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筷子的历史

筷子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33 更新时间:2023/12/22 1:19:56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

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

我国是筷箸的发源地,用箸进餐历史悠久,我国是筷子的发源地,用箸进餐历史悠久,在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

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这虽是对纣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惧的陈述。

但却从象牙筷所引起的宫廷事件中,为我们追溯箸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文字史料,纣为商代末朝的君主,以此推算,我国公元前1144年前后,也就是说我国在三千一百多年前已出现了精制的象牙箸。

扩展资料:

1、古人的筷子:

首先,筷子必须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中国人讲究“阴阳两和”、合二为一”,意求圆满;

这种暗含“灵与肉”、“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观念,在筷子上得以显现,才有了“一双筷子”的说法,中国筷子形状近似长方体或圆柱体,较长且厚重,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象征人的“七情六欲”。

材质多以木质或竹制,也有用象牙、红木、金银等名贵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箸,更善运用各雕刻工艺,彰显典雅,极具古典气质,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

2、古人对筷子的使用及寓意:

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

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

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筷子上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寓意:

龙凤图案寓意:送新婚夫妻,表达姻缘的珍贵恒久;

梅兰竹菊寓意:代表了中华民族气节及君子风范;

狮子图案寓意:事事如意,辟邪镇宅;

八仙过海寓意:吉祥、智慧与成与功;

贝壳图案寓意:凝聚财务,有利正财及事业;

鱼的图案寓意:平步青云,前程大好;年年有余、富贵有余;金玉满堂,吉庆有余;

福临门寓意:福、禄、寿、喜、财,喜鹊图案,寓意:喜鹊登梅、喜上眉梢、喜上加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筷子

筷子,是中国独特的进食工具,中国人使用它的历史至少持续了三千年。

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jiā),汉代时已称“箸”,到了明代才开始被称“筷”。关于筷子,比较有名的是关于商王纣用象牙筷的记载。《韩非子喻老》说:“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也就是说商王纣以象牙为箸,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

这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20世纪的考古发现也验证了这一点。1934年至1935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青铜箸六支。1994年湖北长阳县香炉石遗址出土商代中期(前15前14世纪)的骨箸,长16厘米。

到了明清,箸的称呼终于转变为“筷子”。明成化十一年(1475),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

“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今江苏吴县)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

意思是说,江南地区的船家在开船过程中期盼尽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不祥之字,“箸”与“住”音同,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即传开,以致士大夫也跟着叫起。“快儿”再加一竹字头,就成为“筷子”。

在中国民间,筷子历来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的婚庆礼仪中,成双成对的筷子寓意快生贵子、快快乐乐、和睦相处等好兆头;筷子外形直而不弯,还被古人视为刚正不阿的象征,文人墨客咏颂筷子的诗歌也不少。

扩展资料

使用筷子的礼节:

1、夹起食物之后,不应该放回盘碟。

2、不能用筷子对着人或用餐时拿筷子指手画脚。

3、不能将筷子插入一碗米或饭。这是祖先奉献物安置方法,有不祥的征兆,参见脚尾饭。

4、不与他人的筷子相争。

5、赴宴的时候,不应提前于主人动筷子(汤匙亦然)。

6、在有些国家,会等客人(或者在座最年长者)动作才开始吃饭。

7、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盘上来回的转而却又不夹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筷子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商朝灭亡最后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叫子受(子是他的姓,受是他的名,他又叫纣,一般人叫他商纣),也叫辛。据说后来他在露台也造了一个大池子,全装满了酒,肉挂满了整个宫廷,叫做酒池肉林。殷纣昏庸.残暴,重赋杂税.酷刑罪罚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八方诸侯纷纷撑旗起义,英雄之中最得民心者当属周武王。顺民意.行天道

  • 商纣为什么又称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汤,姓子,原名履,汤是他的字,又称武汤、成汤.据说他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成汤是商朝开国君主!而商纣指的是商朝最后一代君主殷纣王。两人虽然都是商朝国君,但不是同一个人。一,从国民角度来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背离人民的统治者必将亡国,背离人民的人将被淹没在唾骂声中;二,

  • 十双筷子兄弟的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从前有一个农场主快要死了,就把他的三个儿子叫来,拿出一双筷子,轻而易举地把筷子折断了,又拿出十双筷子,想要折断却很费劲。于是告诉他的三个儿子:“一双筷子再怎么坚硬其力量也是有限的,而十双筷子就算是很普通的筷子组成,其合力也远远超过十双筷子的简单相加。”于是三个男孩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好累^-^,大概

  • 淫乱的君主吗?商纣真的是暴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本名子辛,是帝乙少子。商纣真如有些史书中说得那么不堪吗?其实不然。从古至今,许多专家都认为纣王的罪名其实大多是别人对他的诬蔑。在现存的典籍记载中,孔子的大弟子子贡曾指出:“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宋人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也曾指出:“纣大造宫殿,建酒林肉池

  • 大明王朝1566说的是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刚愎自用、练道修玄二十载,以一己之私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

  • 中国的筷子的来源和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经过神鸟指点而发明了筷子,并且第一双筷子还是使用神竹制作的。民间相传姜子牙在隐居的时候,天天就知道钓鱼,什么都不做,日子过得非常穷困,导致他的老婆天天抱怨。有一天他钓鱼回到家,看到老婆一反常态,格外热情的迎接他,对他说:你饿了吧,我已经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也确实是饿了,伸手去抓肉就要吃。

  • 中国的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白蛇传故事梗概清明细雨中,白,青二蛇化身民女白素贞,青儿,往西湖游玩,得许仙相送一程.素贞前世为许仙所救,故以借伞为名,施法与许仙成亲,以报相救之恩.其后,夫妇于镇江开设'葆和堂'药局.山寺法海和尚遇许仙,见其妖气缠身,嘱咐他在端午之日给素贞喝下雄黄酒.白蛇喝后果然现形,把许仙吓得昏过去.素贞救夫心

  • 古代皇上奇死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1.被雷劈死的皇帝商朝武乙子瞿武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继位,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113年,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丁)继位.传说武乙是个无神论者,不敬天地不敬鬼神.不过,命运非常不公,一次武乙在渭河平原上(黄河与渭河之间)打猎,晴天白日里忽然来了一个霹雳,不偏

  • 商纣王真的是自焚而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帝辛,本名受德,后世称商纣王。他在位共30年,是商朝的亡国之君,最后在鹿台自焚而死。帝乙病死后,本该册立长子启为国君,但因为启的母亲身份比较卑微,故没有实现,而是册立他的次子辛为君。帝辛即位后,建都城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帝辛继承王位之后,前期比较重视农业生产,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

  • 商纣之恶,不如今之恶也。原话忘了谁能修正,并还商纣一真实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其实商纣很有作为攻打别的部落的时候被人偷袭只得离开大军回答都城组织奴隶战斗结果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