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陆钟武

陆钟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26 更新时间:2023/12/14 20:40:07

陆钟武(1929年10月2日—2017年11月27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工业生态学开拓者、冶金热能工程和工业生态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钟武于1946年从重庆南开中学考入南京中央大学;1950年从大同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53年从东北工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钢铁冶金系副主任、主任、热能工程系主任;1984年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1986年担任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4年获得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6年获得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2017年11月27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8岁。陆钟武的研究主要在在炉窑热工、系统节能和工业生态学方面。

基本资料

名:陆钟武

外文名:ZhongwuL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29年10月2日

逝世日期:2017年11月27日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冶金热能工程导论》、《火焰炉》、《工业生态学基础》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祖籍:上海市

人物生平

1929年10月2日,陆钟武出生于天津,原籍上海川沙县,8岁前生活在江苏省常州市。

1941年,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就读。

1946年,从南开中学毕业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

1949年春,转入上海大同大学化学工程系。

1950年7月,从大同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上海前往黑龙江省,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冶金系研究生班继续学习,师从苏联炼铁专家马汉尼克(Маханек)学习钢铁冶金学、热工仪表和冶金炉。

1952年夏,院系调整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转到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继续跟随马汉尼克(Маханек)教授和冶金炉专家米特克列(Миткаленный)教授攻读冶金炉专业,在校期间一面攻读学业一面担负冶金炉教研室和冶金炉专业的筹建工作。同年,担任冶金炉教研室副主任。

1953年7月,从东北工学院冶金炉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东北工学院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冶金炉教研室主任、冶金系助理系主任(1953年)。

1955年—1962年,担任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副系主任。

1962年—1982年,担任东北工学院副教授。

1982年,晋升为东北工学院教授。

1965年,当选第四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84年—1991年,就任东北工学院院长。

1986年,担任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11月27日11时33分,在沈阳逝世,享年88岁。

主要成就

陆钟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在炉窑热工方面:

陆钟武率先参照势流理论研究了竖炉气体力学,用高炉炉身静压成功地判断了炉内的主要变迁。建立了火焰炉热工基本方程式,热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查明了普通平炉改为内倾式后指标下降的原因,结束了各地的争论,使各厂明确了措施,改造后的加热炉热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建立的压下炉头式加热炉,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在系统节能方面:

陆钟武提出了载能体概念,产品能耗的e—h分析法,以及物流对能耗的影响分析法,创立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提出了钢铁工业的节能方和途径。探明了中国钢铁工业年节能率一度下降的原因;预测了中国钢铁工业2000及2010年的能耗值及巨大经济效益。率先建立了有时间概念的产品生命周期物流图及其分析方法。

(3)在工业生态学方面:

陆钟武率先将时间差概念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钢铁工业废钢资源充足程度与钢产量变化情况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中国钢产量持续高速增长是废钢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揭示了资源效率等指标与物质循环率及产品产量变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穿越“环境高山”为比喻,阐明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特征。导出了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脱钩”的条件方程式。其围绕工业生态学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关于钢铁工业环境负荷、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和绿色制造等问题的基本概念;评价钢铁工业环境负荷的源头指标、末端指标、绿色度指标等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应用“基准物流图”和“产品综合能耗e—p分析法”,剖析钢铁生产流程中物流对能耗的影响;有时间概念的钢铁产品生命周期铁流图;钢铁工业废钢资源充足程度与钢铁产品产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工业物质循环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中国典型工业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

学术著作

截止到2017年,陆钟武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编写或参编13部种专著和教材,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著作、论文名录: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6.05

《冶金工业的能源利用》

陆钟武编著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1.05

《冶金热能工程导论》

陆钟武著

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

1993.08

《系统节能基础》

陆钟武,蔡九菊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05

《火焰炉》

陆钟武主编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6.12

《火焰炉理论》

(乌克兰)古宾斯基,陆钟武著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8.03

《穿越“环境高山”:工业生态学研究》

陆钟武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01

《工业生态学基础》

陆钟武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12

《穿越“环境高山”工业生态学研究英文版》

陆钟武,岳强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07

《工业生态学研究英文版》

陆钟武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代表论文

陆钟武.火焰炉热工的一般分析.沈阳东北工学院学报(钢铁冶金专刊).1963.No.6:43-52.

陆钟武,成之.火焰炉热工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分析讨论.北京工业炉通讯.1979.N0.3:21-31.

陆钟武,周大刚.钢铁工业的节能方向和途径.北京钢铁.1981.Vol.16,No.10:63-66.

陆钟武,方崇堂.火焰炉炉膛热工作的基本方程式.北京钢铁.1983.Vol.18.No3:65-69.

蔡九菊,陆钟武.冶金企业能源模型总体结构.北京钢铁.1984.Vol.19.No.12:47-58.

陆钟武.我国冶金热能工程学科的任务和研究对象.北京钢铁.1985.Vol.20.No.2:60-64.

陆钟武.火焰炉热工行为的研究.沈阳金属学报.1985.Vol.21.No.6:B303-B314.

蔡九菊,陆钟武,马弘毅.钢铁企业系统节能决策模型及其软件.北京钢铁.1989.Vol.24.No.11:52-58.

ZhongwuLu.AnalysisofOverallEnergyofChineseSteelIndustry.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ergyandEnvironment.1995.

陆钟武,谢安国,周大刚.再论我国钢铁工业节能方向和途径.北京钢铁.1996.Vol.31.No.2:54-58.

陆钟武,蔡九菊,于庆波,谢安国.钢铁生产流程的物流对能耗的影响.沈阳金属学报.2000.Vol.36.No.4:370-378.

