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是怎么解决威望不足的问题的?

朱元璋是怎么解决威望不足的问题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05 更新时间:2024/2/13 6:19:13

朱元璋拿下了河州城后,才算是真正的成为了义军中的一方领袖。可是大家要知道,在朱元璋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从加入义军到成长为河州地区的义军总兵官,整个提拔时间非常快。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手下大量的人都对朱元璋不是很服气。

为了解决手下人的不服气问题,朱元璋用了一些手段,接下来小芋君就大家介绍一下朱元璋的管理之道。其实说到这里,首先要说一下当时朱元璋所面临的尴尬地位。我们知道大家开会的时候,人们会进行座位排名,无论是根据年龄,或者是官职什么的。按说在当时的河州城中,朱元璋是总兵官,所以在开会的时候,他就应该是坐在主位上的。可是在当时开会的时候,众多的将领由于去得早,他们到场之后直接就自动进行了排位,把朱元璋的位置直接就给排在最末位。

我们先不说朱元璋究竟会如何面对这种事情,单是这件事情本身就可以看出当时朱元璋手下人对他是很不服气的,甚至可以说是看不起朱元璋。手下基本上都认为朱元璋能够获得河州城总兵官的位置,是因为他和郭子兴的关系,并不是依靠自己的本事。说起来朱元璋也很有气量,当时面对这种局面,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不满,而是很坦然地坐下了。其实朱元璋也知道手下人的不服他,可这种事情却又不能急,或者说他需要机会来证明自己,树立自己的权威。这种情况下,他就选择了修城墙这件事,来开始树立威望的路程。

或许很多人认为修城墙这么简单的事情,能够表现出什么?小芋君告诉大家,这里面也是有学问的。要知道在朱元璋他们进入河州城之前,他们这些军队是不负责处理这些事情的,他们只负责打仗,其它的事情都是由郭子兴找专人负责的。而这次他们这些河州城的军事人员需要自己来解决修城墙的问题。于是,在会议上朱元璋就开始分配了任务,包括朱元璋自己在内,每个人都领取了自己的任务。当然,所有人要修的城墙长度都是差不多的。在经过一番的讨论之后,最后定下了具体的三日时间。

等到他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之后,所有人再次开始会议,结果发现,只有朱元璋自己完成了修筑任务,其它人都没有完成。这下子完全出乎了朱元璋的意料,在他想来有人没有完成是正常的,而一旦发现有人没完成的话,那么他就可以抓那么几个人当作反面的典型,从而树立自己的威望。可是现在所有人都没有完成,而且从在场所有人的脸色来看,相当多的人都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情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不责众,既然所有人都完不成任务可你朱元璋怎么处理。

小芋君在这里要说句感慨,古今中外但凡能够获得大成功的人,都有着很强的应急能力。当时的情况是很棘手的,如果处罚大家的话,那么本来就对朱元璋不服气的众人将会更加的敌视朱元璋,朱元璋想要收取人心就更加不容易了。而一旦对于大家都没有完成任务这件事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在座的将领就更加的瞧不起他。所以朱元璋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中。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就拿出了一份郭子兴的告。当场进行了宣读,大体内容是这样的,“郭子兴大帅命令我带领大家来防卫河州城。而想要守住河州城这里,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修建城墙。可是现在大家没有完成任务,按律当严惩。”

也就是说,朱元璋用郭子兴的名义来压制手下的将领,并且以军事任务的方式来规定修城墙任务。正当大家迷茫和惶恐的时候,朱元璋突然来了句,这次的任务就不再惩罚大家了,但是如果还有下一次那么就按照军法从事。朱元璋较为圆滑的处理了这件事,手中的大棒高举轻放,软中带硬。同时还让善长去军中进项不要的思想工作。这么一来,朱元璋就和李善长进行了上下配合。也就是人常说的恩威并施。朱元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的在军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标签: 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梁山真正的主人是谁?智慧胜过王伦晁盖和宋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柴大官人,宋朝,风云人物

