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后梁梁太祖朱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五代后梁梁太祖朱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3 更新时间:2024/1/17 14:05:12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五代时期后梁开国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乱,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赐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强奸儿媳。后为三子朱友珪所杀,终年59岁。

生平

朱全忠出生于大中六年(852年)12月5日。朱全忠原名朱温,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年幼丧父,年少时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无赖。[1]

乾符四年(877年)朱温参加黄巢军,反抗朝廷,屡立战功,很快升为大将。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同州防御使,率军攻打河中。由于屡战屡败,怕受责罚,于是叛变降唐,投归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唐僖宗任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中和三年(883年)又被授以宣武节度使,随后击败黄巢。

龙纪元年(889年)斩黄巢余部蔡州节度使秦宗权,被封为东平王。黄巢覆亡后,唐帝国已名存实亡,各藩镇拥兵自重,其中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镇海节度使钱镠、淮南节度副大使杨行密等人势力最大,史载“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

天复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宰相崔胤乃召朱全忠救驾。韩全诲不得已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进攻凤翔,凤翔食尽待援。天复三年(903年),节度使李茂贞杀宦官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护送昭宗出城,昭宗又回到长安。崔胤指责宦官“大则构扇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爵,蠹害朝政”,不久朱全忠尽杀宦官数百人,废神策军,完全控制皇室。天复元年(901年)封为梁王。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杀宰相崔胤,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八月壬寅夜,指使朱友恭、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等人杀昭宗,另立其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一夕杀尽杀宰相裴枢、崔远等朝臣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年末,预备篡位称帝,让宰相柳璨、蒋玄晖谋划受九锡,蒋玄晖与太常卿张廷范认为天下未定不可过急,朱全忠不悦。宣徽副使蒋殷、赵殷衡素与蒋玄晖、张廷范不和,趁机诬告他们与柳璨对何太后盟誓复唐,朱全忠怒,遣使杀蒋玄晖,密令蒋殷、赵殷衡在积善宫缢杀何太后,迫哀帝下诏称太后系秽乱宫闱自杀谢罪,追废为庶人,停新年郊礼。又贬杀柳璨、张廷范。

朱全忠为节度使时,用法苛严,大军交战时,如将军战死,所部士卒则一律斩首,称“跋队斩”,自是战无不胜。而且士卒逃匿州郡,不归者甚众,为防士卒逃亡,朱全忠命军士纹面以记军号[2]

开平元年(907年)废唐哀帝,自行称帝,改名为晃,建都开封,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后人称为后梁太祖。封李柷为济阴王,次年又杀李柷,自此唐朝结束289年的统治,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纷乱时期。

朱全忠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法之外不得妄有科配,并曾因侄子朱友谅不恤灾民却进献瑞麦怒罢其官;但因连年战事,民不聊生,开平四年(910年)发生柏乡之战并战败,与晋王李存勗矛盾加剧。晚年宫廷内陷入权力斗争。朱温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夫人在世时尚能劝止,死后却大肆淫乱,甚至乱伦,包括儿媳都得入宫侍寝[3]。乾化二年(912年)被三子朱友珪刺杀,终年59岁,在位6年。

评价

毛泽东评价他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家庭

  1. 张氏,开平二年,追封贤妃[7]。《旧五代史》引《北梦琐言》曰:“梁祖魏国夫人张氏,砀山富室女,父蕤,曾为宋州刺史。温时闻张有姿色,私心倾慕,有丽华(阴丽华)之叹。及温在同州,得张于兵间,因以妇礼纳之。”《新五代史》里说她“贤明精悍”想必她是一个精明、骠悍、善于掌握男人致命弱点的女性。

  1. 第二夫人武威郡君石氏,静难功臣、金紫光禄大夫、武威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石彦辞妹[8]

  2. 昭仪陈氏

  3. 昭容李氏

  4. 美人段氏,段凝妹[9]

