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浩青

吴浩青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39 更新时间:2023/12/5 1:30:49

吴浩青(1914年4月22日—2010年7月18日),江苏宜兴人,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浩青于1935年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先后在浙江大学、湖南兰田师范学院、上海沪江大学任教;1952年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执教;1961年担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兼化学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7月1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7岁。吴浩青主要从事大学化学教学和电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

基本资料

名:吴浩青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14年4月22日

逝世日期:2010年7月18日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1914年4月22日,吴浩青出生于江苏宜兴丁沙镇农村,小学未毕业就考上了宜兴县立中学。

1928年,考取江苏省苏州中学校。

1931年—193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35年—1936年,在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任教。

1936年—1936年,由于太仓师范学校缺少教员,吴浩青被特派去该校代课,抗日战争爆发后,太仓师范学校停课。

1939年—1941年,在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任教。

1941年—1945年,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

1945年—1952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沪江大学(现上海理工大学)任教。

1952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执教,历任化学系副主任、主任。

195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担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1978年,与田昭武、查全性、杨文治4人组团参加国际电化学学会(ISE)年会,并由教育部批准加入成为会员。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0年7月18日上午8时58分,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7岁。

主要成就

吴浩青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浩青对电池内阻测量方法作过重要改进。对中国丰产元素锑的电化学性质作过系统研究,利用微分电容——电势曲线确定了锑的零电荷电势为-0.19±0.02V,校正了文献数据并得到国际公认。在应用研究中取得不少成果,如为储备电池的生产提供了有关氟硅酸的电导率与其浓度关系的数据研制了海军用海水激活电池,数字地倾斜仪中传感器用电解液和飞行平台用电导液等。在高能电源锂电池(Li/CuO电池)的研究中提出了颇有创见的嵌入反应机理,确认阴极反应是锂在氧化铜晶格中的嵌入反应,达到一定的嵌入度后可引起氧与铜间键的断裂而析出金属铜,修正了前人的观点并得到国际上的确证。

学术论著

截至2005年1月,吴浩青先后撰有《物理化学》《化学热电力》《电化学动力学》等专著,发表论文60篇。

    吴浩青.钢样在磷酸钠溶液中氯离子存在的极化曲线与腐蚀曲线.化工学报,1957(1):1.

    吴浩青.锑电极的电容及其表面性质.上海市科学技术论文选集(数学、化学),1960,I:189—194.

    吴浩青.锑的零电荷电势.化学学报,1962(29):96.

    吴浩青,邓景发.阴离子对镉电沉积的极化影响.复旦大学学报,1962(7):79—85.

    吴浩青,邓景发.镉电沉积的极化性质及其阴离子效应.复旦大学学报,1963(8):89—95.

    吴浩青.锑在阴极极化过程的电位跃.复旦大学学报,1963(8):435.

    吴浩青.溶液理论与电化学.1949—1959中国科学(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203—240.

    吴浩青.锑在酸、碱溶液中的阳极氧化.化学学报,1965(31).

    吴浩青.锂—氧化铅电池代替手表中的锌—氧化银电池.第十五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会议论文集,1981.

    吴浩青.在Li-TiO2中的嵌入反应.化学学报,1982(40):201—210.

    吴浩青.锂在嵌合物LixTiO2中的扩散行为.化学学报,1982,40:969—976.

    吴浩青,丘云.以共轭双键高分子化合物聚苯为电极的锂电池.复旦大学科研报告,1982.

    吴浩青.n-GaAs1-xPx的光电化学行为.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2(3):381.

    吴浩青.物理化学的前沿.自然杂志,1983(6):182.

    吴浩青,胡震东.锂—氧化铁电极的穆斯堡尔谱研究.复旦大学科研报告,1985:10—19;第三届全国电化学专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84(1):1—14.

    吴浩青.Li/SnO2电池的电子能谱研究.第三届全国电化学专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84(2):2—15.

    吴浩青.Li/CuS电池——阴极行为的研究.第三届全国电化学专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84(2):2—14;化学学报,1986(44):794.

    吴浩青.Li在Li/(CH)x电池中的嵌入反应:Ⅲ.锂在(CH)x中的扩散.第三届全国电化学专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84(1):1—13.

    吴浩青.Li在Li/(CH)x电池中的嵌入反应:Ⅱ.量子化学计算.第三届全国电化学专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84(1):1—12.

    吴浩青.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的一部分.复旦大学科研报告,1985.

    吴浩青.锂在非层状化合物SnO2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复旦大学科研报告,1985.

    吴浩青.锂在共轭双键高分子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Ⅱ.在聚苯胺中的嵌入过程.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85.

    吴浩青.锂—氧化铜电池及其放电机理.化学学报,1986(42):220—226.

    吴浩青.锂—陶瓷新型电池的放电行为.复旦大学科研报告.1986.

    吴浩青.锂在共轭双键高分子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I.锂在聚吡咯中嵌入过程的电子能谱研究.化学学报,1987(45):631—635.

