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盖世虎将常遇春真的怕老婆吗?

揭秘:盖世虎将常遇春真的怕老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01 更新时间:2024/1/13 8:11:59

“乞丐皇帝”朱元璋之所以能从一个小乞丐逐渐爬上皇帝的宝座,离不开众多谋臣良将的支持,其中悍将常遇春便是其中一位,他为朱元璋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自幼习拳脚棍棒,身手颇为了得。因为生活所迫,少年的常遇春便落草为寇,选择追随的“带头大哥”是山贼头目刘聚,以打家劫舍为生。后来,常遇春在和州抢劫时,正巧碰到正在攻打和州的朱元璋。而常遇春早就听说过朱元璋的大名,于是毛遂自荐,亲自登门去拜访朱元璋。

朱元璋见他气宇不凡便收留了他。结果常遇春初出茅庐便大展神雄,在采石矶大战中身先士卒,在船上用自己的长矛刺向敌人,敌人接住长矛后,常遇春顺势借力跳上岸边,连杀数十人,打开了抢滩登陆的局面。事后,朱元璋大大的赞赏了他。

再后来,常遇春一直扮演急先锋的角色,便立下赫赫战功,其“常十万”的名声响遍大江南北。

公元1363年,陈友谅率领大军六十万来进攻朱元璋。双方会战于鄱阳湖,陈友谅之军不但战舰高大,而且数量众多。战事一开始,陈友谅便派战舰直冲朱元璋的帅船而来。朱元璋发现敌军战舰是冲着他来,想要开船溜走时才发现,帅船竟然搁浅了。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只见常遇春淡定地搭弓射箭,使出百步穿杨的绝技,一箭射死了敌军主将张定边。敌军见大将阵亡,于是四散逃去。常遇春凭一人之力救朱元璋于险境。

后来,常遇春指挥水军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朱元璋的大半江山都是常遇春打下来的。

投之以梨,报之以桃。朱元璋也因此对常遇春极为器重,视其为左膀右臂,对其发出8字赞叹: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然而,尽管这样,朱元璋建国后却诛杀了常遇春的老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常遇春原先追随刘聚落草为寇时,刘聚赏给他一个压寨夫人蓝氏。这个蓝氏有三个特点,一是长相秀美。她容貌秀丽,长得十分妩媚动人,常遇春对其非常喜爱;二是为人彪悍。她生性多忌,为人霸道,常遇春对其“谦让有加”。三是后台十足。蓝氏虽然没有“啃爹”的成本,但却有一个好弟弟蓝玉,蓝玉是不可多得的帅才,在平定元朝残部时功不可没。

常遇春追随朱元璋后,由于常年在外打仗,蓝氏寡居的时候居多,结果她竟然没能为常遇春生下一儿半子。

常遇春着急,朱元璋比他更着急,他为了这位得力干将着想,便送给了常遇春两个年轻貌美的宫女。

然而,常遇春碍于老婆太过彪悍,“惧内”的他也不敢和两个美人同房。一天,两个宫女伺候常遇春早上洗漱,常遇春看到宫女捧盆的双手,不由发出6字感叹:你的手真白啊!

洗漱完毕,常遇春就去上朝了。晚上回家后,蓝氏令人送给常遇春一个盒子,常遇春打开一看吓呆了,但见里面放了一双娇嫩的女人手掌。常遇春如五雷轰顶,他懊恼祸从口出,自己早上的一句话引来了这样大的祸患。

就这样,堂堂虎将竟然被气得病倒了。朱元璋听说后就来看望他,他见常遇春神情诡异,便问他是否有烦心事。常遇春长叹一声,把事情全部都给抖了出来。

朱元璋说道:“为这事气得病倒不值得,朕后宫的宫女有的是,改天再送你两个便是。”

不久,朱元璋叫常遇春来宫中陪他喝酒,两人一高兴就喝多了,当晚常遇春就在宫里睡下了,并且朱元璋还安排两个绝色宫女陪着常遇春春宵了一晚。

第二天常遇春一起来,看见这两宫女,还给他端来了一碗肉羹,心里十分感动。他喝完肉羹后。却见朱元璋笑哈哈地出现在眼前,还问他这肉羹好不好喝,常遇春点了点头。

常遇春回去后,发现老婆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朱元璋趁着他进宫后,派人把蓝氏也带入宫去了,随及大卸八块剁成肉酱,煮成了一窝肉粥,不光是常遇春喝了,这满朝的文武大臣也都喝了。

也就这一吓,急火攻心的常遇春吓成了癫痫病,久治不愈, 1369年,40岁的常遇春来了个突然死亡。

当然,这是野史的记载,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据正史记载,常遇春的老婆蓝氏死于常遇春之后,死因为病逝。同时,常遇春的妻弟蓝玉在朝廷中身居大将军之职,手握兵权,身居高位,即便是皇帝朱元璋贵为九五之尊,在政局还没稳固之时,也不可能将一位大将军的姐姐指认是“悍妇”而随便烹食呢?而常遇春之死,也不是吓死的,而是在北伐归途中因得‘卸甲风’而暴死的。

