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康同薇

康同薇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18 更新时间:2024/1/17 9:39:25

康同薇,字文僴,号薇君,是康有为之女,生于1878年12月。1897年2月22日,维新派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担任日文翻译,同时也是撰稿人之一。1899年,同薇与父亲的弟子麦仲华在香港结婚。

基本资料

中文名:康同薇

别名:字文僴,号薇君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南海

出生日期:1879年

逝世日期:1974年

职业:新闻工作者翻译

主要成就:创办《女学报》

简介

康同薇,是康有为的女儿,字文僴,号薇君,生于1878年12月。有一个勇于改革的父亲和一个通情达理的母亲,使康同薇从小免去了缠足之苦。她的榜样作用还影响了妹妹们,康家的新一代女性都不再缠足,也不穿耳眼,而且她还成了不缠足运动的开路先锋。父亲和叔叔常拿她做例子,说明天足的好处,缠足的危害,推动不缠足运动向全国发展。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父亲的有意培养,使同薇自小就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像自强之道,救国之法,变革之事,她都能说出一二,小小年纪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和事业上的积极追随者。家学渊源、自身天赋和后天努力,又使她打下了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历史地理、文化典籍、西学知识皆有较深的造诣。父亲说她“天资颇颖,勤学强记”。康有为从1886年就开始收集资料准备编撰《日本变政考》,但他不懂日文,很伤脑筋,于是就鼓励小同薇学习日文,以便将来大派用场。同薇不负父望,几年下来日语水平直线上长。她十五岁时就开始替父亲翻译日文书籍。1898年同梁超夫人李蕙仙在上海创办《女学报》,是我国第一份女报,也是我国最早的由妇女主持编务、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报刊。

康有为认为“欲窥孔子之学者,必于《春秋》”。后世之所以进步,变乱之所以减少,是《春秋》思想发扬的结果。《春秋》微言大义,包涵了孔子改制的思想。在阐释《春秋》经义的典籍中,有古文经学派的《左传》和今文经学派的《公羊传》、《榖梁传》三家。康有为信服今文经学派,他说《左传》但为鲁史,不传经义,要想把握孔子改制思想的奥义,还要从《公羊》、《榖梁》二传入门。为了还《国语》之原貌,需要一番审视甄别,去伪存真的功夫。而这个很有意义的学术任务由康同薇承担。这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极大的耐心,也是一项繁重的文字工作,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来说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据说这项工作做了十多年,直到1911年才有眉目。此外同薇还以二十四史为根据,编辑整理《各国风俗制度考》,作为她父亲从事维新变法的参考,并以此验证社会人群进化的道理.

康有为非常关心女儿的成长,同薇看什么书,学哪些科目,都得到他的悉心指导。在康有为的理想中,同薇最好做个报馆主笔或编辑记者,成为一个知识女性;而同薇确实是朝这一方向发展的。为了当报馆主笔,她发奋阅读,不断练笔,写出的文章很有气势。1897年2月22日《知新报》在澳门创办,同薇真的成了一名记者。由于她掌握了英、日两门外语,因此又做了兼职翻译。《知新报》极力宣传康有为的维新主张,鼓吹变法理论,评议时政,报道中外近事,介绍西学,是维新派的重要宣传阵地。康同薇在《知新报》第三十二、五十二册上发表的《论中国之衰由于士气不振》、《女学利弊说》等论文有相当见地,是她的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作。

1897年2月22日,维新派在澳门创办《知新报》作为华南宣传阵地。《知新报》创刊后不久,康同薇就担任该报的日文翻译并参与撰稿。据《知新报》第32册的《本馆告白》(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一日,1897年9月26日)向读者告知近几期《知新报》的日文翻译由康同薇担任,“近刊之日本报大半为南海先生之女公子康同薇(原名薇君)所译,揭之于此以免掠美。”①由于告白没有声明康同薇是正式的日文翻译,这可能同康同薇代替暂时离开的日文翻译,到了第43册(光绪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1898年2月11日)康同薇就开始完全接替《知新报》日文翻译山本正义,“本馆去年所聘之日文翻译山本正义、英文翻译陈君焯如皆已因故自行辞去。嗣后所译日文拟请南海康文僴女史任之,其英文翻译则添聘香山容君廉臣与旧聘之新会周君灵生总其事。此布”②。据笔者统计,她的日文资料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日文报纸:日本《内阁官报》、《东京日日新闻》、《长崎新报》、《大阪每日新闻》、《东京时事新闻报》、《东京时事西文报》、日本《时事新报》、日本《太阳报》、日本《新闻报》等。

