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明孝宗朱佑樘?

如何客观评价明孝宗朱佑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3/12/16 1:33:55

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去世,太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 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关于明孝宗朱佑樘,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学者朱国桢曾评价,“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明朝人甚至将其评为“千古一帝”,他不仅政绩卓越,更为难得的是待人极为宽厚仁慈,对百姓如此,对官员同样如此,即使对仇人也是如此。更为难得的是,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仅有一个妻子的皇帝。

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一手缔造“弘治中兴”

明孝宗朱佑樘继位之时,明朝实际上已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此时的大明江山,虽不至于大厦将倾,却也已经是千疮百孔。而明孝宗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手缔造了“弘治中兴”,一定程度遏制了明朝的衰亡。

《夜来风雨》中杜雨露饰演的朱佑樘

1、敢于拨乱反正,不拘泥守旧。其父亲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因宠信佛道,导致朝政极为混乱,不少奸佞小人混入朝堂,而明孝宗继位之后,则敢于否定父亲的既定政策,不仅处死了明宪宗宠信的妖僧继晓,废除了法王、国师、真人、国子等封号,更是对朝廷来了一次全面清理,先后将包括内阁首辅万安在内的上千名官员下狱、罢免、流放。

2、提拔能臣干吏,选贤任能。在选拔人才方面,他坚持用人唯贤,大力提拔重用了刘健、李东阳谢迁王恕、刘大夏等贤良之才,改革了管理考核制度,使得朝政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

3、一生勤于政事,政绩斐然。朱佑樘的一生极为勤奋,他将四品以上官员的名单贴在文华殿墙壁上,将每个人的职责都熟记于心,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免受蒙蔽。而他在坚持原有早朝的同时,还恢复了晚朝制度,并在早朝晚朝之外,还不怕辛劳的每天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称为“平台召见”的朝参新方式。

明孝宗可不仅仅是一位简单的守成之主,他不仅使得明朝国力下滑的趋势得到了一定遏制,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的逆增长,乃是即明初之后的又一个高峰,例如弘治年间的赋税收入达到了两千七百万石左右,是明朝继洪武、永乐、宣德三朝之后的最高峰。而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稳定增长,从弘治元年(1488年)的911万户、5020万口,增加到了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1050万户、6010万口。

待臣宽厚,善待百姓,历史难得的宽仁之君

明孝宗朱佑樘乃是历史上少见的宽仁之君,甚至比宋朝的宋仁宗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前文所说,为了肃清朝政,他虽然下狱、罢免、流放了上千名官员,但却没有处死一个。

对待官员方面,一是推心置腹,即使面对官员的犯颜直谏,就算再恼怒,也从未鞭打、惩处过任何大臣,这使得君臣之间始终亲密无间,这在君臣关系极为紧张的明朝历史上,可是极为罕见的。也正因如此,弘治年间那些廉洁勤奋、忠君为国的贤臣得以大施拳脚,全面施展才干。二是严格约束宦官。明孝宗对宦官的管理极为严格,即使是往日飞扬跋扈的厂卫,在弘治年间也只敢忠于职守而不再肆意妄为,这在明朝历史上同样是极为罕见的。三是关爱大臣。对于官员他极为关爱,例如马文升任兵部尚书时,因先后罢免大量不合格的军官,导致得罪了很多人,朱佑樘不仅坚决支持马文升的整治,甚至还特地派遣了一些大内侍卫保护马文升的安全。

对待百姓方面,一是废除苛法,不论是弘治十三年(1500年)编制的《问刑条例》,还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编成的《大明会典》,均对《大明律》中很多残暴的法令予以了删除。朱佑樘一方面废除苛法,另一方面更正律制,对刑罚运用十分慎重,加之任用的执法官吏都是贤明公正之人,因而使得百姓不再遭受严刑折磨。二是轻徭薄赋。朱佑樘极为体恤民生、善待百姓,他经常减免地方的赋税。对于敌方官员奏报的因灾免赋请求,他无一例外的予以同意,甚至不仅免征钱粮,还发放给贫民麦种、牛种。同时,他又禁止宗室、勋戚侵夺民利,对于服劳役的百姓则经常犒劳慰问。

由于其始终坚持宽厚待人,因而上至功臣勋戚,下至黎民百姓,都对朱佑樘十分爱戴,关于他的评价自然很高。

严于律己,清心寡欲,一生极为节俭

明孝宗朱佑樘生活极为节俭,身为皇帝能够率先垂范,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不仅多次削减皇宫开支和供奉,更是尽量避免大兴土木,使得百姓负担大为减轻。

朱佑樘不仅在大事上接见,在生活上同样极为节俭,据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讲述,朱佑樘不仅不喜欢文玩宝物,而且平日里接见朝臣就穿一身白衣,只有祭天时才用黄袍,平日里宴会也不用奏乐,不设杂戏等等。

