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疆:光武帝刘秀的长子,却主动辞去太子之位

刘疆:光武帝刘秀的长子,却主动辞去太子之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64 更新时间:2023/12/29 10:28:09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刘疆的故事。

或许,大家在看古装剧中都曾看到过皇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用尽手段、明争暗斗的故事,各种精彩的权谋桥段让观众大呼过瘾。事实上,历史上争夺皇位的各类故事的精彩程度绝不逊色于电视剧,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权力,不少朝代的皇子们都有过兵戎相见的经历。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就有唐太宗三兄弟的玄武门之变、康熙各皇子的九子夺嫡等等。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即位后,在他的儿子里,李世民的贡献最大。在接下来的几场战争中,他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李建成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成就都不及李世民,但仅仅因为他是长子,就获得了太子的头衔。

李世民不仅能力卓越,而且还招收了一批很有才干的手下。如房玄龄、秦叔宝、程咬金等历史中著名的人物,都在这时就已经效命于李世民了。太子知道自己的威望不如李世民,所以他和弟弟齐王元吉联手将李世民排挤在外。后来,李世民在各个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建城和元吉更加愤慨不已,并千方百计试图除掉李世民。

再后来,当时的皇帝李渊听信谗言,与李世民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李世民支持他的臣子都有功于社稷,却接连被贬。为求自保,李世民伙同这些臣子们发动了玄武门兵变,在这场战斗中,李世民射出致命一箭击中了太子,李建成当场便失去了性命,他手下的尉迟恭射死了李元吉。自此,玄武门一战算是落上了帷幕。

唐高祖李渊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但是却没有其他的办法,身边只剩下一个儿子,并且李世民还手握兵权。因此,只能将李世民确立为王储。

两个月后,李渊因自责和无奈将王位让给了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李世民的这一举动直至今日仍存在许多争议,不少人认为他亲手弑兄过于冷血无情,这却也是他向往权力最好的证明。在这之后,便开了长达二十二年的“贞观之治”。

九子夺嫡

相信不少看官都看过前几年大火的电视剧《甄嬛传》,剧中反复提到的“九子夺嫡”也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皇子争夺皇位的故事。而陈建斌扮演的“四郎”雍正,就是这一场夺嫡之争最后的胜出者。

康熙的一生中子女颇多,在他的观念当中,立储有两条不可触碰的底线:威胁皇权和不顾孝悌。作为一名君王,不能允许有任何人能够威胁到他的地位;作为人父,他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兄弟反目。基本上,参与夺嫡的这几位皇子都在康熙的授意之下进行了不同方向和程度的磨砺,这也为日后的夺嫡之争奠定了基础。

胤礽基本自生下来就是太子,但是随着康熙的年岁渐长,太子的羽翼也不断丰满,势力不断扩大,康熙逐渐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废掉了胤礽的皇位。从这时开始,看到了夺储的希望,便一直明争暗斗不断。

最后,这场争斗以四阿哥雍正继承皇位而告终。在雍正继位之后,思及九子夺嫡的惨烈,为了防止他的儿子之间再出现这种境况,他开始了实行秘密建储制度,在他生前不再公开太子的人选。

刘疆顺风顺水的前半生

起初,刘疆的生活很是顺遂。他的母亲名叫郭圣通,是刘秀的第一位皇后,尽管郭圣通与刘秀只是一场为了两家的政治合作才走到一起的联姻,但是在结婚之后,刘秀却对郭圣通很是宠爱,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两人的关系在最初也称得上是恩爱和睦。刘秀成为皇帝之后,接回了留在家中的发妻,原本想让他的发妻阴丽华当皇后,但是由于郭圣通当时已经怀有了子嗣,并且与刘秀有困厄之情,阴丽华主动拒绝了皇后之位。因此,郭圣通成功成为了皇后。

刘秀成为皇帝不久之后,刘疆就出生了。他是刘秀的嫡长子,又是在刘秀开国的同年出生,可想而知他的身份有多么尊贵了,并且在第二年他就被封为储君。之后郭圣通的母家遭遇变故,刘疆的舅舅因叛乱而被处死,却也丝毫没有影响到郭氏母子的宠爱。一时之间,刘疆和郭圣通母子可谓是风光无限。

