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考古则言: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对古代中国的领土开拓有其贡献,所谓“纣克东夷”,就是开拓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西周正是乘“纣克东夷”的机会东进灭商的。而有史书上记载的纣也是个良才美质的人,说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博闻广见。而且武艺高超,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传说他能倒拖九牛,托梁换柱,深得他父亲的喜爱。而商纣王统治商朝后,还铸造大量兵器,如用青铜制造的箭镞,精巧而锋利、射程远、杀伤力大,一举击溃了一直对其统治有威胁的东夷部落,把疆土开拓到中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传播了文化。怎样?????那是什么原因使纣一步一步被丑化的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政治宣传的需要。“胜者为王败者寇”,当时的周王朝虽然灭了商,但并不是一个大国,他要巩固他的政权,稳定和笼络他的民心,自然需要一些政治手段。纣王当然不是没一点缺点,而且纣王一把火已经把自己烧死了,把他的这些缺点再搬出来,怎么添油加醋造势一番都关系不大了,灭掉商纣王的西周帝王们,以及其后的御用文人们,根据政治的需要,于是把死去的纣王的事一再编排,终于使他成了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人。
纣王的故事商纣王淫乱,商纣的叔父比干说:“做大臣的,如果不能冒死劝谏国君,那还算什么忠臣!”于是,比干态度强硬的劝谏商纣。商纣大怒说:“你这样做是想当圣人吧?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孔穴,我看看你有没有。”说罢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来观看。意义:商纣王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心脏解剖。近600年的商王朝不乏阳光灿烂的日子,从开国的成汤到中兴的盘庚以及鼎盛时期的武丁,都是强大昌盛的代表。然而商王朝历经17世31王,谁的知名度也比不上帝辛(即纣王),“比干剖心”几乎抹去了整个商王朝的亮色。3000多年来,“商纣”几乎成了荒淫暴虐的代名词,而比干则成了中国历史上以死谏言的亘古忠臣,引领着历代谏臣前仆后继,赴汤蹈火。近600年的商王朝不乏阳光灿烂的日子,从开国的成汤到中兴的盘庚以及鼎盛时期的武丁,都是强大昌盛的代表。听听《诗经》里唱的就知道了:“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那时,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已经北达今天的内蒙,南到长江流域,西抵青海湖,东至渤海辽东半岛。然而商王朝历经17世31王,谁的知名度也比不上帝辛(即纣王),“比干剖心”的事迹把他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3000多年来,“商纣”几乎成了荒淫暴虐的代名词,而比干则成了中国历史上以死谏言的亘古忠臣。%BA%EC%CF%DF%C5%AC/blog/item/c4efb78b271e017e9f2fb4dc.html朝歌纣王的故事少年时光,年复一年,无声无息地流散在朝歌山间。直至一日,一人接了帝位,作了商王,治国,平天下,余生全献给苍生。轰轰烈烈,烟尘滚滚,然而参透了,也不过是年复一年的事情。一朝歌山最美的时节是五月,蔷薇花开的时节。蔷薇花间弥漫着五月疏淡的阳光,衍生出一种温柔清新的美来。所以,启和辛都以为,五月的朝歌山,是最美的。商,帝乙十四年,启十八岁,辛十六岁。那一年五月,他们和平常一样,跑到殷都沫旁边的朝歌山练武。启在习剑。启执檀木剑,东夷贡品。