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究竟是谁烧了阿房宫:项羽真的是背锅侠吗

究竟是谁烧了阿房宫:项羽真的是背锅侠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42 更新时间:2023/12/21 20:16:55

大家都以为是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其实不然,经过考古专家研究判断阿房宫被项羽所烧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误传,那么世人为什么说是项羽火烧了阿房宫呢?

阿房宫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大兴土木所建的最大一所宫殿,考古专家经过数年的艰苦工作,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近日揭开了这座历史宫殿所包含的种种谜团。

在2007年的考古行动中,阿房宫考古队仍然没有发现与阿房宫有关的遗迹。这一年,考古人员在阿房宫前殿遗址北至渭河、南至汉代昆明池北岸的

62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勘探和发掘,先后发掘了后围寨遗址、好汉庙遗址、秧歌台遗址等,都被证实属于战国秦上林苑建筑遗址。

调查结果进一步明晰了专家们的推断:秦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没有建成。2002年10月起,阿房宫考古队首先对传统和习惯上认定的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过为期2年的调查、勘探和发掘。除被民房所盖、水泥路面所压的部分之外,考古队对前殿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

资料显示,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1270米、南北426米,台基上面西、北、东三面已有夯筑土墙,墙顶部有瓦的铺设;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建筑南墙。三面墙里面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仅有东汉—北朝时期—宋代乃至近代的少量建筑遗存和墓葬。

阿房宫考古队领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毓芳表示,前殿夯土台基南侧均为建筑台基时人们所踩踏过的路面。从路土分布的情况来看,人们是把夯筑台基用土从南面运到北面,再从北面开始往南逐渐夯筑台基。因工程未能完成,所以台基上面的南墙还没有建,台基南侧的路土还没有妥善处理,这说明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

这就证实了《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载的“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这样宏伟的规模,只是人们所想象出来的,或者根本就没有建成。

大家都以为是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其实不然,经过考古专家研究判断阿房宫被项羽所烧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误传,那么世人为什么说是项羽火烧了阿房宫呢?

2004年11月,考古专家们开始把寻找和确定阿房宫遗址的范围作为重点工作。至2007年11月底,考古人员在阿房宫前殿遗址西至沣河、北至渭河、东至河、南至汉代昆明池北岸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其中主要遗址有十余处,包括传说中的烽火台、上天台、磁石门遗址等,但考古证实,这些遗址都是秦汉上林苑的建筑,与阿房宫没有丝毫关系。

李毓芳指出,这就确定了未修建完工的秦阿房宫的范围与现认的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是一致的。阿房宫前殿遗址就是人们所看到的和所认为的秦统一以后,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遗址。

传说中西楚霸项羽的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这个说法流传了约2000年,但考古发现否定了这一说法。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宫前殿遗址20万平方米的勘探面内只发现了几处红烧土遗迹。专家认为,这意味着阿房宫前殿遗址在秦末战乱中并未遭到大火的焚烧,表明历史上有关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

李毓芳表示,这在古文献中也有证明。《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项羽是对咸阳采取了烧、杀、抢虏的政策,而没有提到烧阿房宫。《史记·项羽本纪》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在这里也只字未提火烧阿房宫。现在看来,因为阿房宫没有建成,连前殿都没有建成,前殿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宫殿建筑,项羽也就没有必要渡过渭河来放火烧一个没有宫殿建筑的夯土台子,所以传说认为项羽烧了阿房宫纯属误传的。

至此,经过5年详尽的调查、勘探和发掘,考古人员终于彻底搞清了秦始皇未修建完成的阿房宫的规模、范围、布局和结构,并且澄清了火烧阿房宫的说法,还原了秦阿房宫的本来面目。

着名考古学家李毓芳表示,考古队在寻找和确定秦阿房宫范围的过程中,勘探并发掘了7座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皇家公园上林苑内的宫殿建筑(其中有四座建筑还沿用到了汉代,成为了汉代上林苑中的宫殿建筑),这7座历史古迹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该加以保护。建议把它们也归为秦阿房宫遗址的保护区内,与秦阿房宫一样妥善保护,让这些高台宫殿建筑遗迹免遭破坏或消失。

项羽成了焚烧阿房宫的千古罪人,真是这样吗?如今,考古学家已经确定项羽并未焚烧阿房宫的史实后,我们是不是应该给项羽平反,还原历史的其本来面目,因为火烧阿房宫,让项羽蒙冤太久了!

