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明穆宗朱载坖?

如何客观评价明穆宗朱载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54 更新时间:2024/1/2 0:12:22

对于明朝历史上的16位皇帝,大部分都被人们所熟悉了,比如明朝初期的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比如明朝中期的朱祁镇、朱祁钰,再比如明朝后期的万历、天、崇祯这三位皇帝,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明穆宗朱载坖,可以说是明朝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帝。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朱载坖的名字比较生僻,二是因为朱载坖的在位时间不是非常久,只有6年左右,三是因为朱载坖的父亲是嘉靖,儿子是万历,正好处在这两位皇帝之间,或许也是明穆宗朱载坖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原因。

首先,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朱载坖生于嘉靖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1537年3月4日),为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子,他的母亲为杜康妃。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嘉靖皇帝册立次子朱载壡为太子、三子朱载坖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载坖一开始自然不是太子的人选。不过,到了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太子朱载壡薨,裕王朱载坖按照次序,应当被册立为太子。但是,由于明世宗次子朱载壡立为太子后享年不永,所以迟迟未予册立。同时,嘉靖皇帝对朱载坖极为冷淡,这让朱载坖在年少时期,并没有获得多少宠爱。

当然,如同明宪宗朱见深一样,经历磨难之后,明穆宗朱载坖无疑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皇帝宝座,并因此励精图治,成为一位合格的君主。

到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月,裕王和景王均出宫,居住于京师藩邸之中。彼时,景王朱载圳更得父皇宠爱,高调奢侈,与此相对应的是,裕王朱载坖则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嘉靖皇帝迟迟没有册立太子,这导致朝廷大臣也分为两个阵营。其中,就严嵩为首的大臣,支持朱载圳成为太子。而就徐阶等大臣,则支持朱载坖。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大臣郭希颜建议嘉靖皇帝册立太子,这直接触怒了明世宗,惨遭处斩。在此基础上,明世宗为了杜绝朝野的议论,于翌年二月命景王朱载圳出居安陆,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朱载圳去世,长期如履薄冰的朱载坖才得以成为事实上的太子,不用再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了。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明世宗驾崩,裕王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对于明穆宗朱载坖来说,他的父亲嘉靖皇帝在位长达45年,这在整个明朝历史上,是在位第二长的皇帝。而在位第一长的皇帝,就是明穆宗朱载坖的儿子万历皇帝。

对于嘉靖皇帝来说,在位后期长期不理朝政,这导致明朝的国力有所下滑。在此背景下,朱载坖即位后,立即纠正其父的弊政,将之前以言获罪的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抚恤并录用其后,免除次年一半田赋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同时,明穆宗朱载坖又停止明世宗为博孝名强行施行的明睿宗(即世宗本生父兴献王)明堂配享之礼(即秋季祭天,要以在位皇帝之父合祭,为此导致明太宗庙号被改为明成祖)。

值得注意的是,明穆宗朱载坖欣赏那些在嘉靖一朝因为敢于冒犯皇帝,劝谏的那些忠臣,例如海瑞,隆庆皇帝不但没有追究海瑞不尊敬其父的大不敬之罪,反而释放了他,还官复原职,不久又提升大理寺丞。对此,在笔者看来,明穆宗朱载坖的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明朝内部的矛盾,也让明朝上下焕然一新。

朱载坖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致力于解决困扰明朝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朱载坖还是藩王的时候,便非常关注明朝的边境。等到他即位之后,就启用抗倭名将戚继光负责京城门户防卫与辽东边防,戚继光的车马阵就是在这时发明的。在明朝历史上,戚继光自然是一流的将领了,所以,朱载坖重用戚继光,可谓知人善用了。

同时,朱载坖任用曹邦辅为兵部侍郎,与将军王陵都督宣府、大同,总管明朝西北一带边防。总督王崇古、谭纶主管平定贼寇的事务,天下大定。另外,朱载坖又升任李成梁为辽东总兵,大修战备,积极防御东北边患。为巩固明朝的边防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防卫效果。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虽然不能像朱棣一样南征北战,也没有像万历一样发起了万历三大征。但是,朱载坖在位期间,依然确保了明朝各地的平稳,而且是用比较小的成本,取得了这一成就。

并且,在笔者看来,朱载坖还促成了隆庆和议。隆庆五年(1570年)三月初八,朱载坖亲自下令执行和蒙古的通贡互市协议,允许册封俺答为顺义王。同年,边境市场正式开放,各地客商陆续赶到这里,开展贸易活动。同时开展互市贸易,互通有无。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隆庆和议的推行,无疑缓解了明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

最后,隆庆开关,也是朱载坖在位时的重要成就。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坖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策略,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对此,学者王裕巽经过分析认为,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从这一角度来看,万历皇帝在位时,能够发起万历三大征,自然离不开隆庆开关奠定的物质基础。

