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林,1948年10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善林于1978年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至1987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合作研究;1988年至1989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CIMS中心做访问学者;1994年至2001年担任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1996年至2006年担任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被聘为合肥工业大学第八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善林长期从事智能决策理论与技术、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与系统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在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制造工程管理、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相关应用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善林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
出生日期:1948年10月5日
毕业院校:合肥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管理信息学》、《企业管理学》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8年10月5日,杨善林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
1963年9月—1966年7月,在安徽省桐城中学学习。
1966年8月—1970年9月,在安徽省怀宁县务农。
1970年10月—1978年8月,在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担任电焊工。
1978年9月—1982年8月,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就读,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9月—1985年1月,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读,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5年1月—1993年12月,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担任教师,其中1992年12月评聘为副教授。
1986年7月—1987年10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合作研究。
1988年9月—1989年12月,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CIMS中心做访问学者。
1994年1月—2001年12月,担任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其中1994年12月评聘为教授,1996年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6年7月—2006年5月,担任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
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9月,被聘为合肥工业大学第八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杨善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杨善林主持了有关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的研究工作,构建了面向需求和知识驱动的动态决策理论体系,并运用于轿车整车开发工程管理中。主持了制造工程管理中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制造工程一体化管理与协同优化方法,并运用于工程管理实践中。研究了智能决策理论与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理论,取得了重要的基础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理论。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0月合肥工业大学人事处网站显示,杨善林先后撰写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中国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
1993.07
《计算机控制技术》
杨善林,郭骏等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2002.08
《电子商务概论》
杨善林,齐从谦等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3
《管理信息学》
杨善林,刘业政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电子商务概论》
杨善林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3.07
《信息管理学》
杨善林,李兴国,何建民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08
《管理信息学》
杨善林,刘业政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05
《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杨善林,倪志伟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4.09
《企业管理学》
杨善林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01
《智能决策方法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杨善林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6.12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资本运营研究》
李姚矿,杨善林著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2007.01
《复杂决策任务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杨善林,胡小建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7.06
《工业工程与系统管理2007国际会议论文集》
杨善林等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9.09
《企业管理学》
杨善林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10
《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与方法》
吴骏,杨善林著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10.10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会文集》
李京文,杨善林,马庆国主编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10.12
《管理信息学》
杨善林,胡笑旋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2.04
《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
杨善林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2.06
《制造工程管理中的优化理论与方法》
杨善林,周永务,李凯等著
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3.08
《201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报告》
杨善林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4.0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报告2014》
杨善林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5.01
《企业管理学第3版》
杨善林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6.11
《中国管理研究与实践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者代表成果集2015》
高自友,杨善林,杨晓光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9.02
《用户(业主)主导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自动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
孙昕,曾鸣,杨善林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19.09
《企业管理学》
杨善林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科研课题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项目编号
职务
|
2016年—2021年
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面向企业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71521001
参加
|
2015年—2019年
大数据环境下的商务管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71490720
参加
|
2012年—2016年
云计算环境下的多源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131002
主持
|
2011年—2013年
云计算环境下智能决策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71071045
主持
|
2011年—2013年
******联合攻击技术
国防基础研究项目
主持
|
2011年—2012年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和途径研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
主持
|
2010年—2011年
推进工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研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
主持
|
2010年
江北产业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
芜湖市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
主持
|
2010年
芜湖市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持
|
2009年—2010年
