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孙枢

孙枢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20 更新时间:2024/1/16 18:13:32

孙枢(1933年7月23日~2018年2月11日),江苏金坛人,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伦敦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1933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金坛,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8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198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枢长期主持或参与中国地球科学及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为中国地质学领域的规划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2月11日8点52分,孙枢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基本资料

名:孙枢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金坛市

出生日期:1933年7月23日

逝世日期:2018年2月11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小秦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地区地质》,《川西磷酸岩》

主要成就:198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6年和1987年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获“中国沉积学成就奖”

人物生平

1933年7月23日,孙枢生于江苏省金坛。

1950-1953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系。

1953年,(国家批准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53-1956年,从事锰矿、磷矿和石油地质等研究。

1957-1960年,任中苏合作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小兴安岭地质队队长。

1961年初-1962年初,在北大进修有机化学课程。

1962-1965年,研究四川盆地西缘泥盆系生物元素地球化学、磷块岩和磷铝质岩。

1965年8月-1966年7月,参加中国科学院河南禹县四清工作队。

1966年8月-1973年7月,接受湖南锰矿、援阿磷块岩物质成分、遵义锰矿石铁的存在形式、河北丰宁磷矿地质、以及有关地震地质工作等任务。

1973年7月-197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河南确山五七干校劳动学习。

1974年下半年-1975年下半年,对川、滇、桂、湘、鄂、豫和晋等省十多处磷块岩和沉积铁矿开展调查和研究。

1975年下半年-1979年,参加国家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富铁矿会战的科研工作,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冀东队队长和中国科学院许昌队队长;期间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七室负责人。

1978年,晋升为副研究员,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1979年,开始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1981-1985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苏北盆地综合研究队及东濮盆地综合研究队队长。

1982年,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4-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85年,开始同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地质研究所许靖华教授合作研究。

1986年,当选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理事,连任两届至1994年。

1987-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

1991-1995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1992-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连选连任三届)。

1993年,当选全球沉积地质计划委员会(GSGP)委员,至2000年。

1995年,任新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至1999年12月)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副主任(至2003年)。

199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15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7-2003年,当选国际岩石圈计划(ILP)执行局委员。

200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连选连任三届至2006年)。

2008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任期至2012年)。

2018年2月11日8点52分,孙枢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主要成就

孙枢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6至2010年,孙枢共承担国家、部委和部门科研任务15项,国家、部委和部门战略和咨询研究项目13项。

1953-1956年期间,从事锰矿、磷矿和石油沉积学研究。

1953年,孙枢随侯德封所长、叶连俊主任赴湖南、广西和江西等地调查了多处锰矿床,并在湘潭发现大型原生沉积碳酸锰矿,这一研究工作为解决当时钢铁工业对锰矿资源的急需做出重大贡献。

1956-1960年,参加中苏合作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自1957年起领导小兴安岭地质队,合作完成《中国东北北部地质概况》专著和有关地质图件,主持完成《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地区地质》专著。

1962年~1965年期间,孙枢同合作者一道研究四川红色盆地西北缘泥盆系生物元素地球化学和磷酸盐岩,对磷矿成矿时代提出新观点,提出磷块岩和沉积磷酸盐岩新类型。

1970年代后期,在地质部、冶金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富铁矿会战期间,孙枢先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冀东富铁矿科研队和许昌富铁矿科研队队长,在古地理、古地貌、古气候和古风化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地区古风化壳型富铁矿的前景作出评价,并合作完成《华北断块区南部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专著。

1970年代末,孙枢同合作者研究沉积盆地分类和中国克拉通区张裂型盆地,首次提出豫陕中-晚元古代盆地是坳拉槽型盆地,在国内开拓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随后在国内积极推动岩石圈研究,在原地质研究所成立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

1980年,受国家海洋局委托,孙枢作为国家观察员代表中国首次出席在新西兰举行的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会议,会后提出中国尽快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建议。

1980年代,孙枢陆续发表潮汐和风暴硅质碎屑沉积研究结果,在国内开拓了新的研究方。1984年年底,孙枢前往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TH)地质研究所作学术访问,合作发表《寒武纪大爆发前的死劫难海洋》文章。

1980~1990年代,同许靖华院士和继亮研究员等合作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有关问题,提出多岛海和弧后盆地大地构造模式,1998年合作发表《中国大地构造相图》专著。

2000年以来,参与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推动活动论古地理和CO2地质埋存研究,担任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共同首席专家,以及合作开展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中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

1990年代以来,长期主持或参与中国地球科学及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从地质大国走向地质强国”、以及“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等战略目标和措施建议。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奖项名称

1986年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

中国沉积学成就奖

2015年

“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

资料来源:

论文著作

截至2018年,孙枢出版专著4部,主编文集7部,发表学术论文和其他文章200余篇。

一、专著

    许靖华,孙枢,清晨,陈海泓,李继亮.1998.1:4000000中国大地构造相图.北京:科学出版社.1-155.

