算理论等的发展,将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而且为21世纪开展结构可靠性模拟设计奠定了基础。

他负责自行设计和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光弹性仪,第一个电阻应变片,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88年,高镇同成功完成了“直升机强度规范和直升机强度规范使用说明”、“航空有机玻璃疲劳和断口研究及疲劳手册和断口图谱集的制定”两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同年,他还完成了“复合应力疲劳寿命估算”的研究课题,解决了起落架支柱的复合应力疲劳寿命估算问题。此后高镇同进一步完善了随机疲劳断裂载荷谱,提出了随机加速试验谱编制方法,为疲劳试验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工作效率。

1978年以来,高镇同在北航任教授、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先后承担国家、航空航天部、空军等30多项科研课题,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4项获国家级成果奖,9项获部级成果奖,2篇论文被评为中国金属学会优秀论文。1991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

主要论著

主要论著有:《疲劳统计学》、《疲劳可靠性》等6部,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80篇。

1高镇同等.疲劳性能测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

2高镇同主编.航空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手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1981

3高镇同等.疲劳应用统计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

4高镇同等.疲劳缺口系数和复杂载荷下寿命估算.力学学报,1986(4)

5高镇同主编.有机玻璃疲劳和断口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6高镇同等.给定寿命下的疲劳裂纹尺寸分布.航空学报,1988(3)

7高镇同等.随机损伤过程和依赖于时间的损伤概率分布.力学学报,1988(6)

8高镇同等.σ-N曲线三餐秫米函数拟合法.航空学报,1989(2)

9高镇同等.确定威布尔分布三参数的相关系数优化法.航空学报,1990(7)

10高镇同.ReliabilityBasedDesignforServiceLifeAssessment.ConferenceProceedingsofFATIGUE’90(第四届国际疲劳会议,特邀报告),USA,1990

11高镇同.TwoDimensionStress-StrengthInterferenceModelforReliability-BasedDesign.ConferenceProceedingsofICM-6(第六届材料力学行为会议,特邀报告),Japan,1991

12高镇同等.疲劳损伤概率分布及疲劳寿命统计矩.中国科学,1997,27(2)

13GaoZhentong,etal.AContinuumDamageMechanicsModelforHighCycleFatigue.Int.J.Fatigue,1998,20(7)

14高镇同等.疲劳性能广义σ-N曲面.机械工程学报,1999,35(1)

15高镇同等.疲劳性能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16高镇同等.疲劳可靠性.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高镇同人才培养

截至2015年,高镇同培养了4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高镇同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时间

题目

姓名

类型

2006

概率损伤容限评定与可靠性研究

童时波

博士

1996

用应变驱动器对带翼尖副油箱翼面颤主动抑制研究

邱涛

博士

1995

概率损伤容限评定与可靠性研究

童明波

博士

1992

双击式水轮机结构疲劳可靠性设计

阎楚良

硕士

1990

威布尔分布三参数估算方法对比

林志

硕士

1988

流体—结构耦合问题的数值解法和实验研究

曹维嘉

博士

1987

韧性材料的微结构损伤与断裂

邰卫华

博士

1998

表面裂纹与孔边角裂纹的近门槛区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及门槛值的研究

罗毅

博士

1993

歼教七飞机机翼主梁耐久性分析的概率断裂力学方法

敏芹

硕士

1997

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结构寿命预估研究

朱智春

博士

个人荣誉

高镇同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9年获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90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4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9项。

2003年获得“爱心捐助奖”;2006年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07年获得“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2021年9月,被授予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称号。

社会任职

高镇同担任过8家飞机制造厂和研究所的技术顾问,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任首届亚太地区材料和结构强度会议主席、第四届亚太地区强度评价会议主席、第四届国际疲劳会议技术委员、第四届国际局部化损伤会议技术委员。

人物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高镇同院士始终坚持;要有牺牲精神,因为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作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教师要在研究成果奖项上、在论文的署名上把学生摆在第一位。(首都文明办评)

高镇同院士是一位科研路上的攀登者,也是一位为祖国为民族而拼搏的战士,更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师者。高镇同的人格魅力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在科学及教育本身,更在于他对社会文明进步所作的卓越奉献。(首都文明办评)

标签: 高镇同

更多文章

  • 葛昌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葛昌纯

    葛昌纯,1934年3月6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平湖市,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1983年获德国Dresden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作。在气体

  • 顾秉林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顾秉林

    顾秉林,1945年出生于吉林德惠,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包头市第九中学,毕业于芜湖市第一中学;1965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1970年大学毕业并留校工作;1973年3月至1975年7月及1978年1月至1979年11月,先后在清华大学固体物理

  • 顾宁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顾宁

    顾宁,男,1964年5月生,籍贯江苏南京,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会会士(AIMBEFellow),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宁于1982年—1986年本科就读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微波技术专业;1988年—1990年硕士就读于东南

  • 顾诵芬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顾诵芬

    顾诵芬,1930年2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顾诵芬于1951年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之后进入航空工业局生产处工作;1952年至1956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技术科工程师;1956年至1

  • 顾逸东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顾逸东

    顾逸东,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6月-1996年7月,任国际空间委员会(COSPAR)科学气球组委员;1993年7月-1

  • 郭烈锦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郭烈锦

    郭烈锦,1963年出生于江西省遂川县,工程热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79年郭烈锦考入西安交通大学锅炉专业,1989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博士学位后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多相流与传热研究室任教,历任助教、讲师、教授

  • 郭万林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万林

    郭万林,1960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眉县,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郭万林于1981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4年至2000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

  • 过增元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过增元

    过增元,1936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过增元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1979年作为洪堡学者赴联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担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2005年获得美国机械

  • 韩杰才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杰才

    韩杰才,1966年3月出生于四川巴中,复合材料和光学材料专家,中共党员,民建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常委、校长(副部长级)。1985年韩杰才毕业于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机械工程二系并获得学士学位,并免试推荐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并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硕

  • 韩祯祥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祯祥

    韩祯祥,1930年5月24日出生,浙江杭州人,电工、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原校长。195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84年2月至1988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