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前秦的崛起:揭苻坚是如何成就一代大帝的?

前秦的崛起:揭苻坚是如何成就一代大帝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75 更新时间:2024/1/23 15:58:22

苻坚也是个想做大事的人,但得到王猛之前,做事总难以找到方向,得王猛之后,犹如黑暗中看见明灯,又如刘玄德遇孔明,信心十足,做事有了明显的方向感。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苻坚让王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行政挑起来,整肃内部,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和典范,为此,苻坚罢掉了原办公室主任程卓,换上王猛。有苻坚的支持,王猛上任后,立刻着手改革,他的改革循序渐进,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分七个步骤:

1、精简现有公务员,废除无用的岗位;2、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公务员;3、大力发展农业和桑蚕业;4、建立信仰,树立礼教;5、发展教育,建设学校;6、树立新道德风尚,表彰忠义节操;7、帮助绝祀的世族承袭香火,使家族道德体系在基层得以传承。改革一定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王猛的改革也是如此,当他的改革遇到阻力时,苻坚出面了,他斩杀一位重量级太子党高官以示自己为改革保驾护航,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整个国家走上良性轨道,开始国富民强。

网络配图

王猛用以上七个步骤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国家获得了实效,自己也获得了苻坚和这个国家大部分人的支持,他立刻乘热打铁,将改革推向第二个阶段,这是攻坚阶段,即建立法治。

建立法治,不在于法律条纹的精密,而在于法律的执行,而法律的执行就一定牵扯到人,因此推行法制的最大阻力是“人”,而有资格做这个“人”的只有官员和豪强,因此第二阶段的法制,实际上就是冲着官员豪强去的,这个回合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人头落地,王猛的改革,不是通过触动对手的灵魂,而是触动肉体来推行的。

王猛是道家人士,没有儒家那种“仁义”的温情,信奉“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唯一的准绳就是法。史载:王猛以苻坚的舅舅强德为突破口,将强德当街斩杀,陈尸于市,由于是先斩后奏,苻坚救之不及。

这是张飞李逵的做派,绝不是王猛,没有苻坚的同意,王猛连敌国来的慕容垂都不敢擅杀,更不可能瞒着苻坚斩杀他的舅舅,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可能是和王猛、苻坚演了回双簧。

网络配图

接下来“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

一连串动作下来,满朝震栗,官场风气为止一变,官场风气一变,民间风气立刻好转,民风由奸猾变得淳朴,道路上路不拾遗,晚上夜不闭户。

苻坚见此,大为感叹:“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由此,王猛一年中连升五级,官至国防部长兼总理,时年三十六岁。内政清明,国家富强,苻坚野心勃勃,开始要武力攘外了。内政靠王猛,攘外也要靠王猛。

王猛有苻坚的支持,先向东北破匈奴,而后向东南攻略晋朝的荆州,再向西南攻秦岭,又东扩至蒲阪,声威大振。这时,燕国内乱,慕容垂父子来投,慕容垂身长七尺七寸,手垂过膝,气度不凡,圈内人都知此人是帝王之种,而且苻坚早有图燕之志,也正是忌惮慕容垂才不敢轻易对燕国宣战,此次慕容垂来投,苻坚自豪感顿生,幻想着和慕容垂强强联手,共取天下。秦国的老百姓对慕容垂父子的仰慕之情,也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见慕容垂父子来投,无不兴高采烈。

王猛自然知道慕容垂对苻坚的杀伤力,因此坚决要求铲除慕容垂父子,但无论他怎样向苻坚进言,平时言听计从的苻坚此次却一反常态,坚决不采纳。

网络配图

苻坚如此的行为,大概是因为自己出身氐族的自卑,对汉文化有种莫名的崇拜,知道汉文化中,君主要有宽以纳士的品性,因此将这条条款用到了教条的地步,慕容垂终得以封侯拜将(自大和教条是苻坚的两大缺点,王猛去世后,这两个缺点让苻坚摔得很惨)

自古法家变法都是以强力、果断著称。但同样的,这样的变法也极不稳定,很容易就会出现反弹,苻坚也不例外,经历过淝水之战的惨败后,苻坚被部下杀死。实在是悲剧。

标签: 苻坚

更多文章

  • 揭秘曹操为何大费周章将蔡文姬从匈奴接回?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这首三国文人丁廙笔下的《蔡伯喈女赋》描述了三国一代才女蔡文姬一生三嫁的坎

  • 汉末第一忠臣:曹操只为扶持汉献帝刘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献帝

    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反董联军占领洛阳后,诸侯停滞不前,等待观望,惟有曹操独自领兵西进,虽然由于孤军深入而失败,但他的反董决心,明显比诸侯要坚定。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后,

  • 司马懿性格有什么特点?司马懿的弱点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作为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后人对于他的评价处于两个极端,有人说他天赋异禀。功勋卓著。有人说他狡猾奸诈,处事圆滑,最后背叛君主,不仁不义,没有尽到一位臣子的本分。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这两种评价都不为过,都是属于司马懿性格中的一部分。每个人的都是多元化的,何况是作为那个时代的处于政治中心的重要人物,

  • 刘备多次抛妻弃女,是形势所迫,还是薄情寡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

    刘备一向以仁义著称,然而曾四次抛妻弃子,对此众说纷纭,批评他的人说他是假仁假义薄情寡义,赞扬他的人说他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到底如何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说法,还是先陈述一下刘备四次抛弃妻子的经过,留给各位读者自己判断吧。网络配图第一次抛弃妻子,是在建安元年。当时,徐

  • 白手起家的刘邦,为何一生都不肯原谅自己的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一生对父亲有介蒂,是有原因的。网络配图首先,具有先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体现在刘家穷,刘父是老实巴结的农民,而且除了刘邦,还生了三个儿子,儿子众多,家里又穷,排三老三的刘邦从小没少受苦。 也正是因为这样,少年时的刘邦便只身闯江湖,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这段苦难的记忆,在刘邦的人生记忆里是挥之不

  • 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乌江亭长是刘邦派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不听人言、独断专行,导致最后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不得不自刎于乌江边。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项羽羞愧而死。一些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乐,是因为他最心爱的女人虞姬死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以至于心灰意冷、心生羞

  • 慈禧太后与包饭的故事:慈禧一生的最爱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太后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很爱吃包饭,有一次她吃包饭,一高兴便赏给一名太监一包,那太监谢过恩吃了。慈禧问他好吃不好吃?太监忙恭恭敬敬地跪奏:“回老佛爷,好吃!”慈禧又赏他一包,太监忙又吃了。太后又问好不好吃?太监忙又回话说好吃,太后再赏一包,太监早已吃饱,可太后赏饭,又不敢不吃,如果不吃,就是抗旨不尊了。网

  • 明朝著名太监王振如何一步步走入专政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著名太监王振

    明朝有数不清的太监,凡有些名气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著名太监王振就是这样。他本是河北一个县城的小混混,年轻时候读过一些书,考了几次科举都没考中,娶妻生子后,在县里当教官,后来犯了罪要被发配充军。这时,正赶上朝廷要挑选一批地方上的学官进宫培训女官,这本是个好工作,但是,前提是要净身做太监。若碰上这样的事

  • 女皇武则天一生中的四位男宠 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生于长安,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

  • 李世民少有的识人不明:没有看透墙头草徐茂公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能成事的帝王身边总围着一大批的能臣良将,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身上充满了霸王之气,振臂一呼天下云集,虎躯一震天下咸服吗?非也,之所以帝王身边能者云集,是因为他们善用帝王心术,会拉拢各种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靠着在外征战拉拢的各路豪杰,成功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