由此可见,蓝氏被烹食之说显然后人虚构出来的,是无稽之谈,这可能跟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有关。

而常遇春死后,朱元璋万分悲痛,做了三个惊天之举:一是追封其为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二是为常遇春哭灵,并赋了一首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随朱元璋打仗的功臣不在少数,能被赋诗的也只有常遇春了。三是把自己身上的龙袍脱下来给常遇春盖上陪葬在钟山下,朱元璋虽然很忌讳把龙袍穿在别人身上,但他却专门让人给常遇春画了一幅身穿龙袍的画像,聊以慰藉。

不管朱元璋是不是作秀,还是以此来收买人心,常遇春死后受到了极大的尊重,这种待遇是独一无二的。

标签: 常遇春明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旦为什么会三让天下?他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旦,唐朝,风云人物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为其兄长。睿宗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堪称传奇。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小儿子,有机会登基称帝,本身就说明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环境。当时的政治强人武则天,正在酝酿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成为中国历

  • 苏味道:苏轼的十一世祖,也是唐朝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味道,唐朝,风云人物

    唐朝高宗年间有一位秀才,以文才出名,20岁即进士及第,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使他在后来为官时变成了小心翼翼,处事圆滑,凡事都不轻易表态,因而得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外号“苏模棱”,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祖——苏味道。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

  • 曹睿为什么见人就杀?他到底是不是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睿,三国,风云人物

    曾经有记者采访曹叡的扮演者刘欢:“你是怎么将曹叡塑造这么成功的。”刘欢说:“曹叡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形象太扁平化,我抽取几个点,尽量细腻化角色形象,于是角色性格就出来了”。其实刘欢这句话说的不太对,曹叡在位13年,在史书上留下了许多记载,怎么能说载很少呢?那么曹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那种见人就杀

  • 袁绍手下4位猛将,分别投靠谁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袁绍手下4位猛将,分别投靠谁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汉末三国群雄当中,就综合实力而论,袁绍绝对能跻身前三甲。在他的麾下,有颜良、张郃等4位能征善战的猛将,后世称之为“河北四庭柱”。那么,这4位猛将都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张郃字儁乂,河间国鄚县人,东汉末年应募从军以镇压

  • 马宫:西汉时期大司徒,他为什么要辞官回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从,字游卿,本复姓马矢,后改姓马,西汉时期官员,官至大司徒。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宫初任侍郎,后历任楚长史、廷尉平、青州刺史,九江太守等,每到一处都能胜任官职,获得称赞。后入朝任职,历任詹事、光禄勋、右将军,代替孔光担任大司徒,封扶德侯。孔光死后,马宫接替孔光担任太师

  • 清朝最幸福的皇帝,一生顺风顺水活到89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清朝,风云人物

    说到乾隆皇帝,他的确是一位非常好命的皇帝,因为他的一生顺风顺水,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乾隆登基时,在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治理下,整个国家繁荣昌盛,也没有什么战争,百姓安居乐业。自他出生以来,他就生活在锦衣玉食中,在父亲的帮助下,当时的清朝确实非常强大。因此,乾隆接任后,仍然享有康熙盛世带来的好处。整个

  • 赵飞燕的舞技有多精湛?她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飞燕,西汉,风云人物

    赵飞燕是汉成帝刘骜的皇后,也是一位舞蹈艺术家,独创“掌上舞”、“踽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赵飞燕在封建社会培养了舞蹈人才,加强了宫廷艺术与民间传说的融合与交流,为舞蹈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西汉王朝及后世艺术家赵飞燕瘦长英俊,凭借其卓越的舞蹈天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女

  • 历史上李严被贬后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诸葛亮是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李严,曾与诸葛亮一同受遗诏辅佐刘禅,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不过,虽然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但是,在匡扶汉室上,李严反而不断阻挠诸葛亮北伐中原。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诬陷诸葛亮。等到事情的真相查明后,诸葛亮将李严废为平民

  • 刘禅的政治智慧到底有多不简单?了解之后你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禅,三国,风云人物

    刘禅在投降魏国后曾经说过一句话“此间乐,不思蜀”,就因为这句话,刘禅被后世嘲笑了几千年,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成了昏庸之主的代表。但也有人认为“乐不思蜀”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是刘禅的自保之道。刘禅是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长在温室里的花朵。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登基,直到公元263年投降魏国,

  • 毕公高为什么会被选为周初四圣?他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毕公高,周朝,风云人物

    “周初四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太史佚;另一种说法是: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姜太公。我们不去研究这两种说法的出处,我们只来谈一谈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一种更合理。毋庸置疑的是:两种说法都有周公旦、召公奭和姜太公三人,证明这三人在人们心目中是公认的圣人,不用讨论了。唯一不同的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