标签: 阿房宫

更多文章

  • 项羽并非不想渡江 而是受刺激改变了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

    说起刘邦项羽,谁个不知谁个不晓?若要问他们谁的故事更广为人知,还真别说,硬不是坐了天下的汉王刘邦,而是失了败的霸王项羽。网络配图项羽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为何这么说?首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这么说的。他在项羽本纪的倒数二段里写到,项羽乃破落贵族子弟,除了这名头,啥资源都没有。但在三年之内,即率诸侯灭秦

  • 古代十大痴情帝王:项羽虞姬最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帝王

    导读:变成望夫石的女人是痴情,不是专情;白娘子的千年报恩是痴情,不是专情;双双化蝶的梁祝是痴情,也不是专情;痴情无法衡量,不求回报 专情,不只为一人而活。专情的人一生中可以有几个或者更多的对象,但都是一个接一个,这个没有结束就绝对不会有下一个。而痴情的或许一生中只有一个。1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阿宏是历

  • 揭秘:项羽坑杀20万秦军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

    导读:2000多年前,20万秦军降卒一夜之间被项羽的军队坑杀殆尽。坑杀之处据说就在今天的义马二十里铺一带,1912年,修建陇海铁路的工人在此挖掘出累累白骨。如今存在的遗址是一个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的土坑。风蚀雨淋,渐渐颓败,周围生长着青翠的庄稼和白杨。不过,在河南文物分布地图上,并没有对这

  • 项羽自刎乌江后 手下5大虎将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

    对于楚汉相争,大家并不陌生,而项羽手下有5员虎将,分别是龙且,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那么在十面埋伏,项羽自刎乌江后,这5大猛将都是什么下场呢?网络配图第一,龙且,斩杀。龙且是项羽手下排名第一的猛将,也是项羽的同乡,这个人武功非凡,能够与项羽打上300回合。但是,也跟项羽一样,有勇无谋。当韩信偷

  • 项羽为何宁可自刎也不过江:缺乏忍辱负重的意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项羽

    核心提示: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而选择自刎而死,实在是一个性格悲剧。自大孤傲、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缺乏忍辱负重的坚韧意志,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他的死虽然显得慷慨壮烈,并为后人反复吟唱,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却一生却也让人扼腕叹惜。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

  • 揭秘楚河汉界里的"真正"的诗人 只有项羽和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项羽和刘邦

    《垓下歌》 作者: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 作者:刘邦网络配图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读史记,读项羽作的《垓下歌》与刘邦作的《大风歌》,不得不感叹古人比今人更通音律,更会作诗。后人说刘项二人从来不读书,这话有点道理,看

  • 中国历史上力气最大的五位猛将 项羽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薛仁贵

    在中国历史上名将上千,有的靠勇猛,有的靠武力,也有靠智谋。其中很多带兵打仗的都是有勇有谋,的确在战场上想成名靠的是武略和智谋,但是单论力气,还是要数这五人。网络配图五,薛仁贵薛仁贵臂力过人,武艺超群,英勇善战,饭量也大的出奇,人说他“一饭斗米肉十斤”,是唐军中仅有的“有廉颇之勇,亦有廉颇之食”的人。

  • 李世民和项羽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和西楚霸王项羽,一个千古一帝,一个西楚霸王;一个帝王之范,一个英雄盖世,他们二人具有很强的可比性。首先,他们二人在历史上的地位都很高,并且鼎鼎有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次,他们二人都是少年得志,李世民十几岁从军打仗,四方征战,平定海内,二十九岁登基为帝,白居易的《七德舞》说,“二十有四

  • 向项羽告密的曹无伤最终只得了小人之称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无伤

    楚汉争霸,楚霸王项羽发展比汉王刘邦早,下属武将能力也比刘邦多,唯一缺憾的是项羽谋臣虽没有刘邦多,但却也是忠心耿耿的,尤其是其亚父范增,更是一条心辅佐于他,盼望他能够早日完成统一大业。那为何楚汉相争,最终却是楚国灭,汉王兴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结果的逆转,又是怎么导致结果的逆转的呢?这里我们引入一

  • 秦末著名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楚霸王项羽

    项羽母亲在历史上没有资料记载,在那个时期女人都是作为男人的附庸存在,没有什么地位,所以项羽母亲没有记载。但是项羽的身份是西楚霸王,自己的父亲身份不低,所以项羽母亲必然是楚国的贵族。相较于项羽自己的大名声,他的父亲母亲倒是没有什么故事。但是项羽的父母陪在他身边的时间还没有一个项伯多,虽然在刘邦的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