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后曾遭到三个拒绝,是哪些人?

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后曾遭到三个拒绝,是哪些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05 更新时间:2023/12/14 7:19:23

刘璋,字季玉,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继其父刘焉任益州牧。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在张松等人的劝说之下,刘璋于是请刘备入蜀。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后初期与刘璋关系良好,刘璋更将士兵派给刘备,并让他进攻张鲁。但是,刘备到了葭萌后就不再前进。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这就是益州之战。在益州之战中,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军队在雒城时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刘璋邀请刘备进入益州,可以说是引狼入室了。那么,问题来了,刘璋邀请刘备入蜀,有三人明确反对,他们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一、王累

《华阳国志》中记载:王累,新都人也。州牧璋从别驾张松计,遣法正迎先主,主簿黄权谏,不纳。累为从事,以谏不入,乃自刎州门,以明不可。

王累(?——211年),广汉人,刘璋的部下,益州从事。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汉刺史的佐吏。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因此,对于王累来说,可以视为益州牧刘璋麾下的幕僚和谋士。在此基础上,得知益州牧刘璋准备邀请刘备入蜀的消息后,王累和黄权一样,都去多次劝谏刘璋,意思就是不要引狼入室。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刘璋执迷不悟,根本听不进去这些劝谏。于是,为了引起益州牧刘璋的重视,王累选择自尽,以此明确反对刘备入蜀这一事件。不过,王累的付出,根本无法改变刘璋的决定,更无法避免益州落入到刘备手中这一结果。

二、黄权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东汉末年,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不过,黄权的劝谏,同样没能改变刘备进入益州的事实。因为反对刘备进入益州,黄权得罪了益州牧刘璋,乃至于遭到了流放。当然,虽然刘璋对待黄权不够厚道,不过,黄权并没有像张松、法正、孟达等人一样背叛刘璋,而是等到刘璋放弃抵抗之后,这才归降了刘备。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黄权被拜为偏将军。汉中之战爆发之前,黄权向刘备献出计策,主张攻打汉中之地,并被刘备拜为护军。公元219年,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及刘备称帝,准备讨伐东吴的时候,黄权劝谏而不纳。以其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被魏文帝所赏识,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后领益州刺史,进驻河南。

景初三年(239年),黄权被魏明帝曹叡晋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去世,谥号“景”。对此,在笔者看来,同样是反对刘备入蜀,黄权和王累的结局,显然是截然不同的。并且,黄权虽然最后投奔了曹操,但是,刘备非但没有怪罪黄权,反而将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在来到曹魏之后,黄权更是获得了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等皇帝的器重,凡此种种,都凸显出黄权的人格魅力,也促使他最后获得了善终的结局。

三、刘巴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时期官员、名士。东汉末年,刘巴年少成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公元208年,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成为益州牧刘璋的手下。

《零陵先贤传》中记载: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想请刘备进入益州以讨伐张鲁,派遣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巴进谏到:“刘备勇力过人,让他进入益州必然会造成祸害,不能请他进来。”等到刘备进入益州后,刘巴又向刘璋进言道:“如果让刘备去讨伐张鲁,相当于将老虎放归山林。”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刘巴等人的极力反对和劝谏,并没有让益州牧刘璋幡然醒悟。一定程度上,如果刘璋拒绝让刘备进入益州,后者即便最后还能攻占益州,恐怕也要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以及更久的时间了。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法正去世后,刘巴接任尚书令。

在汉末三国时期,尚书令这一官职非常接近丞相,或者可以说是副丞相。而这,无疑凸显出刘巴在刘备势力中的地位了。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登基称帝,刘巴为刘备起草了登基时所需的各种祷文、诏诰、文书。在蜀汉文臣之中,刘巴的地位应该仅次于诸葛亮、法正等人。而且,就蜀汉丞相诸葛亮,也用极高的评价来称赞刘巴,他表示:“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刘巴)远矣!”章武二年(222年),刘巴逝世。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刘巴逝世后,曹魏尚书仆射陈群给蜀汉丞相诸葛亮写信,探问刘巴的情况,在信中称呼刘巴为“刘君子初”,可见陈群对刘巴之尊重。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刘璋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盖世虎将常遇春真的怕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常遇春,明朝,风云人物