东夷产好檀木,东夷人又善制剑。东夷檀木剑为商贵族最流行的玩物。启所用的檀木剑更乃是极品之作。剑把雕花,剑身镌女娲回眸图。女娲于百劫中回眸嫣然一笑。满眼前尘,流于剑气。启着白衣,口念剑诀。剑招奇巧,身形飘逸。辛就坐在一边的山石上看着启。启习完最后一式,收剑,对辛笑道:“你又偷懒,回去箕子老师检查你的拳,你打不熟,小心他罚你。”辛坐在高高的山石上,双腿在半空中来回荡着,道:“我早就打熟了。就算比干王叔叫我讲道,我也能讲。”歪着头看了启一会儿,又道:“哥,你把你的剑借我玩玩吧。我一定小心使,不给你弄坏。”剑是父王赐的。启与辛虽为同母,然而兄长甚得宠爱。哥哥有赐剑,弟弟没有,小孩子眼馋,看哥哥舞得好看,想借来过过干瘾。辛自小便练赤手功夫。他身形虽和启一样瘦削,却拥有天生神力。一拳的力量,比正常的壮年男子还大十倍。王叔箕子也是教武功的老师,因他力大无穷,便一门心思教他百位拳,合欢掌,大一些,再要他拿刀剑,就拿不惯了。索性再不用兵器。启看看手中剑,踌躇片刻,些许不舍,终究还是答应,待辛跳下来,交到他手中,不忘叮嘱:“小心一些舞,老师没教过你剑法,可会使?只可刺、劈、挑、抹,不可砍的。”辛哪里听得进去,双手握着剑柄,在空中乱挥一阵。口中哇哇大叫。启一面担心剑给划花,一面又看辛滑稽的模样要笑。兄弟两人,就将半天的时光给打发过去了。两个人耍累了,就躺在朝歌山的向阳面讲话。“朝歌山多美啊。”辛躺了个“大”字形,真是舒服,“哥,我们叫父王把帝都迁到这里来吧!”启将胳膊枕在头下,闭目养神,好笑:“傻子,哪里有人乱迁都的?”辛想了想,道:“沫不就是先王迁都来的嘛!倘若我们还在毫,统统都要给饿死那里老是发大水。”越想越得意,右肘支起半身,向着启道:“哥,把帝都迁到朝歌城来,建一座老高老高的房子,站在房顶上,就能看见朝歌所有的东西吧?蔷薇也是能见得的!你去求求父王,父王喜欢你,兴许就答应。”启也不睁眼,懒懒道:“哪里能见到蔷薇,站在顶高的地方向下看,人也只是似蝼蚁,蔷薇不过是尘埃罢了。”辛听了,放下手肘,趴在地上发呆。闲不住半刻,又问:“哥,你若做了大王,把都城迁到朝歌来好了。哥,你会做大王的喔?”启与辛的母亲常黎氏,眼神永远像冬天的湖水一样寒冷,她是一个让人觉得模糊的女人,她的美也很模糊,好像也藏匿在湖水下,看不真切。常黎氏没有得过君王特别多的宠爱,也没有受过冷淡,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生了两个王子。两个儿子长得都随她。王后去世后,她便因家族的地位和自己资格最老,从庶妃升为正宫。也无人异议。她一生模糊得让人对她无从指摘。长子启有幸得帝乙的宠幸,都默认他是将来的大王。启自己也知道,却从来不曾认真考虑过。只知道和箕子老师习剑,和比干老师学道。一有空,就和弟弟辛跑到朝歌城来玩。少年才俊,娟秀潇洒。帝喜爱,赐东夷檀木剑,都说剑是贵族才能舞出来的兵器。启舞起来仪态翩翩。做大王也很好啊,统领诸侯,万民叩拜。见过父王站于高台上,那一刻君临天下,嘴角有不明意味的微笑,身后是气息模糊的母后。做大王,也很好吧?辛还在絮絮叨叨的说:“……如果死了能埋在朝歌就好了。哥,你就帮我在这里修一座墓,封我作‘商第一勇士’,很神气的!”启敲他的脑袋:“你啊,能吃能睡,恐怕要活得比圣人还久,成个‘老不死’。”辛摇头:“圣人今年有一百多岁了,我不活那么久的。”启一时不知道该接什么话,两个人就静静的不出声。蔷薇花香,夹着阳光的味道,人都醉了。休息足了,兄弟便要下山,回宫里。倘若被比干王叔知道私溜出宫,是要罚的。朝歌山是两个人的秘密基地。少年时光,年复一年,无声无息地流散在朝歌山间。直至一日,一人接了帝位,作了商王,治国,平天下,余生全献给苍生。轰轰烈烈,烟尘滚滚,然而参透了,也不过是年复一年的事情。母后边吃杏子边说:“辛……启的命就不及你。”是啊,启要接大位,日子便要过得风起云涌了,哪里比得上自己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好。杏子核吐了一地。宫女穿粉色流苏裙,蟋蟋唆唆的跪在旁边,拾起来。活一百岁太久了。二少年无忧,边下山边唱宫中歌姬小曲。后宫数不清的歌姬,佳节庆典之日便由父王抽青铜牌选人来唱。一个歌姬一枚牌,皆有编号:甲、乙、丙、丁……天干地支用完了,便用星宿名。青铜牌满满一个楠木坛。手放进去拨两下,叮当作响,清脆悦耳。也让后、妃抽,一个女子,亲点另一个女子来取悦自己和她的男人。