  5. 某氏,朱瑾妻

  1. 广德靖王朱全昱

  2. 朗王朱存

子女

  1. 郴王朱友裕,904年卒

  2. 郢王朱友珪

  3. 福王朱友璋

  4. 贺王朱友雍

  5. 建王朱友徽

  6. 康王朱友孜,915年为朱友贞所杀

  7. 末帝(均王)朱友贞,正妻张氏所生

义子

  1. 博王朱友文(原名康勤)

  2. 冀王朱友谦(原名朱简)

  3. 左龙虎统军朱友恭(原名李彦威),904年伏诛并恢复本名

  4. 朱友让(原名李七郎、李让)

  5. 朱汉宾,军校朱元礼子

  1. 安阳公主,长女。嫁罗绍威子罗廷规

  2. 长乐公主,嫁赵犨子赵岩

  3. 金华公主,罗廷规继室,后出家为尼

  4. 普宁公主,嫁王镕子王昭祚

  5. 真宁公主

标签: 朱温

更多文章

  • 五代后梁梁废帝朱友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友珪

    朱友珪(885年-913年3月27日),小字遥喜,五代时期后梁皇帝,为后梁太祖朱全忠之第三子,弑父自立。登基后不得民心,为袁象先所杀。生平朱友珪之母为亳州营妓,唐僖宗光启年间(885年-888年),朱温有一次率军经过亳州,召其母陪侍,并且使之怀孕,朱温离去后,其母差人告以生男,朱温大喜,遂名遥喜,

  • 五代后梁梁末帝朱友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友贞

    朱友贞(888年-923年11月18日),后改名朱瑱、朱锽,五代时期后梁皇帝,为后梁太祖朱全忠之第四子,也是朱全忠的嫡子,母亲张夫人。朱友珪异母弟。亡国后,被后唐追废为庶人。朱友贞在位10年,在五代诸帝中在位年期最长。生平朱友贞在朱全忠篡唐后,被封为均王。后梁开平四年(910年)被任命为东京马步军

  • 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司马衷真的是白痴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衷

    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最终结束了曹魏的历史,建立了西晋王朝。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西晋的存在时间不是太长,远远比不上西汉、东汉、唐朝、明朝、清朝等。究其原因,来自西晋宗室的八王之乱,成为西晋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而就八王之乱来说,之所以能够愈演愈烈,显然和西晋第二位皇帝司

  • 五代后晋晋高祖石敬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石敬瑭

    晋高祖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1][2]),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在位: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庙号高祖,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并向辽太宗自称儿皇帝。早期《新五代史》指石敬瑭的祖先出身西夷,为沙

  • 五代后晋晋出帝石重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石重贵

    晋出帝石重贵(914年-974年),又称少帝,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死,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亡。早期石重贵出生于太原,是石敬瑭的侄

  • 五代后汉汉高祖刘知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知远

    汉高祖刘知远(895年-948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五代时期后汉开国皇帝,沙陀族,即帝位后改名刘暠,947年948年在位,死后谥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在太原出生,祖先是沙陀人,父名琠,冒姓刘氏[1]:222。生平刘知远最初是李嗣源(后来的后唐明宗)的部下,邺城之变,李嗣源登基后,刘知远在

  • 五代后汉汉隐帝刘承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承祐

    汉隐帝刘承祐(931年-951年),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汉第二个皇帝,948年951年在位。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死后,承祐即位,年十八岁。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祐。堂侄刘继文墓志载其为“少帝承翰”。族灭群臣致郭威代汉当时国事完全取决于重臣杨邠、郭

  • 五代后周周太祖郭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郭威

    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1日),字文仲,小名“郭雀儿”,籍贯邢州尧山(今天河北省隆尧)。五代时期后周开国皇帝(951年954年)。[1]原为五代后汉的枢密使,却因隐帝疑忌之下,全家被杀。怒而起兵,隐帝死于乱军之中,郭威不久发动黄旗加身的兵变,建立后周。

  • 五代后周周世宗柴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又名郭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于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在郭威之后继承帝位,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根据史书记录,在此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建

  • 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建

    前蜀高祖王建(847年2月26日-918年7月11日[1]),字光图,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907年-918年在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生平少年时为无赖,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乡里称为“贼王八”,黄巢起事时期投效唐朝军队,隶属忠武军。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地护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