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袁承业

袁承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38 更新时间:2023/12/6 16:05:15

袁承业(1924年8月14日—2018年1月9日),浙江上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袁承业于1948年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毕业;1951年作为建国后首批公派留学生在莫斯科全苏药物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回国;1956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获得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获得中国化学会磷化学与磷化工终身成就奖;2018年1月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袁承业长期从事萃取剂化学有机磷化学研究,他的研究方包括:具生物活性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氨基膦酸及磷肽的不对称合成;酶催化反应。

基本资料

名:袁承业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县

出生日期:1924年08月14日

逝世日期:2018年01月09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中国药科大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生平

1924年8月14日,袁承业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小越镇。

1944年—1948年,在重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学习,期间于1946年随校回迁南京。

1948年—1951年,在上海人民制药一厂任技术员。

1951年—1955年,作为建国后首批公派留学生,在莫斯科全苏药物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并获得苏联科学副博士学位。

1951年5月2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1956年,担任化学工业部医药工业管理总局副总工程师。

1956年—196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60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举行袁承业、立信院士九十华诞庆贺会暨学术报告会。

2018年1月9日22时17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4岁。

主要成就

袁承业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袁承业于1958年建立并领导了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解决了中国国防工业的急需。20世纪70年代结合中国有色金属的综合利用研制成功分离稀土及钴镍的多种萃取剂。他与合作者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进行萃取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以后又用量子化学、分子力学、模式识别、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进行处理,从而将萃取剂化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此外,在有机磷化学的基础研究方面获得很好的成果。之后从事氨基膦酸的不对称合成、官能团化膦酸的酶催化反应等方面的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1月,袁承业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1月,袁承业获得了众多奖励,包括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3年、1988年、1990年三次国家发明三等奖;1986年“在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中取得重要成果”荣誉证书。

袁承业人才培养

截至2018年1月,袁承业先后培养了4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2008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

袁承业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88年

“献身国防事业”奖章与奖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99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2015年

中国化学会磷化学与磷化工终身成就奖

中国化学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2年—1988年

中国稀土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理事、务理事

1983年—1990年

中国化学会第廿一届、廿二届理事会理事

人物评价

袁承业先生长期从事萃取剂化学和有机磷化学研究,是中国萃取剂化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立足基础、着眼应用,在国家需要和科学自主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育人有成,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长期在国际学术团体任职,为中国化学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提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评)

袁承业先生一生爱党爱国、唯实求真、淡泊名利,为中国有机化学发展、“两弹一星”研制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标签: 袁承业

更多文章

  • 吴旻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旻

    吴旻(1925年12月16日-2017年10月16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江苏常州,肿瘤遗传学家,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吴旻195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50年—1952年任武汉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医师;1954年—1957年任中央流行病研究所

  • 柯俊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柯俊

    柯俊(1917.6.23-2017.8.8),浙江黄岩人,材料物理学及科学技术史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柯俊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1984年获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

  • 俞昌旋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俞昌旋

    俞昌旋(1941年7月7日—2017年5月23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昌旋于196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获准公派到美国加

  • 彭少逸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彭少逸

    彭少逸(1917年11月9日—2017年5月6日),出生于湖北武昌,籍贯江苏溧阳,物理化学家,燃料化学家,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彭少逸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2年—1946年任重庆资源委员会动力油料厂任副研究员;19

  • 薛社普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薛社普

    薛社普(1917年10月26日—2017年3月10日),广东新会人,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教授。薛社普于1943年从国立中央大学博物系毕业;1947年获得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硕士学位后赴美留学;1951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 张本仁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张本仁

    张本仁(1929年5月28日—2016年11月1日),男,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本仁于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获北京地质学院硕士学位;1978年晋升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荫远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荫远

    李荫远(1919年6月20日—2016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物理学家。李荫远1938年进入四川大学物理系,1941年转学考试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到清华大学工作。1947年初赴美国留学,1948年获华盛顿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1999年任

  • 王世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世真

    王世真(1916年3月7日—2016年5月27日),出生于日本千叶,原籍福建福州,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世真于1937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贵阳医学院任教;1946年获得班廷奖学金,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药

  • 许学彦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许学彦

    许学彦(1924年5月11日——2016年3月10日),1924年5月11日(阴历四月初八)出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郑陆桥镇北夏墅村人,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船舶设计专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708所技术顾问、研究员。许学彦从小立志造船,高中毕业后进入交通大学造船系学习,1948年毕业于交通

  • 黄维垣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维垣

    黄维垣(1921年12月15日—2015年11月17日),福建莆田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美国归侨,有机化学家、中国有机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1943年黄维垣从福建协和大学化学系毕业,并留校担任助教;1947年进入广州岭南大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