    孙枢,张国伟,陈志明等.1985.华北断块区南部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216.

    中国科学院黑龙江流域考察队(编辑)(主要作者有:孙枢,Yu.A.霍达克,姜春潮,陈其英,陈志明,戴永定和胥怀济).1963.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地区地质。黑龙江流域及其毗邻地区地质(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267.

    中国科学院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地质组(孙枢为主要作者之一)、黑龙江省地质局.1959.中国东北北部地质矿产概况.北京:科学出版社.1-44.

二、主编文集

    孙枢,安芷生,陈颙,李廷栋,吴国雄(主编).2005.地学与社会:学部的视野.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525.

    孙枢(主编).2002.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进展.北京:气象出版社.1-287.

    孙枢(主编).1999.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105.

    孙枢(主编).1995.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地学家.1.北京:科学出版社.1-215.

    SunShuetal.(ed).1989.DevelopmentsinGeoscience.Contributionto28thInternatioalGeologicalCongress.SciencePress.1-396.

    孙枢,钟大赉,李荫槐(主编).1988.断块构造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220.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孙枢主编).1981.沉积岩石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242.

三、地质科学论文

    HuifeiTao,ShuSun,QingchenWang,XiaofaYang,LinJiang,2014.PetrorgraphyandgeochemistryoflowerCarboniferousgreywackeadnmudstonesinNortheastJunggar,China:Implicationsforprovenance,sourceweathering,andtectonicsetting.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87,11-25.

    邱振,孙枢,王清晨,邹才能,2014,。瓜德鲁普统-乐平统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沉积学报,32(3):429-441

    XuelianYou,ShuSun,JingquanZhu,QingLi,WenxuanHuandHailiangDong.2013.MicrobiallymediateddolomiteinCambrianstromatolitesfromtheTarimBasin,north-westChina:implicationsfortheroleoforganicsubstrateondolomiteprecipitation.TerraNova.25:387-395.

    a.ShuSun,WenzhiZhao,Baomin,BaominZhang,JingjiangLiu,JingZhangandXiuqinShan.2013.Observationandimplicationofthepaleo-cavesedimentsinOrdovicianstrataofWellLundong-1intheTarimBasin.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56(4):618-627.b.孙枢,赵文智,张宝民,刘静江,张静和单秀琴.2013.塔里木盆地轮东1井奥陶系洞穴沉积物的发现与意义.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3(3):414-422.

    陶辉飞,王清晨,孙枢,阳孝法,姜琳.2012.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南明水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分析.地质科学,47(4):941-954.

    孙枢.2012.中—新元古代若干沉积地质学问题.载:香山科学会议第444次学术讨论会筹备组(编印):我国东部中—新元古界沉积地层与油气资源.

    孙枢.2011年《地球生物学》序.北京:科学出版社.

    由雪莲,孙枢,朱井泉,刘玲,何凯.2011.微生物白云岩模式研究进展.地学前缘,18(4):52-64.

    孙枢.2011.大力发展我国沉积科学(代前言).地学前缘,18(4).

    孙枢.2011.《山海铭足迹—严钦尚教授纪念文集》序二.北京:科学出版社.

    孙枢.2011.CO2地下封存的地质学问题:应对气候暖化的科学技术。香山科学会议第415次学术讨论会筹备组(编印):规模化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7-13页.

    孙枢.2011.探地球真知,搏人类福祉—写在母校地质学科90周年庆典之际。南京大学报:2011年10月20日八版.

    Xiao,W.J.,Huang,B.C.,Han,C.M.,Sun,S.,Li,J.L..2010.AreviewofthewesternpartoftheAltaids:Akeytounderstandingthearchitectureofaccretionaryorogens.GondwanaResearch,18:253-273.

    Xiao,W.J.,Windley,B.F.,Huang,B.C.,Han,C.M.,Yuan,C.,Chen,H.L.,Sun,M.,Sun,S.,Li,J.L..2009.EndPermiantomid-TriassicterminationofthesouthernCentralAsianOrogenicBelt.InternationalJournalofEarthSciences,98:1189-1217.

    Xiao,W.J.,Windley,B.F.,Yuan,C.,Sun,M.,Han,C.M.,Lin,S.F.,Chen,H.L.,Yan,Q.R.,Liu,D.Y.,Qin,K.Z.,Li,J.L.,Sun,S..2009.Paleozoicmultiplesubduction-accretionprocessesofthesouthernAltaids.AmericanJournalofScience,309,221-270.