    “乞丐皇帝”朱元璋之所以能从一个小乞丐逐渐爬上皇帝的宝座,离不开众多谋臣良将的支持,其中悍将常遇春便是其中一位,他为朱元璋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自幼习拳脚棍棒,身手颇为了得。因为生活所迫,少年的常遇春便落草为寇,选择追随的“带头大哥”是山贼头目刘聚,以打家劫舍为生。后来,常

  • 李旦为什么会三让天下?他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旦,唐朝,风云人物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为其兄长。睿宗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堪称传奇。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小儿子,有机会登基称帝,本身就说明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环境。当时的政治强人武则天,正在酝酿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成为中国历

  • 苏味道:苏轼的十一世祖,也是唐朝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味道,唐朝,风云人物

    唐朝高宗年间有一位秀才,以文才出名,20岁即进士及第,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使他在后来为官时变成了小心翼翼,处事圆滑,凡事都不轻易表态,因而得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外号“苏模棱”,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祖——苏味道。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

  • 曹睿为什么见人就杀?他到底是不是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睿,三国,风云人物

    曾经有记者采访曹叡的扮演者刘欢:“你是怎么将曹叡塑造这么成功的。”刘欢说:“曹叡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形象太扁平化,我抽取几个点,尽量细腻化角色形象,于是角色性格就出来了”。其实刘欢这句话说的不太对,曹叡在位13年,在史书上留下了许多记载,怎么能说载很少呢?那么曹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那种见人就杀

  • 袁绍手下4位猛将,分别投靠谁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袁绍手下4位猛将,分别投靠谁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汉末三国群雄当中,就综合实力而论,袁绍绝对能跻身前三甲。在他的麾下,有颜良、张郃等4位能征善战的猛将,后世称之为“河北四庭柱”。那么,这4位猛将都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张郃字儁乂,河间国鄚县人,东汉末年应募从军以镇压

  • 马宫:西汉时期大司徒,他为什么要辞官回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从,字游卿,本复姓马矢,后改姓马,西汉时期官员,官至大司徒。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宫初任侍郎,后历任楚长史、廷尉平、青州刺史,九江太守等,每到一处都能胜任官职,获得称赞。后入朝任职,历任詹事、光禄勋、右将军,代替孔光担任大司徒,封扶德侯。孔光死后,马宫接替孔光担任太师

  • 清朝最幸福的皇帝,一生顺风顺水活到89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清朝,风云人物

    说到乾隆皇帝,他的确是一位非常好命的皇帝,因为他的一生顺风顺水,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乾隆登基时,在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治理下,整个国家繁荣昌盛,也没有什么战争,百姓安居乐业。自他出生以来,他就生活在锦衣玉食中,在父亲的帮助下,当时的清朝确实非常强大。因此,乾隆接任后,仍然享有康熙盛世带来的好处。整个

  • 赵飞燕的舞技有多精湛?她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飞燕,西汉,风云人物

    赵飞燕是汉成帝刘骜的皇后,也是一位舞蹈艺术家,独创“掌上舞”、“踽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赵飞燕在封建社会培养了舞蹈人才,加强了宫廷艺术与民间传说的融合与交流,为舞蹈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西汉王朝及后世艺术家赵飞燕瘦长英俊,凭借其卓越的舞蹈天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女

  • 历史上李严被贬后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诸葛亮是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李严,曾与诸葛亮一同受遗诏辅佐刘禅,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不过,虽然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但是,在匡扶汉室上,李严反而不断阻挠诸葛亮北伐中原。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诬陷诸葛亮。等到事情的真相查明后,诸葛亮将李严废为平民

  • 刘禅的政治智慧到底有多不简单?了解之后你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禅,三国,风云人物

    刘禅在投降魏国后曾经说过一句话“此间乐,不思蜀”,就因为这句话,刘禅被后世嘲笑了几千年,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成了昏庸之主的代表。但也有人认为“乐不思蜀”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是刘禅的自保之道。刘禅是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长在温室里的花朵。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登基,直到公元263年投降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