刘秀对刘疆寄予厚望,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按照培养储君的方式来要求刘疆。刘疆还在很小时,就已经被安排了各种课程,比当今社会需要同时学奥数、画画、钢琴的苦命小朋友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刘秀选拔了不少有才能的人去教授刘疆治理国家之道,还有意培养刘疆同母的两个弟弟日后能够在朝政上辅助他。

但是,刘疆的人生并没有一直顺风顺水下去。大家都知道,不论哪朝哪代,后宫争风吃醋的风波几乎从未停止过,不然现如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宫斗剧存在了。称帝以来,刘秀愈发宠爱阴丽华,而冷落了郭圣通。建武十七年的时候,刘秀认为郭圣通善妒,废除了她的皇后之位,改立自己的发妻阴丽华为皇后。虽然“千古帝后”的美名被后人传颂,但刘秀出于私情废后的这一举动也被不少近现代史学家诟病。不过,在这之后,刘秀又多次封赏了郭圣通以及刘疆同母的弟弟,身份仍旧尊崇,刘疆作为太子的地位并没有因为母亲被废而受到影响。

主动辞去太子之位,退居藩王

尽管刘秀从未表现出有废黜他太子之位的意图,但是聪明的刘疆本人却很清楚,他本就只是因为自己是皇后的嫡长子才能当了十六年的储君,但是如今他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嫔妃,他嫡出的身份不复存在。虽然他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可是如今他的身份名不正言不顺,要知道,在当时的礼教观念中,庶出的皇子成为太子是不合礼法的。

因此,在母亲被废除后位之后,刘疆多次向父亲请愿让出皇子之位。但是,刘秀并没有同意他的这种请求。刘秀心中也有自己的考量,他也明白自己废除皇后一事本就有些牵强,自己这么做很大一部分原因只是来源于对发妻的感情。刘疆并没有做出什么错事,而且他一向谦和有礼,又有能力,如果就这么废除了他,朝野上下难免会议论纷纷,显得也太不近人情了。更何况,虽然刘疆的生母被废,但刘疆毕竟被寄予厚望多年,刘秀也不愿意违背了他们之间的父子之情。尽管刘疆暂时未被废除,但他也很难安心的留在这个位置上。此后他行事处处谨小慎微,生怕落人口实,一直在等待着机会再次向刘秀提出请求。

他没有等待太久,两年之后,原武城爆发兵乱,汉光帝派去围剿的人伤亡惨重。这些叛军有备而来,在城中准备了充足的粮草,一时之间很难攻下,令刘秀和许多朝臣头痛不已。这时候,阴丽华的长子刘阳却站了出现。刘阳表示,城中的百姓不少只是一时被妖言蒙蔽,在如此战乱当中一定会有人后悔参与,但在城外士兵的围困之下却难以逃走,只能硬着头皮拼死一战。如果在这时放松进攻的速度,让这些人有机会逃跑,一个小小的亭长就可以将乱军制服。

刘秀听取了刘阳的意见,果不其然,在减缓攻势之后,城中百姓逃跑了不少,敌军势力骤减,军心也大不如之前稳定,这场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经此一事,刘阳的聪明才智和军事能力被皇帝看到,刘疆明白自己的地位更加危险了。于是趁着这个机会,他再次向刘秀提出想要辞去太子之位,这一次刘秀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

刘疆从襁褓之中开始,刘秀就以储君的方式为他培养与谋划,以太子的身份生活了十八年,最后却不得不让出了王储之位。之后刘疆退居为东海王,而刘阳则被册封为储君,并且改名为刘庄,他也就是后来的汉明帝。在刘疆退居藩王之后,汉光帝多次对他进行了封赏,他的封地不断被扩大。但刘疆维持了他的谦辞有礼,多次想要退回东海郡。刘庄继位之后,因为感念他的谦恭,让刘疆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在历史长河中,刘疆可以算得上是难得能够善终的“废太子”了。