    孙枢,王成善.2009."深时"(DeepTime)研究与沉积学.沉积学报,27(5):792-810.

    孙枢,李任伟.2009.我国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的30年.沉积学报,27(5):777-786.

    孙枢.2009.追求卓越与创新的历程—读《二十世纪中国化探》有感.(谢学锦等.《二十世纪中国化探(1950-2000)》.北京:地质出版社.Ⅰ-Ⅱ,英文p.Ⅴ-Ⅶ).

    孙枢,王成善.2008.Gaia理论与地球系统科学.地质学报,52(6):1-7.

    Xiao,W.J.,Han,C.M.,Yuan,C.,Sun,M.,Lin,S.F.,Chen,H.L.,Li,Z.L.,Li,J.L.,Sun,S..2008.MiddleCambriantoPermiansubduction-relatedaccretionaryorogenesisofNorthXinjiang,NWChina:implicationsforthetectonicevolutionofCentralAsia.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32,102-117.

孙枢人才培养

孙枢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年轻科学家的力度。从中科院地学部的情况看,目前院士队伍中海洋科学家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要使优秀的年轻科学家尽快脱颖而出,扩大我们在海洋领域中年轻院士的队伍。

截至2018年,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20余人。

孙枢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8年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9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伦敦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

1996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资料来源:

社会任职

孙枢曾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南京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和名誉董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和河南大学客座(兼职)教授,中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及桂林理工大学名誉(荣誉)教授。还先后担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副主任、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委员会副主任、何梁何利基金奖评选委员会委员、Shen-SuSun基金会主席。

孙枢先后当选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199项国际工作组主席、太平洋科学协会(PSA)执行局委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期评估国际委员会委员兼分析研究培训系统(START)评估国际专家组主席,还担任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ICSU-SCOPE)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际减灾十年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太平洋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人物评价

孙枢先生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他在学术研究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出版多部专著,发表200多篇论文,培养的学生多已成为科研、教育的骨干,曾获得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孙枢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技管理专家和地学、资源环境领域战略科学家,有多层次的组织管理工作和科学咨询直至参与国家层面的科技规划的丰富经验,为我国有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十多个国际、国内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为推动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提高我国有关领域的国际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枢先生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光明磊落、学风严谨、学识广博、团结协作,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他用无私奉献谱写光辉人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逝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孙枢先生,沉痛悼念孙枢先生!(地球深部探测中心评)

标签: 孙枢

更多文章

  • 袁承业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承业

    袁承业(1924年8月14日—2018年1月9日),浙江上虞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袁承业于1948年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毕业;1951年作为建国后首批公派留学生在莫斯科全苏药物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回国;1956年调到

  • 吴旻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旻

    吴旻(1925年12月16日-2017年10月16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江苏常州,肿瘤遗传学家,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吴旻195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50年—1952年任武汉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医师;1954年—1957年任中央流行病研究所

  • 柯俊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柯俊

    柯俊(1917.6.23-2017.8.8),浙江黄岩人,材料物理学及科学技术史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柯俊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1984年获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

  • 俞昌旋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俞昌旋

    俞昌旋(1941年7月7日—2017年5月23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昌旋于196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获准公派到美国加

  • 彭少逸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彭少逸

    彭少逸(1917年11月9日—2017年5月6日),出生于湖北武昌,籍贯江苏溧阳,物理化学家,燃料化学家,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彭少逸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2年—1946年任重庆资源委员会动力油料厂任副研究员;19

  • 薛社普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薛社普

    薛社普(1917年10月26日—2017年3月10日),广东新会人,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教授。薛社普于1943年从国立中央大学博物系毕业;1947年获得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硕士学位后赴美留学;1951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 张本仁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张本仁

    张本仁(1929年5月28日—2016年11月1日),男,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本仁于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获北京地质学院硕士学位;1978年晋升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荫远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荫远

    李荫远(1919年6月20日—2016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物理学家。李荫远1938年进入四川大学物理系,1941年转学考试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到清华大学工作。1947年初赴美国留学,1948年获华盛顿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1999年任

  • 王世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世真

    王世真(1916年3月7日—2016年5月27日),出生于日本千叶,原籍福建福州,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世真于1937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贵阳医学院任教;1946年获得班廷奖学金,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药

  • 许学彦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许学彦

    许学彦(1924年5月11日——2016年3月10日),1924年5月11日(阴历四月初八)出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郑陆桥镇北夏墅村人,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船舶设计专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708所技术顾问、研究员。许学彦从小立志造船,高中毕业后进入交通大学造船系学习,1948年毕业于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