陆钟武.关于钢铁工业废钢资源的基础研究.沈阳金属学报.2000.

陆钟武,建素.穿越“环境高山”—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的上升和下降[J].北京中国工程科学.2003,5(12):36-42

陆钟武.以控制资源消耗量为突破口做好环境保护规划[J].北京环境科学研究.2005,18(6):1-6

陆钟武.关于循环经济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J].北京环境科学研究.2003,16(5):1-5,10

LuZhongwu.TheStudyofMetalCyclesinChina[A].MultilevelCycles,Models,andScenariosfor3rdAnnualIronAlloyingElements[C].YaleUniversity.2006.3

陆钟武.谈大学为可持续发展服务[A].第二届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国际研讨会[C].武汉大学.2005.10

LuZhongwu,CaiJiuju.OntheRecyclingofIndustrialMaterials[A].ProceedingsoftheFirstInternationalSymposiumonEnvironmentalScience&HumanEngineering[C].Saitama,Japan.2003,1:15-22

陆钟武.物质流分析的跟踪观察法[J].北京中国工程科学.2006,8(1):18-25

陆钟武.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的铁流分析—关于铁排放量源头指标等问题的基础研究[J].沈阳金属学报.2002,38(1):58-68

陆钟武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53年,陆钟武参与筹建东北工学院组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冶金炉专业,担任冶金炉教研室首位主任。陆钟武领导建立了中国国内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和冶金热能工程博士点。

高校建设

陆钟武从大学的普通教师做起,担任过基层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和大学校长,经受过最底层的历练,他对人才的教育方法更加切合实际。

1984年陆钟武上任东北工学院院长后把握东北工学院的发展方向,坚持开放办学、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办学思想、坚持为冶金工业和地方经济“全面服务”的办学方针,使东北工学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86年成立了研究生院;1987年增设秦皇岛分院;1988年依据陆钟武的建议,沈阳市政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即沈阳电子科技一条街);东北大学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科技企业(即东软集团)。

陆钟武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5年

日本关西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关西大学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9年

雅洛斯拉夫(Ярослав)智慧奖

乌克兰高校科学院

2001年

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4年

光华工程科技奖

中国工程院

2016年

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

中国金属学会

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65年—1978年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80年9月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88年—1992年

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1年—2001年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1992年—1998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3年

乌克兰国家冶金大学名誉教授

2002年—2007年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

2006年6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会顾问(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

2005年

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第五届、第六届)、名誉理事长(第七届)

2006年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美国《工业生态学》杂志编委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陆钟武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老一辈多有饱学之士。祖父陆舜卿、曾祖父陆雪香等祖上数代都从事教育工作。外祖父马润生是中国著名的石粉经销、机械制造的民族工业家。

陆钟武的父亲陆绍云1915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学成归国,相继在沪、津、鲁、渝办了包括上海国棉七厂等近十所纺纱厂。

陆钟武的姐姐陆婉珍,是分析化学与石油化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姐夫闵恩泽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4年又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人物评价

陆钟武一生精研学术,勇于开拓,将毕生精力致力于工业炉窑、系统节能和工业生态学的研究,他开创和建立了一系列工业炉窑热工基础理论,创立了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成为中国冶金工业节能指导方针;开创和引领了工业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提出穿越“环境高山”理论,为中国科技事业、工业及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评)

标签: 陆钟武

更多文章

  • 曹楚生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楚生

    曹楚生(1926年6月2日—2017年11月19日),江苏省无锡人,水工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曹楚生于1948年从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1年响应中央号召,自愿率领学生投身治淮,历任水电部西北、天津等设计院正副总工程师等职;1956年

  • 李正邦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正邦

    李正邦(1933.05.07-2017.10.24),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1952年李正邦从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1957年提前毕业调入师资研究生班;1958年分配到冶金建筑研究院冶金装备所;1963年末调入钢铁研究总院,担任

  • 朱英国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英国

    朱英国(1939年11月1日—201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植物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英国于1964年从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之后进入湖北孝感县白沙公社工作;1967年进入武汉大学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至1978年在湖北省

  • 阮可强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阮可强

    阮可强(1932年12月19日-2017年4月29日),男,浙江宁波人,反应堆物理、核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阮可强于1950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学习;1956年获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化工机械系学士学位;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核能动力副博士学位;1963年

  • 赵国藩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国藩

    赵国藩(1924.12.29-2017.2.1),出生于山西汾阳,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国藩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混凝土断裂力学、结构可靠度理论、高强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方面进行过系

  • 崔国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崔国良

    崔国良(1931年7月7日—2017年1月18日),出生于察哈尔省阳原县,固体火箭推进剂与发动机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科技委副主任。崔国良于1956年从华北大学工学院毕业;1961年获得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副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后担任三机部第

  • 雷志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雷志栋

    雷志栋(1938年1月4日—2015年1月26日),湖南省澧县人,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雷志栋于196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65年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助教;1979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研组副主任;1985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水资源

  • 曾士迈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士迈

    曾士迈(1926年4月8日—2014年12月31日),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士迈于1948年从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至1966年被

  • 刘连元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连元

    刘连元(1941年9月2日—2014年11月17日),北京人,导弹弹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连元于196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毕业,之后进入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第一设计部工作;1971年进入航天一院十四所工作;1

  • 沈德忠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沈德忠

    沈德忠(1940年6月13日—2014年4月5日),男,汉族,贵州省贵阳市人,人工晶体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沈德忠于196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1986年至1987年在多伦多大学进修光波导;1993年至1994年在美国圣芭芭拉大学合作研究光折变效应;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