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皇帝之唐中宗:李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皇帝之唐中宗:李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90 更新时间:2024/1/8 12:18:26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曾两度在位为帝,但都没有执政过太长时间。在他的一生中毫无自由可言,被母亲武则天玩弄于股掌之间,曾一度想要自杀;同甘共苦的皇后想要做第二个武则天,在朝堂上拉帮结派还经常干预政事让中宗无可奈何;妹妹太平公主同样野心勃勃,在李显执政期间积极参与政治;中宗第二次在位四年后,“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景龙四年(710)六月,唐中宗李显居然被自己的皇后和女儿合谋毒死。可以说唐中宗一生被几个女人左右,经历的坎坷可以让他当选唐朝“最惨”皇帝之一了,是什么原因导致李显几度沉浮呢?

一、不幸为帝,一度沉浮

本来当皇帝的事是轮不到李显的,因为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性格软弱的他并没有被看好。而且很显然,哥哥李弘孝顺仁德,体恤民情,深得父皇母后的喜爱,还被册立为皇太子,未来继位为帝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没想到的是,体弱多病但李弘还是因为繁多的公务病倒,在不久后随帝后出行中猝然离世,太子则由李显的亲二哥李贤担任。虽然李贤监国为朝廷内外所颂扬,“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但李贤却与母后武氏不和,还数次责备李贤不懂得做一名合格的儿子,“《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数以书让勒”,后因为宫廷的政治斗争被贬为庶人,远离了束缚他的高墙,只不过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在弟弟李显为帝后被母亲赐死。李显就在哥哥一死一废后被立为被立为皇太子,在父亲李治病死后,继承帝位。

李显性格懦弱,政事皆取决于皇太后武则天,但鸟儿总是要长大的,为了向武则天对抗,李显想要重用皇后韦后的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因此在擢升韦皇后的父亲为豫州刺史后,还想要把他提拔为侍中,也就是实际的宰相,但被大臣裴炎阻止,这时李显很霸气说了一句让武则天大为恼火的话来,“我把天下都给韦玄贞也不是不可以,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竟然要把李氏天下拱手送给一个外姓人,就连武则天当时都只是临朝称制,不敢公然窃取大唐的江山,武则天一脚将李显从皇帝的位置上踢了下来,另立幼子李旦为帝,李显则被废为庐陵王,“废居于均州,又选于房州”。

二、福祸相依,二度沉浮

李显先后被软禁在均州、房州十余年,只有与妻韦氏相依为命,尝尽苦楚,李显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若是有机会重回帝位,他会满足妻子的一切要求,但真的有机会吗?武则天正式宣布登上帝位,李显只能上表逊位,而在母亲成为皇帝后,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这让被囚禁的李显恐慌不已。而宗室封王与地方的兵变让李显终日惶惶不安,这些人打着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旗号,不仅没有让李显看到一点复辟的希望,反而让他觉得这是一道绞命索,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自己勒死,韦氏劝他不要放弃,“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如此,李显只得在终日惶恐中屡屡支撑。

武则天佐持唐高宗朝政三十年,并在六十七岁时成为皇帝,然而在自己百年之后何人为继,武则天犯了难,用自己的儿子吧,自己杀了这么多李唐宗室的人,儿子难免不会报复,用同姓的侄儿吧,对自己的感恩戴德也不会超过三世。就在武则天纠结是立子还是立侄时,她最敬重的“国老”的狄仁杰给她出主意了,“臣观天人未厌唐德。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而后狄仁杰又为武则天解梦,终于让武则天下定决心,她密令李显回洛阳,并重新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经过这么多年的人情冷暖,李显也学聪明了,他积极笼络母亲武姓族人,巩固自己的位置。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为首发起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李显复位称帝,“丙午,即皇帝位于通天宫,大赦天下。”然而这个皇帝的位置并不舒服,因为愧疚,李显不顾大臣阻挠,不仅恢复了韦氏的皇后之位,还破格追封韦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后参预朝政,而尝到掌握大权的滋味后,韦皇后与武氏族人越走越近,她还与李显的妃子上官婉儿、武则天之侄武三思淫乱后宫,给李显戴了两顶绿帽而李显竟然毫不知情,同时还左右着朝政让李显苦不堪言。