除了在《知新报》担任日文翻译外,康同薇还是该报的撰稿人之一,她的《论中国之衰由于士气不振》、《女学利弊说》分别发表于《知新报》第32、52期期首。她的文章用一气呵成的排比句式、古今中外纵横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她要求变法以“振士气”、兴女学以强国的强烈愿望,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显示了较深的文字功底与深厚的知识积累,与当时《知新报》的其他撰稿人的水平不分伯仲。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康同薇至少在1897年9月26日已经参与《知新报》的工作,到1898年2月11日开始成为该报的正式人员,这些新闻活动均早于裘毓芳在1898年5月11日开始《无锡白话报》的活动。因此,康同薇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女性新闻工作者。

在《论中国之衰由于士气不振》中,她提出了什么是“士”的标准和“士气”与国家民族兴衰的关系,强调“士”要爱国救国,担当起其应该担当的责任。接着她引证中外事例说明“士”盛则其国强,“士”寡则其国弱的道理,认为中国积弱积贫,数十年变法而不强的原因就是由士习的积弊造成士气不振。所以她呼吁要像公车上书那样,激励士气,合天下之士气,专心国事,中国必可救,国家必能强。在《女学利弊说》中,她介绍了欧美国家的女子教育情况,阐明女子教育与国家强弱之间的关系,提出“遍立小学校于乡,使举国之女粗知礼义,略通书札,则节目举矣;分立中学校于邑,讲求有用之学,大去邪僻之习,则道德立矣……”可以说,康同薇对中国女子教育的重视和对女学的精辟论述,在近代教育史上有先导作用。1898年7月,康同薇在上海与梁启超夫人李惠仙等共同创办了《女学报》,这是中国最早由妇女主办的以妇女为阅读对象的报刊,其开创意义不可低估。

在庚子勤王的那些日子里,康同薇是父亲在香港的全权代表。从康有为写给女儿同薇的多封信中可看出,大到勤王大业的成败,小到家中琐事的安排,他都与同薇商量,并交她去做。康有为听说有人在香港报纸上撰文攻击他,立即写信叫同薇去见港督夫人,为自己辩护。八国联军攻陷京城后,他想假列强之力迫慈禧下台,于是告诉同薇:“吾党欲再起,万不可使其速和,汝暇可多作文,交香港《士必报》,言若那拉再临朝,诸贼柄政,必再杀西人云云以耸之。”同薇发挥自己的文字特长,不断撰文,配合父亲作舆论宣传。

家庭生活

康有为一生共有十二个子女(此外还收养了康同荷),其中康同吉、康同琰等六人夭亡,真正长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张夫人所生的两个女儿同薇和同璧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直接参与戊戌变法,后者在变法失败后曾代表父亲赴欧美演讲。两人都成为当时的女界名流.

1899年同薇与麦仲华在香港成婚。麦仲华是康有为的弟子,字曼宣,广东顺德人。他的哥哥麦孟华也是康有为的得意弟子,少时与梁启超齐名,在草堂弟子中有“梁麦”之称。他参加过公车上书,在上海参与创办不缠足会,做过《时务报》的撰稿人,是戊戌变法时的核心人物之一。麦仲华曾编纂《经世文新编》一书,专采近人通达时务的言论,以转移风气,为新政提供参考。庚子勤王时他在日本负责联络策应之事,并一度在香港担任电报局局长。据说袁世凯称帝前曾两次召他相见,并许以教育总长的位子,他都拂衣不见,并运动倒袁。袁世凯称帝后,麦仲华怒不可遏,以至气火攻心而死。麦仲华曾留学英日,学贯中西。康有为对这个女婿很满意,他常写信给同薇,让她照顾好麦家。但也有误解的时候,麦仲华疾恶如仇,思想有些激进,戊戌维新失败后,他和梁启超、韩文举、欧榘甲等人一起主张放弃保皇实行革命,这等于是背叛康有为。弟子中也有继续保皇的,如罗普。罗普的妻子是麦孟华的妹妹。有一天康有为见到儿女亲家麦柏君,半是生气半开玩笑地说:“你有眼睛,选到一个好女婿(指罗普)。我无眼睛,选到一个不好的女婿(指麦仲华)。”