    喜欢《水浒传》的人为王伦、晁盖、宋江的权力之争纠结,但忽视了梁山真正的主人,他才是懂进退、会取舍的大智慧之人,如果他卷进梁山权力之争,至少有三大劫难无法躲避,早都死无葬身之地,因此他是梁山最聪明之人。梁山的真正主人是小旋风柴大官人。人们习惯认为王伦是梁山的开拓者,是第一位寨主,却忘了王伦是如何在梁山

  • 历史上崇祯继位后都发生过哪些战争?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明朝,风云人物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检即皇帝位,年号崇祯。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崇祯年间的明朝堪称内外交困,对外与后金征战不断,势力已经延伸到蒙古的后金甚至多次叩关而入;对内则是农民起义不断,尤以李自成、张献忠为最。而崇祯年间的战争,主要便是围绕后金和农民军展开的。皇太极继位之后,后金便开始向蒙古扩张

  • 历史上的宋太宗是个不好美色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太宗赵光义,宋朝,风云人物

    宋太宗赵光义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皇帝,他在生前非常注重自己的名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古代的皇帝中,纵情声色的绝对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扩充后宫,从天下范围内选美。宋太宗赵光义也不能免俗,毕竟他登基的时候也只有三十多岁。在做皇帝前,宋太宗的桃色新闻就不断,成为皇帝后,他与小周后的绯闻更是

  •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什么禁止奔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志·谯周传》有记载,“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意思是说,在第五次北伐中原的前线上,诸葛亮突然病逝,刘禅收到消息后立即下达严令,禁止蜀中官员前去奔丧,因此没有一人到五丈原,唯有谯周动身迅速,出发时刘禅还没有颁布政令。刘禅为什么要禁止蜀中官员为诸葛亮奔丧?

  • 刘备收刘封为义子的原因是什么?一个无奈!一个荒诞!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封,三国,风云人物

    刘备有三个“亲”儿子和一个义子,义子刘封年纪最大,然后是刘禅、刘永、刘理。刘备这几个儿子应该很多人都清楚,但你知道刘备为什么要收刘封为义子吗。刘封原名寇封,是湖南长沙人,从小父亲就已经死了,被舅舅刘泌收养长大。刘备在荆州时大败曹仁,攻取樊城,在县令刘泌家里见到寇封,就将他收为义子,改名刘封。还有个典

  • 刘邦原本定都洛阳,为什么后来又定到了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汉朝,风云人物

    现在我们都知道,西汉的首都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最初是定都在洛阳的,也就是后来东汉的首都所在。为什么原本定都于洛阳,最后的都城却成了长安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刘邦原先的确是定都于洛阳的,刘邦还曾在洛阳的南宫宴请群臣,并在那次宴会上提出了著名的“汉初三

  • 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后曾遭到三个拒绝,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璋,汉朝,风云人物

    刘璋,字季玉,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继其父刘焉任益州牧。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

  • 揭秘:盖世虎将常遇春真的怕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常遇春,明朝,风云人物

    “乞丐皇帝”朱元璋之所以能从一个小乞丐逐渐爬上皇帝的宝座,离不开众多谋臣良将的支持,其中悍将常遇春便是其中一位,他为朱元璋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自幼习拳脚棍棒,身手颇为了得。因为生活所迫,少年的常遇春便落草为寇,选择追随的“带头大哥”是山贼头目刘聚,以打家劫舍为生。后来,常

  • 李旦为什么会三让天下?他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旦,唐朝,风云人物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为其兄长。睿宗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堪称传奇。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小儿子,有机会登基称帝,本身就说明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环境。当时的政治强人武则天,正在酝酿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成为中国历

  • 苏味道:苏轼的十一世祖,也是唐朝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味道,唐朝,风云人物

    唐朝高宗年间有一位秀才,以文才出名,20岁即进士及第,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使他在后来为官时变成了小心翼翼,处事圆滑,凡事都不轻易表态,因而得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外号“苏模棱”,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祖——苏味道。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