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朝周文王其人

商朝周文王其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83 更新时间:2024/1/17 18:56:14

周文王姬昌简介(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诸侯之长,《封神演义》演绎为西伯侯),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生于西岐(今宝鸡市岐山县)。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传在里(今河南境内)根据伏羲氏(人皇始祖)的研究成果继续演绎易经八卦。人物简介周文王,姓姬,名昌,季历之子,华夏族(汉族)人,西周奠基者。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之位,又称西伯昌。共在位50年。商纣时为西伯(“伯爵”),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其子武王姬发有天下后,追尊他为文王。主要事迹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润滑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顿时皮焦骨烂。但是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经过一番思考,周文王想利用这个刑法进一步争取民心,提高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于是,周文王来到朝歌,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并说明来意,愿以此要求纣王答应一件事,就是废除炮烙。商纣王本来就听说这种刑法在商朝里人民的意见很大,现在又能得到一块土地,就同意了周文王的请求。周文王借此大肆宣传,诸侯和百姓都称赞周文王功德无量。文王虽然损失了一块土地,但是他得到广大诸侯的拥护,这将为他兴周灭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周国当时有一块珍贵的玉版,价值连城,殷纣很想得到他。起初,纣令胶鬲来索取,文王不给。因为胶鬲是一个贤臣,常能出一些发展生产、爱护人民、训练军队的好主意,如果胶鬲得到商纣王的信任和重用,这对周国是不利的。胶鬲得不到玉版,说明他没有能力,商纣王就会轻视他、鄙弃他,胶鬲在殷王朝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后来,殷纣派费仲来取玉版,文王经过一番思考后,最后给了他。因为费仲是一个奸臣:他经常教殷纣寻欢作乐的办法,使殷纣穷奢极欲,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他又经常拨弄是非,说诸侯和大臣的坏话,造成外部的孤立和内部的不和;同时还尽量搜刮诸侯和人民的财物供纣享用,造成君民之间尖锐矛盾。费仲得到玉版,殷纣会更加的信任和重用他,从而大大削弱殷王朝的实力。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纣王时期,有一个什么人好象吃了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姬昌吃亲生儿子伯邑考,相关记载是这样的:“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帝王世纪》在小说《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伯邑考进贡赎罪、第二十回散宜生私通费尤、第二十一回文王夸官逃五关、第二十二回西伯侯文

  • 事倍功半 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事倍功半【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 简述普济寺求雨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农村,当地的居民遇到了严重的干旱,于是派人到远处请来“求雨者”。“求雨者”到来之后,他发现整个村子混乱不堪,牲畜濒临渴死,农作物枯萎。村子里的人也受到这种气氛的影响,个个浮躁不安。村民们围着他,急切地要看他如何求雨。但他说,请在村头给我一间茅屋,还有三天的时间,任何人都不要打搅我

  • 古代有关雨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1、雨师的故事雨师是神话中的掌管雨的神仙,有做屏翳,也叫号屏,又叫玄冥。他们其实就是赤松子,又写作赤诵子。传说是炎帝神农氏时施雨的雨师。这位赤松子先生有一种能随着风雨飘来飘下的本领,曾做过炎帝神农氏的雨师,后来从西天母那里得了什么不死药之类的东西,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成了仙,上了天,顺便还拐走

  • 求雨的故事,主人公是谁?人物形象特点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古时候,人们的科学知识十分匮乏,因对许多自然现象不理解,所以加以神化,下雨、打闪、打雷都被看作鬼神的安排。那时从国君到臣子再到黎民百姓对鬼神都十分尊敬,认为一切天灾人祸都是上天的旨意。商汤灭夏,是我国奴隶社会中一个奴隶主的总代表去革另一个奴隶主总代表的职。商汤是一位既有文治又有武功的帝王,他爱才爱将

  • 福楼拜与莫泊桑的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一天,法国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他看到福楼拜桌上放者厚厚的一叠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每页上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不解的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早已养成了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余九

  • 商朝的第11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三皇五帝之后,进入了夏朝,开始了家天下。夏、商、周三朝的君主都是王,不是皇帝。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之后,才有皇帝。商朝的第11位君主是中丁。

  • 为什么白居易是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来告诫当朝统治者,而不是用商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是有感而发,再说一个是亡国之君一个是亡朝之君他们的概念首先是不同的,再说商纣王是一个明君,他在古代的亡国主要是由于大兴兵戈而引起的,现代认为他是昏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封神演义中的话语。因为用当代统治者的故事,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表现自己的主张,同时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商纣王和妲己的故事距离唐朝太过遥远

  • 据传说是谁先使用木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筷子的发明,有很多不同的传说。以下仅供参考:筷子是中华民族发明的进食工具。据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关於筷子的起源,中国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大禹为治好水患,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连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误一分一秒。有一次,大禹在野外煮肉吃,陶锅的肉很烫手,无

  • 是妲己的错还是纣王的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就像司马迁说纣王修建了鹿台,刘向就补充说:鹿台高达一千尺!晋朝的皇甫谧一使劲,鹿台又变成了高一千丈!商周时候一丈大约折合两米