    吴浩青.电化学嵌入反应循环伏安曲线的理论研究.复旦大学科研报告.1987.

    吴浩青.关于锂—氧化铜电池的放电机理(评述性的).电源技术,1987.

    吴浩青.一种新的快离子导体.应用化学学报,1988(5):72.

    吴浩青.电化学嵌入反应电荷传递动力学的理论处理.复旦大学科研报告,1989.32、吴浩青,严德官.锂在共轭双键高分子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Ⅱ.锂在聚吡咯中嵌入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化学学报,1993,51.

    吴浩青,永舫.电化学动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5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站显示,吴浩青先后获得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发明专利4项。

吴浩青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吴浩青告诫学生,一定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个是科学研究,另一个是产业技术开发,应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主张理科学生既要有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必须有扎实的科学实验能力。

指导学生

截至2010年7月,在复旦大学的50多年里,吴浩青培养了近50名研究生,很多成为教授、总工程师及研究所所长,有3名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设课程

1978年,吴浩青去英国参加国际光化学会议时,了解到英国的统计热力学教材已有较大更新,回国后,即为研究生开设了统计热力学课程。

编写教材

吴浩青参与了新世纪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力求字字精审。一次写到“冲奶粉”,特别强调奶粉是“分散”,而非“溶解”在水中。他说,“面孩子的科普,那是蒙教育,有一点点的不精确,以后再想纠正就难了”。

学科建设

1957年,吴浩青筹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电化学实验室。

吴浩青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6年

首届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78年

国际电化学会会员

1988年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9年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9年

第五届国际锂电池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0年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理事

1990年

第二届亚洲固态离子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二十一届理事会务理事、理事

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吴浩青的父亲是位私塾先生,在他4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他7岁时,被寄养到城里姨母家,上姨夫任教的小学。

婚姻家庭

吴浩青的夫人倪锦云,比他小5岁,是他在太仓师范代课时的学生。倪锦云后来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毕业,赶赴湖南蓝田和他会合,在乱世中二人缔结美满姻缘。老伴解放后参军,在第二军医大学任教直至退休。

人物评价

吴浩青是中国电化学的开拓者之一,他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学、科研人才,他的科研精神和学术作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并已成为复旦大学化学系的优良传统之一。(新华网评)

成果浩海上,育苗青天下。(书法家胡铁生评)

吴浩青健谈风趣、思维敏捷、极具亲和力、记忆力超强。(《香港文汇报》评)

吴浩青的研究成果一直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他一直坚持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浙江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浙江大学校友总会评)

吴浩青学术造诣深厚,成就卓著,执教整整75年,桃李满天下,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评)

人物影响

吴浩青奖学金

2008年4月22日,吴浩青95岁寿辰之时,在复旦大学化学系设立了“吴浩青奖学金”。

标签: 吴浩青

更多文章

  • 黄宪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宪

    黄宪(1933年12月1日—2010年3月6日),江苏扬州人,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黄宪1958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同年任教于杭州大学;1986年任杭州大学教授;1998年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3月6日在杭州逝世,享年7

  • 娄成后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娄成后

    娄成后(1911年12月7日—2009年10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植物生理学家、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娄成后于1932年获得清华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1934年获得岭南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国被聘为清华大学农业

  • 梁晓天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梁晓天

    梁晓天(1923年7月28日—2009年9月29日),出生于河南舞阳,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晓天于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52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1954年9月回国被分配到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系工作,历任副研究员

  • 吴式枢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式枢

    吴式枢(1923年5月27日—2009年2月2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省宜黄县,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吉林大学教授、物理学科创始人之一。吴式枢于1944年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留学美国;1951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并被教育部批准为大连工

  • 陈慰峰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慰峰

    陈慰峰(1935.11.22-2009.1.26),上海人,原籍江苏盐城,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开拓人之一。陈慰峰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82年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生物学博士学位;1985年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慰峰从事

  • 刘高联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高联

    刘高联(1932年7月5日—2008年3月8日),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人,工程热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上海大学力学研究所教授。刘高联1953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57年—1979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9

  • 宋大祥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大祥

    宋大祥(1935年5月9日—2008年1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蛛形学与无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教授。宋大祥于1953年从苏州大学生物系毕业;1955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毕业后,赴哈尔滨师范大学任教;1957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学研究生;1961年从中国科学

  • 钦俊德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钦俊德

    钦俊德(1916年4月12日—2008年1月14日),浙江省安吉县人,昆虫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钦俊德于1941年从东吴大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同年燕京大学停办,他被迫辍学;1943年进入燕京大学生物系工作;1944年进入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昆虫组工作

  • 楼南泉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楼南泉

    楼南泉(1922年12月13日—2008年1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五任所长。1946年楼南泉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进入南京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厂化学研究部工作,担任研究技术员;1949年参与了中国

  • 卢肇钧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卢肇钧

    卢肇钧(1917年11月17日—2007年12月28日),原籍福建福州,生于河南郑州,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卢肇钧1941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1年—1944年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处助理工程师;1944年—1945年任滇缅公路工程局助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