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颀,1955年7月19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安徽天长人,非线性科学与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副主任。欧阳颀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系;1989年毕业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98年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2年任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副主任。欧阳颀主要从事非线性科学及物理生物交叉科学的研究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欧阳颀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955年7月19日
毕业院校: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安徽天长
人物经历
1955年7月19日,欧阳颀出生于江苏南京。
1977年,在北京平谷县农村插队。
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系。同年留校工作。
1986年,入读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
1989年,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毕业,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工作。
1995年—1996年,任法国尼斯非线性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6年—1998年,任日本电器公司(NEC)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1998年,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2007年,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所所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理论生物中心副主任,国家介观物理实验室副主任。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2年,任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副主任。
主要成就
欧阳颀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欧阳颀在非线性动力学实验研究中首次发现二维图灵斑图,证实了图灵在1952年提出的斑图形成机制;发现了一系列螺旋波失稳现象并对其机理作出理论解释;将非线性科学方法运用于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在对酵母菌细胞周期网络的研究中发现重要的动力学特征;通过对果蝇体节极性网络的研究中发现生物调控网络的功能、动力学性质与拓扑结构之间存在强关联;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设计并实现了触点式生物开关。
学术论著
截至2020年6月,欧阳颀在Science、Nature子刊、PNAS、PRL等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SCI独立引用4000多次。编著出版《非线性科学与斑图动力学导论》等著作。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
2002年
中国物理学会2002年秋季学术会议
北京
|
2006年
中国物理学会2006年秋季学术会议
北京
|
2009年
元培交叉学科论坛——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交叉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
|
2010年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北京
|
2013年
百年物理•格物致知2013“两岸三地”量子材料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北京
|
2013年
北京大学第三届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
北京
|
2016年
北京大学物理教学交流研讨会
北京
|
2016年
第七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
成都
|
2017年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
北京
|
2017年
第十届全国软物质与生命物质物理学术会议
厦门
|
2018年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委员会暨年度会议
北京
|
2019年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2018年度学术交流会
北京
|
2019年
合成生物学:从酵母到高等生物研讨会
上海
|
2019年
寻梦西南联大2019物理营
昆明
|
2019年
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学术研讨会
北京
|
2019年
第一届全国系统生物学大会
上海
|
2021年
2021年度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年会暨交叉学术研讨会
北京
|
2021年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2020年度学术交流会
|
2021年
中国物理学会2020/2021秋季会议
兰州
|
2022年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2021年度学术委员会联合会议
北京
|
2022年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2021年度学术交流会
北京
|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
2002年
DNA生物计算机的进化算法及信息读取的研究
国家863项目
|
2006年
微流的物性和流动规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08年
生物网络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15年
基于蛋白质调控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承担
|
发明专利
时间
专利项目
|
2005年
活性基因分子纳米舱及其制备方法
|
2005年
电极阵列型基因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2005年
化学电极型基因探针的制备方法
|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
2009年
非线性科学在心颤机理及系统生物学中细胞周期控制上的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19年
多措施并举,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欧阳颀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欧阳颀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期间,承担着“热学课”、“非线性动力学”和“非线性物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欧阳颀在教学上,有一个原则,那便是“自由”。他对学生管得并不是很死,是想引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尽管在中国国内外的学术界有一股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但欧阳颀要在自己周围造一个小气候,所以,留在他身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同他一样对物理情有独钟的年轻人。
培养成果
截至2008年11月,欧阳颀带有9个本科生、7个研究生、1个博士后和2个副教授。如PhysicalReviewB的编辑李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司光伟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娄春波等都是欧阳颀的学生。
教学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
2020年
热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欧阳颀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
1998年—2002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2004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
|
2011年
周培源物理奖
|
2012年
美国物理学会2012年度杰出审稿人
|
201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4年
兴诚学术论坛指导教师奖
|
2020年
优秀导师奖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
1998年—2004年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2005年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07年—201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负责人
|
2014年
《中国物理快报》副主编
|
2016年
第七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16年
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
2017年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2019年
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
|
2021年
第六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
2021年
2021全国物理科普大会指导委员会委员
|
2021年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
2021年—2024年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
2021年—2025年
《ChinesePhysicsB》编委
|
2021年—2025年
《物理学报》编委
|
2022年—2026年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22年—2026年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招聘委员会委员
|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
《ChineseScienceBulletin》副主编
|
《科学通报》副主编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第十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人物评价
“欧阳颀在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研究方面都走在中国乃至世界前列。”(《环球科学》评)
“他(欧阳颀)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斑图动力学领域的实验科学带头人之一。”(清华大学校友总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