歌姬多为战败部族的女孩。任声音再甜美,还是挥不去三分戚戚。“……朝歌山,朝歌山,七月莲香,八月蝉,九月流莺伤别绪,又到三月相间欢……”一曲未尽,忽听见有虎啸传来。一声近似一声,回头一看,竟有一只白虎正盯着他们。兄弟二人心下一惊。来过朝歌山这么多年,从不曾见过有虎熊豺狼,不想今日竟来了一只老虎。平日在宫里也见过勇士斗虎。那是宫中众多娱乐节目的一种。女眷一般都是不看的,怕血腥。将人与虎圈在一个场子里,观众从大王到贵族,依次坐开,隔岸观火。老虎虽则磨平了爪子,拔掉了犬牙,但终究还是老虎,不是你死就它亡,全凭一双手,挡住了,就有荣华富贵,挡不住,就送一条命。值得的。启与辛,从未见过那般漂亮的老虎。老虎通身的皮毛如白雪般无暇,虎纹油黑发亮,黑白分明。一双琥珀色的眼睛,幽幽的闪着。启与辛,定定的站在原地,和白虎对峙。启紧紧握着木剑,小声对辛道:“它若扑过来,我攻它头,你攻它尾。一只虎,我们两个人,还是治得的。”启话音刚落,但见辛已然扑向白虎了。他双拳呼呼的向老虎打去,边打边叫:“哥!你就站在那里!不要动!”启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知道弟弟要试试自己的身手。便站在一边,大声应道:“好!我不动!我就在旁边看着,过一会儿再上来。”辛与白虎打得难舍难分。流星般的拳头将那只白虎擂得狂叫起来。顿时山林变色,百鸟惊飞。辛不管,只一个劲儿的打。辛有一身好力气,身材不魁梧,力道却大得惊人。小时侯和王室手足或是其他贵族子弟玩,比力气,是百战百胜。有一次,一口气举起一座假山。同伴都啧啧称奇,还把大王喊来看。大王也称奇,说:“好大的力气!”又把许多妃子也引了出来,看他的神力。假山比他人高两倍多,辛举着他,一点也不觉得重,感到轻飘飘的,几乎还可以跳舞。从头到尾,辛都一直举着那座假山,直到人散尽。辛举着假山,满脑子都是父王在说:“好大的力气。”就为着这句话,辛没有用一点巧力辛知道如何偷工减料,便可以省一些力气。后来,人们都知道他力气大,看到他,便要说:“看不出来,瘦瘦的,不像那么有力气的人啊。”于是叫他证明,辛点点头,就在现场找一个很重的东西扛起来。孩子都知道辛力气大,也就不再和他比力气。人们看够了,也就觉得理所当然,不以为怪了。只有辛自己记得,父王有一次说:“好大的力气。”语气是赞赏和惊奇的。王叔箕子教他徒手的功夫。箕子总是夸奖他说:“辛啊,就是力气大!”辛练过一阵子剑。再重的青铜剑到他手里都成了玩具。比画起来,没板没眼。箕子说:“你没有天分啊。”没有天分那就不练了吧。如果只是力气大,就不要活到一百岁。顶好是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惊天地,泣鬼神的死。比如去战场上英勇作战,死在血泊里。辛的力气虽然大,但是那只白虎也异于一般,凶猛异常。辛的右肩躲得慢了半拍,被那白虎的利爪刮了一下,淡青色的衣衫被撕去一大块。右肩血流如柱。启一见,急了,跃过来对着虎头就要刺。平常贵族将檀木剑作装饰的玩物,启练的剑法,却可以用来要人的命。启这一剑方刺出,却见辛挺身挡过来。启一惊,收剑招,剑气划来,把辛冲得一个踉跄。辛站稳后,喝道:“哥!你就给我站在那里!”启也料不到辛会给那畜牲挡一剑,茫茫然的就站住了。辛便又孤身一人,和白虎纠缠在一起。辛满嘴是血,有自己的,有白虎的。是顾不得讲章法了,咬了白虎的脖子。白虎痛极,叫声震天,辛用双手按住白虎的前肢,用脚踹它。边打边记挂着启要来帮他,反复叫道:“哥!你千万别帮我!”又和白虎滚在一起。杀啊,杀啊,杀啊……人与白虎,这二者本来无怨无仇,却分明在殊死的搏斗。以后若是去了战场,也是这样的。父王说:“好大的力气啊!”箕子说:“你没有天分啊。”母后边吃杏子边说:“辛……启的命就不及你。”是啊,启要接大位,日子便要过得风起云涌了,哪里比得上自己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好。杏子核吐了一地。宫女穿粉色流苏裙,蟋蟋唆唆的跪在旁边,拾起来。活一百岁太久了。辛这才心满意足的微笑起来:“哥……我也可以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吧……”三把朝歌山当作了沙场,把一只白虎当作了千军万马。杀得眼睛也红了。一个卑微的人物,做起一场英雄的春秋梦。以为自己横扫千军,狂放的笑起来。