同时,因为安乐公主幼年的生活并不好,李显觉得亏欠了女儿,与韦氏对她十分宠爱,自幼听其所欲,无不允许,这让从小就养成了恃宠而骄、蛮横霸道的脾气。到了李显为皇帝后,安乐公主愈发猖狂,不仅大肆卖官鬻爵,生活也极其奢靡,甚至也想成为武则天一样参政议政的存在,“请废重俊为王,自立为皇太女”,最后还与母亲合谋毒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无论是儿子、丈夫、父亲还是皇帝的角色,李显都做得很失败,一生活在女人的掌控下,可能死亡对于李显是最好的解脱吧。

标签: 唐中宗

更多文章

  • 西汉末成家皇帝:公孙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公孙述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两汉间政治人物,让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公元35年春,汉光武帝刘秀为统一天下,挟平定隗嚣陇西割据势力余威,令征南大将军岑彭大举征伐蜀地同时,亲笔给自称白帝的公孙述写信劝降。公孙述却“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 唐朝皇帝:唐肃宗李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生于公元711年,逝于公元762年,终年51岁,在位6年,于公元762年受惊惧而死。他为何会惊惧而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亨是怎样一个人唐肃宗李亨,他的原名其实是李与,从名字上看,似乎很平凡,并没有多么出奇的地方。因为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所以出

  • 如何评价魏少帝曹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芳

    曹芳,字兰卿,曹魏第三位皇帝,他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也是曹魏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那曹芳是如何做上皇帝的呢?因此当时曹叡是皇帝,但是她他的儿子都全部夭折而亡,在这种情况下,曹叡为了让曹魏江山后继有人,这也是为了社稷着想,所以也开始为以后立太子做准备。

  • 东汉皇帝之汉少帝:刘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辩

    刘辩,即汉少帝,汉灵帝刘宏的嫡长子,生母是何皇后,由于生于汉末乱世,他的一生都是个悲剧。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少帝刘辩虽然为帝,但一则他年幼,二则朝政大权在何太后和何进手中,三则又有宦官乱政,所以他的帝位并不稳固。后来何进欲除宦官十常侍,于是就调董卓带兵进京,但十常侍

  • 如何评价汉景帝刘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景帝

    “文景之治”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治世”,它指的是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采纳黄老之学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实行轻徭薄役、鼓励生产的政策,从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一段时期。因为文景之治的成功,后人常常称赞文帝、景帝是仁慈之君,提倡君主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后

  • 如何客观评价北齐文宣帝高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高洋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齐皇帝高洋,被认为是前半生是天使,后半生是魔鬼。一方面,他聪颖绝伦,精明强干。在他年幼时,他的父亲高欢想测试儿子们的智力,给每个儿子发了一堆乱麻,看谁整理得快。高洋

  • 如何客观评价汉昭帝刘弗陵?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昭帝

    刘弗陵,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为之后的”昭宣中兴“打下基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著名大帝李世民曾言道:昔汉昭帝之保霍光,魏太祖之明程昱,朕之不德,庶几于此。对于汉昭帝来说,他从父亲汉武帝手中接过的并不只是

  • 宋徽宗赵佶在艺术上的造诣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徽宗

    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他不是一名合格的君主,却是杰出的艺术家,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颇具天赋,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很多人也都知道,宋徽宗赵佶几乎就差点成为亡国之君了,只不过他在紧要关头把皇位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否则他很大概率要顶上这个帽子了。在很多人看来

  • 三国曹魏少帝:曹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髦

    曹髦 ,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司马昭弑君,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曹魏都城洛阳的重要历史事件。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背叛而泄密,其本人被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指使武士成济弑杀于南

  • 三国东吴宗室权臣:孙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綝

    在三国时期,提到著名的权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董卓、曹操、司马懿等人。其中,就董卓来说,在东汉末年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从而权倾朝野。在董卓之后,曹操这位权臣,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在曹魏建立后,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