1908年4月,康有为在瑞典漫游时,麦仲华偕康同薇万里而来看望岳父。康同璧也专程由美国赶来,一家骨肉相聚于异乡,这使康有为非常感动。

康同薇与麦仲华生了好几个子女。康有为在有生之年没能抱上孙子,外孙外孙女却有一群。他对外孙们很是疼爱,一些外孙干脆由他供养上学。大外孙麦健曾一周岁生日时,远在南洋的外公欣然赋诗,表达自己的关爱和对第三代传人的企盼。诗中写道:“去港忽两载,抱孙一周年。锦绷知慧甚,戈印孰持先。能解老人意,应传太史篇。乱离何日见,催老抚华颠。”

评价

晚清才女

在百日维新的日子里,康有为最为得意的事情莫过于昼夜奋笔疾书,向光绪帝进呈变法理论著作《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其中《日本变政考》最为重要,变法内容、变法步骤及变法纲领都包含在这一著作中。皇上频频地催要,康有为快速地编写,“一卷甫成,即进,上复催,又进一卷”。这本引起光绪皇帝极大兴趣,忙得康有为不可开交的著作,与康有为长女康同薇的数年劳动分不开。正是她根据父亲提供的大量日文资料,将其译成中文,才使父亲得以集多年之力完成此书。

标签: 康同薇

更多文章

  • 邱国光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邱国光

    邱国光(1918-2001),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供给部会计、文书、供给员、科长,卫生部供给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

  • 王学武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学武

    王学武,原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少将,任中共河南省西华县第四区区委书记,县委书记,河南人民自卫军大队政治教导员,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中文名:王学武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南省洛阳县出生日期:1915逝世日期:1984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原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少将,任中共河南省西华县第四区区委书记,县

  • 吴瑞生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瑞生

    吴瑞生(1919-1973年)铅山县紫溪郭家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中文名:吴瑞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省铅山县出生日期:1919年逝世日期:1973年职业:军人主要成就: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19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2

  • 罗莎琳·拉塞尔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罗莎琳·拉塞尔

    罗莎琳·拉塞尔(RosalindRussell)曾就读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20年代末开始登台表演,1935年涉足银幕,曾4次得到奥斯卡提名,1976年获人道主义奖。中文名:罗莎琳·拉塞尔外文名:RosalindRussell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出生日期:1907年6月4日逝世日期

  • 贾森·罗巴兹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森·罗巴兹

    贾森·罗巴兹(JasonRobards,1922年7月26日-2000年12月26日),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美国男影星,奥斯卡电影奖项获得者。中文名:贾森·罗巴兹外文名:JasonRobards国籍:美国星座:狮子座身高:177CM出生地: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出生日期:1922年7月26日逝世

  • 王文模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文模

    王文模,新中国开国少将、原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0月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中文

  • 宋维栻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维栻

    宋维栻(1917—2010),安徽省金寨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任红25军第74师220团政治处宣传员;抗战时任第115师教导队组织干事、第343旅685团营组织干事、大队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政治处主任、第20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任团政治委员兼团长、师副政委

  • 王万青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万青

    王万青(1899~1967),男,扬州清曲演员。20世纪50年代,先后担任苏北戏曲改进协会扬州分会清曲组长,江苏省曲艺团副团长。曾被选为南京市人民代表(1951年)和政协委员(1953年)。1967年,王万青病逝于扬州,终年68岁。中文名:王万青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扬州出生日期:1899逝世

  • 宫本言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宫本言

    宫本言,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任黑龙江省副省长兼省经委主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原市长、中共哈尔滨市委原顾问,副省级离休干部。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文名:宫本言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文登出生日期:1927年1月逝世日期:2011年10月6日性别:男宫本言,男,汉族,1927年

  • 王德一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德一

    王德一,男,甘肃省临洮县衙下集镇鹁鸽崖村人。中文名:王德一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甘肃省临洮县衙下集镇鹁鸽崖村出生日期:1897年逝世日期:1943年职业:原西北各民族抗日义勇军总指挥主要成就:抗日民族英雄人物生平辛亥革命之后,王德一认识了甘肃法政学校学生师世昌。这时的王德一虽然只读过几年私塾,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