朱载坖力行节俭,信用内阁辅臣,并不加以掣肘,但是,朱载坖力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朱载坖在位时,也不能制止内阁辅臣之间的倾轧,这也与其本人仁厚而平庸的性格有关。对此,在笔者看来,明朝内阁之间的互相倾轧,自然加剧了明朝朝廷的内耗问题。并且,朱载坖沉湎于酒色之中,不够自律,最终在36岁的时候就病逝了,这无疑属于英年早逝的情况了。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朱载坖卧疾后,把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位大臣找来,进行了托孤。同月二十六日(7月5日),朱载坖病逝于乾清宫,庙号穆宗,葬于昌平昭陵。明穆宗朱载坖去世后,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标签: 朱载坖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思宗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中,崇祯绝对是极为特殊的一个,他虽是事实上的亡国之君,但却并非祸国殃民的无道昏君。崇祯是个非常复杂的皇帝,他继位之时大明已是摇摇欲坠,这个责任并不在于他;然而相较于历史上的亡国之

  • 如何客观评价唐昭宗李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昭宗

    一、意料之外的唐末皇帝作为李唐王朝的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李晔其实原本已与皇位无缘。他是唐懿宗李漼的第七子,前头有惠安皇后王氏(原为为贵妃)所生的兄长李儇。因而咸通十四年(873),当唐懿宗病入膏肓,众臣首先推举的太子候选人就是出身更尊贵,年纪更长(实际年龄十二岁)的李儇。同年年底李儇继位,李晔则被

  • 如何客观评价更始帝刘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更始帝

    刘玄是汉朝宗室后代,与刘秀兄弟同为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直系后裔,世代居住舂陵(湖北省枣阳市)。他为给屈死的弟弟报仇,广交宾客豪杰,后因宾客犯法受到连累,鞋底抹油逃匿至平林(今湖北省广水市平林镇) 。得知其父被官府抓为人质后,刘玄耍个小聪明,“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使

  • 唐高祖李渊生平介绍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高祖

    乱世出豪杰,时势造英雄,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唐高祖李渊是出类拔萃的一个。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势力纷纷倚兵自重,农民起义瞬间风起云涌,先后有上百支队伍树起了反隋大旗,隋朝大厦在烽烟四起中飘摇。在诸多反隋势力中,李渊不显山,不露水,起步也较晚,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一马当先攻下长安,并笑到了最后。

  • 如何客观评价魏明帝曹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明帝

    曹叡魏文帝曹魏的第二代皇帝,黄初七年 继位为帝。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但一直以来对曹叡的评价却是说他“无甚才略”,“奢淫无度,违理蔑伦”,对他的争议明显大于其祖父曹

  • 唐朝皇帝之唐中宗:李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中宗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曾两度在位为帝,但都没有执政过太长时间。在他的一生中毫无自由可言,被母亲武则天玩弄于股掌之间,曾一度想要自杀;同甘共苦的皇后想要做第二个武则天,在朝堂上拉帮结派还经常干预政事让中宗无可奈何;妹妹太平公主同样野心勃勃,在李显执政期间积极参与政治;中宗第二次在位四年后,&ldqu

  • 西汉末成家皇帝:公孙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公孙述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两汉间政治人物,让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公元35年春,汉光武帝刘秀为统一天下,挟平定隗嚣陇西割据势力余威,令征南大将军岑彭大举征伐蜀地同时,亲笔给自称白帝的公孙述写信劝降。公孙述却“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 唐朝皇帝:唐肃宗李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生于公元711年,逝于公元762年,终年51岁,在位6年,于公元762年受惊惧而死。他为何会惊惧而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亨是怎样一个人唐肃宗李亨,他的原名其实是李与,从名字上看,似乎很平凡,并没有多么出奇的地方。因为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所以出

  • 如何评价魏少帝曹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芳

    曹芳,字兰卿,曹魏第三位皇帝,他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也是曹魏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那曹芳是如何做上皇帝的呢?因此当时曹叡是皇帝,但是她他的儿子都全部夭折而亡,在这种情况下,曹叡为了让曹魏江山后继有人,这也是为了社稷着想,所以也开始为以后立太子做准备。

  • 东汉皇帝之汉少帝:刘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辩

    刘辩,即汉少帝,汉灵帝刘宏的嫡长子,生母是何皇后,由于生于汉末乱世,他的一生都是个悲剧。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少帝刘辩虽然为帝,但一则他年幼,二则朝政大权在何太后和何进手中,三则又有宦官乱政,所以他的帝位并不稳固。后来何进欲除宦官十常侍,于是就调董卓带兵进京,但十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