启不知道辛为何要笑,看着辛,突然打心底里寒凉起来。眼前一幕,恍然是梦一般。又听见辛的笑声,响彻云霄,竟是声声凄厉入骨,哭一般似的。启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辛。辛其实比自己更像母后。疏眉淡眼。有时候,好像在神游。在王子里不太起眼。人多的时候,静静的,和启两个人的时候,话却很多。母后常说:“启,你的命不如辛。”说话的时候眼睛一亮,神采只是一瞬间,立刻又灭了。说什么命呢。只偶尔想一下,自己若是接了位,当然要做好大王,和东夷一仗,父王恐怕是打不完了,自己肯定要接着打。但是绝对不让辛去前线。辛的命就应该比自己好。正恍惚着,笑声突然没有了,启这才惊醒,见辛被虎尾扫晕在地。再顾不得别的,抄起木剑狠狠刺去。那白虎见启刺它,竟躲也不躲,就生生给他刺!启又刺几剑,那白虎如同中了邪一般,石像一样里在那里。辛搏了命去杀它,它不死,启只刺了两三剑,它竟避也不避的倒下了。启心里奇怪,想这白虎莫不是给辛打坏了脑袋。边想,边去看辛如何。见他浑身是血,又生气,又心疼,早知道就不该由着他的性子。细细看了看,还好没有大碍,只是过于疲累和流多了血。辛睁开眼睛,问:“哥……老虎打死了吗?”启说:“死了。”辛问:“是我打死的吗?”启见他心心念念要打死那只老虎,只道他小孩子好胜,于是安慰他:“是你打死的!命也不要了!”辛这才心满意足的微笑起来:“哥……我也可以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吧……”启脱下外罩,包住辛,一把把他背起来。匆匆下山。辛在启背后,又叫:“不好了!”启以为他担心回去有人看了他的伤,责问他。想告诉他早就想好一个谎,可以敷衍过去。还没说,辛却道:“应该把虎皮剥下来,回去做披风,你一件,我一件。”启不禁好笑。还在算计着那只白虎,也不知道是不是前世有仇。启见老者并无恶意,又见辛那副自豪的样子,便应和道:“是他杀的。”是他杀的,就让他做一回英雄吧。四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山下。山下有朝歌亭,卖凉茶小吃,供过路人休憩。启和辛的马就寄放在朝歌亭里。彼时朝歌亭稀稀疏疏坐着几个人。有一个老者最为惹人注意。那老者一身平常的灰布衣,却掩不住一股仙风。年龄在六十开外。正端坐在朝歌亭喝茶。老者看见启和辛过来了,点头微笑起来:“两位是从朝歌山上下来的?”启点点头。老者又问:“可听见虎啸?”启道奇道:“你怎知山上有老虎?”老者到:“那虎是我的。昨天放它到山上跑跑。”启和辛皆吃了一惊。暗叫不好,杀了人家的老虎。老者喝一口茶,缓缓道:“你们二位,谁杀了那只虎啊?”辛脱口道:“你怎么……”话还没说完,就知道漏了底。赶紧低下头。启看那老者出尘脱俗,知道他非一般人物,怕他为难杀虎的人,于是道:“是我杀的!我也不是故意的。我赔给你!”老者细细看了看启,道:“我那白虎乃一神兽,你拿什么赔?”辛知道哥哥在袒护自己,赶忙道:“老虎是我杀的!我一个人杀的!”老者呵呵笑起来:“你们也不必害怕。我养那只虎,原就是为了要等人杀它。”辛道:“那你等到了,就是我杀了那老虎。”启见老者并无恶意,又见辛那副自豪的样子,便应和道:“是他杀的。”是他杀的,就让他做一回英雄吧。那老者点点头道:“原来是你杀的。”启和辛正欲问个究竟,一转眼,那老者却不见了踪影。帝乙十七年,乙驾崩。帝辛继位。称纣王。五商,帝乙十四年,五月,云游四海的圣人现身商殷。见得帝乙,于小厅中私谈了两个时辰。在那两个时辰后,圣人继续浪迹天涯,而帝乙做出了十二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决策。其中有一条:立商,第三子辛为储。这个消息轰动了朝野。谁也没有料到,启居然落了马,换了辛。关于这个决定,众说纷纭。然而一干人等,怕多是猎奇。皇室内部,同室操戈,大位之争,转眼一个变数,天下还是天下。站错队的,至多也是不容于天下。即与天下为敌,输了,也没什么好计较的。启并不知道,是自己的一句话,把江山送给了辛。启与辛都不知道,神谕早有言:商子杀白虎者,兴天下;杀白虎不得者,祸天下。启对辛说:“是你打死的!命也不要了!”刹那间,命运不知是颠倒,还是还了本原。帝乙十七年,乙驾崩。帝辛继位。称纣王。第一个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