标签: 刘疆汉朝

更多文章

  • 主动请辞太子之位的刘疆,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疆,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东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个皇子,他完全无视这个太子之位的重要性,竟然一心想要废除自己的太子之位,他就是刘疆,刘疆对于这个太子的位置可真的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最后终于选择辞去太子位。很多人肯定就会有疑惑了,为什么刘疆对于这个所

  • 刘疆是光武帝刘秀的长子,为何他没能继位成为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刘疆

    刘疆(又作刘疆):应该是刘疆的误写。他是光武帝刘秀的长子。光武帝有十一个儿子:郭皇后生了东海恭王刘疆、沛献王刘辅、济南安王刘康、阜陵质王刘延、中山简王刘焉,许美人生了楚王刘英,光烈皇后生了汉显宗、东平宪王刘苍、广陵思王刘荆、临淮怀公刘衡、琅邪孝王刘京。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其母郭圣通被立为皇后,刘

  • 为官清廉的韩延寿为何险些被诛九族?生前深受爱戴死后又为何被弃市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韩延寿,汉宣帝

    历史上对于西汉人物韩延寿的出生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知道他是在前57年的时候去世。他生前是汉宣帝时期非常著名的士大夫,是燕国人,而他的父亲因为反对燕王刘旦谋反而遭到杀害。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西汉人物韩延寿。韩延寿图像据说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之后的那一段期间,儒家风气变得相对来说达到了高峰。虽然那时候“

  • 韩延寿是谁?西汉名臣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西汉,韩延寿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在此以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当地风俗喜聚朋结党,因此交结官吏和百姓,使他们互相告发,颍川因此告发成风,百姓多结成仇怨。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依次召见被乡里所

  • 严光:刘秀三次要他做官,他却说:何苦为难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严光,汉朝

    你们知道此人曾经和刘秀同窗,刘秀三次要他做官,他却说:何苦为难我,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中国出了很多有名的隐士,他们归隐山林,不入仕途,却得到了后人的尊重,比如说庄子、陶渊明,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另一位著名的隐士,这个人就是严光,他的高风亮节受到了许多学者大夫的称颂,马天宇曾经就在《秀丽江山

  • 东汉的“最强大脑”应奉 一世天才却为时代所不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东汉,应奉

    应奉,字世叔,东汉后期汝南南顿人。应奉出身官宦家庭,他的曾祖父叫应顺,在汉和帝的时候曾经官拜河南尹、将作大匠等职。应顺为政廉洁,克己奋公,政绩非常不错。应顺生了十个儿子,个个都有才干。应顺生子应叠,官拜江夏太守。应叠生子应郴,官拜武陵太守。应郴生了应奉。应奉是个天才,记忆力超群,读书一目五行。应奉的

  • 什么是“半面之交”?汉朝记忆天才应奉的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应奉,天才

    【释义】意思是指只见过一次面,形容交情很浅。现在也用来形容人的记忆力极强。【出处】《后汉书·应奉传》:“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由来】“半面之交”讲的是“应奉”的故事。应奉,汉代人,是有名的学问家。他小时聪明过人,记忆力极强,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

  • 读书“五行并下”的汉朝天才应奉为何没有名气 应奉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应奉,天才

    应奉,字世叔,应顺的曾孙,约生活于东汉中期,今南顿上头村人。其祖父应叠,父应郴(顺帝时任武陵郡守)。他从小时候记忆力特强,读书“五行并下”,记事处人,过目不忘。从小到大,凡他经历过的事,都能记忆犹新。据说二十岁的时候,他为“决曹史”抄录全郡四十二县的罪犯名单报送刑部。回郡以后,太守详细问他所送罪犯情

  • 吴与弼是什么人?崇仁学派创始人吴与弼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

    吴与弼为明朝著名学者、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明同时也是崇仁学派的创始人,在明代学术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吴与弼最开始不叫吴与弼,叫吴梦祥、吴长弼,字子傅,号康斋,生于公元1391年,去世于公元1469年。吴家是官宦世家,先祖在唐朝之时就已经是朝议大夫。吴家后辈此后在各朝都有官位,亦或是在学术方面有所造诣

  • 吴与弼生平简介,吴与弼的常山情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吴与弼

    、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一书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