“十二五”重大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思路研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
主持
|
2008年—2010年
可信软件测试和可信性评估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718037
主持
|
2008年
工业管理体制国际比较及2020年远景规划研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
主持
|
2007年
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发展规划思路研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
主持
|
2007年—2010年
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631003
主持
|
2007年—2008年
汽车整车产品数字化工程设计资源优化与调度系统
安徽省科技厅项目
主持
|
2006年
工业对国民经济支撑程度变化及2020年远景规划的研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
主持
|
2006年
奇瑞信息化工程建设与管理制度设计项目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委托项目
主持
|
2006年—2007年
汽车制造过程控制与质量跟踪系统
安徽省科技厅项目
主持
|
2005年—2007年
面向复杂决策任务基于Agent组织的分布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471046
主持
|
2005年—2007年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
主持
|
2002年—2004年
集成定性推理理论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171033
主持
|
2002年—2004年
课件制作工具研究与开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主持
|
2000年—2002年
基于知识发现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9970058
主持
|
2000年—2002年
现代化教育手段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
主持
|
1998年—2001年
基于关系模式的新型数据模型的研究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
主持
|
1998年—2000年
医院信息系统商品化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主持
|
科研奖励
根据2021年10月合肥工业大学人事处网站显示,杨善林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获奖人员
|
2012年
面向供应链的制造工程协同优化与集成制造执行系统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序第1)
|
2008年
轿车整车自主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尹同耀,杨善林,陆建辉,鲁付俊,高立新,梁昌勇,刘心报,余本功,沈浩杰,王磊
|
2008年
离散制造业生产优化与执行系统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序第1)
|
2008年
面向企业的智能决策理论与方法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序第1)
|
2007年
轿车整车开发系统平台、流程优化与工程管理系统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序第2)
|
2006年
铸铁材质参数液态在线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杨善林、凌骥生、褚伟、马溪骏、周永务、左闯、任明仑、刘心报、余本功、潘若愚
|
2005年
金属液综合性能在线智能检测系统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序第1)
|
2004年
基于知识发现与定性推理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排序第1)
|
2002年
医院信息系统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序第1)
|
2000年
变配电所保护控制与管理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序第3)
|
1996年
安庆石油化工总厂计算机辅助管理及生产过程监测系统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序第1)
|
1996年
大型冷冻站制冷控制仿真系统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序第1)
|
《电子商务概论》
2001-2004年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排序第1)
|
杨善林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杨善林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无私的奉献精神、宽广的胸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精深的业务水平,必须事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才能深刻地影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编著教材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杨善林先后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
教授课程
杨善林带领团队成员创设了《专业导论》课程。
教育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10月合肥工业大学人事处网站显示,杨善林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
2014年
以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序第1
|
2009年
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序第1
|
2008年
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序第1
|
2007年
信息管理类专业
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
2005年
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序第1
|
2005年
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序第1
|
2004年
管理信息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
指导学生
2005年指导博士生周永务的毕业论文《物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与方法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指导博士生付超的毕业论文《基于置信信念函数的群决策过程研究》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杨善林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
2023年
入选第四届“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初步人选
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评选办公室
|
2021年9月26日
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教育部
|
2019年9月
全国模范教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
2017年5月
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
|
2016年6月
亚太工业工程与管理学会会士
亚太工业工程与管理学会(APIEMS)
|
2015年
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
|
2014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
2013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08年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2007年
安徽省先进工作者
安徽省人民政府
|
2006年
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
原信息产业部
|
2006年
优秀共产党员
安徽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教育工委
|
2003年
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
2015年7月
西安交通大学双聘院士
|
2019年4月
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
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
|
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中国工业工程学会主任委员
|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联职理事长
|
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
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CNAIS)副理事长
|
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安徽省行为科学学会理事长
|
合肥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名誉会长
|
合肥汉思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
《预测》杂志主编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管理科学与工程卷主编
|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杨善林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很多次,他腰椎间盘突出病发,剧烈的疼痛难以忍受,他不得不经常一边吊水一边工作。2007年,杨善林由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接连做了两次手术。
人物评价
杨善林作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在“决策科学与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合肥工业大学新闻网评)
在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被称为“拼命三郎”。他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张贴海报招募团队,趴在床板上画网络图,住院时把病房改造成第二工作室,他身上的故事总是为人乐道。而他率领团队所取得的一项项高水平成果,也不断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中国教育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