而且,朱佑樘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贯彻一夫一妻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而且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实在不易。

正因明孝宗朱佑樘的这种节俭,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得到了极大缓解,正统、成化年间农民起义不断的现象,到了弘治年间得以彻底遏制。

除了以上之外,明孝宗朱佑樘在军事方面同样卓有成效。他任用马文升等武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了军备荒废的局面,使得明朝军队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位期间,明军曾先后三次收复哈密,并多次大败入侵明朝的鞑靼小王子和火筛。

综上所述,明孝宗朱佑樘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守成之主,而是一位政绩斐然的中兴之主。再加上他在朝廷官员、文人士子、黎民百姓中间的良好声誉,后世对其评价自然极高。可惜的是,这位评价极高的皇帝,由于幼年遭遇身体本就不好,再加上常年劳累,最终英年早逝,终年三十六岁。

标签: 明孝宗

更多文章

  • 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陈叔宝有哪些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陈叔宝

    陈叔宝,字元秀,是陈朝的末代君王,也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和历史上的末代君主一样,在位期间,大兴土木,荒淫好色,游宴无度,宠幸奸佞,终致亡国。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叫《台城曲》,讲的是南朝陈后主的故事: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 三国曹魏皇帝:曹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芳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魏国第三位皇帝(239年1月22日-254年10月17日在位)。太和六年(232年

  • 如何客观评价汉成帝刘骜?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成帝

    说到汉成帝与“美色”,我们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抵就是“掌上舞”的赵飞燕。赵飞燕,以及她的妹妹赵合德,皆是汉代宫奴赵临的女儿。因而姐妹俩早些年也只有做奴婢的命:先是在长安宫默默无闻地干了几年,后来又去了汉成帝的姊妹(据说也是汉成帝的乱伦对象)阳阿公主府中

  • 如何客观评价明穆宗朱载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载坖

    对于明朝历史上的16位皇帝,大部分都被人们所熟悉了,比如明朝初期的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比如明朝中期的朱祁镇、朱祁钰,再比如明朝后期的万历、天启、崇祯这三位皇帝,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明穆宗朱载坖,可以说是明朝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帝。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朱载坖的名字比

  • 如何客观评价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思宗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中,崇祯绝对是极为特殊的一个,他虽是事实上的亡国之君,但却并非祸国殃民的无道昏君。崇祯是个非常复杂的皇帝,他继位之时大明已是摇摇欲坠,这个责任并不在于他;然而相较于历史上的亡国之

  • 如何客观评价唐昭宗李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昭宗

    一、意料之外的唐末皇帝作为李唐王朝的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李晔其实原本已与皇位无缘。他是唐懿宗李漼的第七子,前头有惠安皇后王氏(原为为贵妃)所生的兄长李儇。因而咸通十四年(873),当唐懿宗病入膏肓,众臣首先推举的太子候选人就是出身更尊贵,年纪更长(实际年龄十二岁)的李儇。同年年底李儇继位,李晔则被

  • 如何客观评价更始帝刘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更始帝

    刘玄是汉朝宗室后代,与刘秀兄弟同为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直系后裔,世代居住舂陵(湖北省枣阳市)。他为给屈死的弟弟报仇,广交宾客豪杰,后因宾客犯法受到连累,鞋底抹油逃匿至平林(今湖北省广水市平林镇) 。得知其父被官府抓为人质后,刘玄耍个小聪明,“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使

  • 唐高祖李渊生平介绍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高祖

    乱世出豪杰,时势造英雄,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唐高祖李渊是出类拔萃的一个。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势力纷纷倚兵自重,农民起义瞬间风起云涌,先后有上百支队伍树起了反隋大旗,隋朝大厦在烽烟四起中飘摇。在诸多反隋势力中,李渊不显山,不露水,起步也较晚,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一马当先攻下长安,并笑到了最后。

  • 如何客观评价魏明帝曹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明帝

    曹叡魏文帝曹魏的第二代皇帝,黄初七年 继位为帝。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但一直以来对曹叡的评价却是说他“无甚才略”,“奢淫无度,违理蔑伦”,对他的争议明显大于其祖父曹

  • 唐朝皇帝之唐中宗:李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中宗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曾两度在位为帝,但都没有执政过太长时间。在他的一生中毫无自由可言,被母亲武则天玩弄于股掌之间,曾一度想要自杀;同甘共苦的皇后想要做第二个武则天,在朝堂上拉帮结派还经常干预政事让中宗无可奈何;妹妹太平公主同样野心勃勃,在李显执政期间积极参与政治;中宗第二次在位四年后,&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