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丁伯南

丁伯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57 更新时间:2024/1/18 3:53:09

丁伯南(1945年3月19日—2007年12月13日),江苏武进人,加速器物理及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丁伯南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核爆测试专业;1967年—1968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助教;1970年—1982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1年—1993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94年—1999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1999年—2007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62岁。丁伯南长期从事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脉冲功率技术及应用研究。

基本资料

名:丁伯南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武进

出生日期:1945年03月19日

逝世日期:2007年12月13日

毕业院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45年3月19日,丁伯南出生于江苏武进。

1959年—1962年,就读于江苏省州高级中学。

1962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核爆测试专业。

1967年8月—1968年8月,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助教。

1970年3月—1982年12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2年12月—1991年12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1991年12月—1993年11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93年11月—1994年6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长。

1994年6月—1999年1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

1999年1月—2007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62岁。

人物成就

丁伯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丁伯南先后组织研制了中国第一台lOMeVLIA直线感应加速器和规模更大的神龙一号加速器,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技术攻关问题,系统的发展了中国的LIA技术;负责“爆磁压缩产生高功率微波”等课题研究,为中国高功率微波的发展和研究做出了贡献。

学术论著

截至2007年12月,丁伯南共发表论文和编写技术报告70篇,其代表论著有《“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物理设计》《用磁开关产生重复频率多路同步高压脉冲》《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研究》《交变极性聚焦磁场抑制Corkscrew运动的机理》等。

科研奖励

截至2007年12月,丁伯南先后获得国家和部委等科技奖项近30余项。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04年

粒子加速器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

2005年

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

绵阳

2005年12月

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

发明专利

时间

专利名称

专利号

1998年3月4日

熔质内部高温跟踪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74986A

2002年10月9日

一种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硫用的高压脉冲电源装置

CN1373558A

丁伯南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截至2007年12月,丁伯南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6人。

丁伯南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3起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

国防科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3年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0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9年8月—2003年8月

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2001年

解放军总装备部“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丁伯南的弟弟叫丁永南。

婚姻家庭

丁伯南的妻子是玉芳,两人育有两个儿子,二儿子的名字叫丁谊。

人物评价

“丁伯南投身于中国国防科技事业,无论是在环境艰苦的戈壁荒滩,还是在阴暗潮湿的西南山区,他始终率先垂范,忘我工作,为全院事业和中国特色的核武器事业发展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评)

“丁伯南是中国直线感应加速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在科研人员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常州日报》评)

“丁伯南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和高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常州市人民政府评)

“丁伯南为中国核武器研制、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和高功率微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标签: 丁伯南

更多文章

  • 李振岐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振岐

    李振岐(1922年10月4日—2007年9月23日),字兴周,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市,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李振岐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西北农学院植保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57年前往苏联季米里亚节夫农学院进修2年;

  • 徐秉汉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秉汉

    徐秉汉(1933年8月21日-2007年6月14日),男,浙江宁波人,船舶结构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徐秉汉于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

  • 林鹏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林鹏

    林鹏(1931年12月18日—2007年5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县,植物生态学、红树林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鹏于1955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助教;1961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讲师;1981年担任厦

  • 张高勇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高勇

    张高勇(1942年4月13日—2007年3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轻工集团总工程师、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高勇于1961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6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高级工

  • 汤德全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汤德全

    汤德全(1915年12月14日—2006年8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镇海县,动力机械工程、矿山机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汤德全于1942年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动力机械专业毕业,并获得瑞士联邦动力机械专业学位工程师学位;1942年至1946年担任瑞士卜郎

  • 徐端夫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端夫

    徐端夫(1934年4月10日—2006年4月5日),浙江省杭州市人,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端夫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8年1月担任

  • 夏德全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德全

    夏德全(1938年12月27日—2005年9月8日),上海市人,鱼类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夏德全于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同年7月担任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课题组长;1983年5月担任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室主任;1

  • 童铠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童铠

    童铠(1931年9月12日—2005年8月10日),江苏省泰州市人,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部五院503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副主任,北斗一号卫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童铠于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59年获前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

  • 朱之悌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之悌

    朱之悌(1929年10月1日—2005年1月2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林木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之悌于1954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1961年获原苏联莫斯科林学院博士学位;1985年2月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1月22日逝世。

  • 马福邦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福邦

    马福邦(1934年7月26日—2004年5月30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籍贯广东顺德,核反应堆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马福邦1955年9月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1980年10月—1983年6月任二机部原子能所堆工部副主任;1984年7月—1986年6月任核工业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